让孩子更听话的教育小技巧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让孩子更听话的教育小技巧

让孩子更听话的教育小技巧

2015-12-15

要想与宝宝之间更加合作点,还需要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父母不要总是唠叨宝宝所犯的每一个小的错误,这样会给宝宝年幼的自尊心带来伤害。而且宝宝如若总是受到妈妈的批评,自信心都会大减。因此,妈妈们最好每天都给孩子正面的评价,夸赞宝宝,而不是大声斥责。另外,产后的妈妈们工作无论怎么忙,也要挤出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宝宝,陪同他们一起做喜欢的事情。

其次,对于宝宝,父母一定要做为一个鼓励者陪伴在他身边。不要因过分担心宝宝,而不厌其烦地告诉他做事情的每一个细节,因为您这样做等同是在监控他的人生,本质上来说您对自己的宝宝还是不够自信。因此,尽量给小宝宝们独立完成一些小事情的机会。在宝宝遇到的挫折中,尽管你很想帮忙或对他做的事情想抱怨,但你还是应该放手让他自己解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稍微用一些简单的句子或者小提示帮助他解决问题,例如: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是,你可以好好跟小朋友说话,而不要这么大声嚷嚷的。

再次,对宝宝屡教不改的情况下,不要大声斥责,也不要打骂,因为长时间的暴力或者怒火,是得不到宝宝跟你合作的契合点的,反而会让你更加愤怒,让小孩对你更加抗拒,并更加调皮难改了。因此,时刻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地向孩子宣泄你的愤怒和沮丧。当你宝宝跟你发小脾气的时候,你不能发火,相反,应该借你的冷静给小朋友。告诉他他做了什么不对的事情,并且给他另外一个选择。例如,踢东西是不对的。你可以告诉我你生气了,但是不需要踢东西。

面对小宝宝不断地顶嘴,很多的妈妈忍耐程度有限,但你要发现原来小宝宝有时顶嘴也只是他宣泄情绪的方式。如果你此时反驳他,就可能引发骂战。只会让他更加不愿配合。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谅解,并用正确的语言和方法教导他们听话和做事。

而且,在与宝宝谈话中多用我进行陈述,而不是多次地说不,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行为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诸如:看到你这样扔东西,我感到不开心。如果你再这样扔食物,我会拿掉你的盘子。

以上这些都是让孩子更加听话的小技巧。平时要多加留意,如果发现,自己和宝宝的关系陷入恶性循环,就要在生活中做出改变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与“让孩子更听话的教育小技巧”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让孩子更听话的教育小技巧”还看
当前幼儿国学教育争议有哪些?
给宝宝恰如其分的温暖拥抱
除了分数我们应让孩子拥有什么?
家教五大误区干扰孩子成才
小测试教你发现宝宝8大潜能
猜你喜欢
怎样正确的纠正孩子的错误习惯
教育指导:3到6岁儿童可以看哪
对付熊孩子的没规矩,这样做
坏脾气宝宝的教育之道
如何帮助婴儿练习被动操
“早教”在家也可以进行
培养孩子孝敬的美德
家长如何回答宝宝的尴尬性问题?
把握宝宝成长各阶段
如何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欲望
让孩子自觉写作业的方法
教育指导:正确认识孩子玩与学的
孩子该培养哪些能力
上班族怎样实施宝宝的早期教育?
培养宝宝的探索精神
教育指导:幼儿早教应避免三个误
纠正孩子错误行为的方法
让宝宝更聪明的方法
父母要重视宝宝捡脏东西吃的行为
教育指导:孩子早教的八个误区
坏孩子,骂出来
儿童数数的基本原则
全职奶爸更容易育出天才儿童
早教失败的宝宝,错误的攀比心
更好的早期教育,你知道吗?
这样做教孩子学会应付意外
适合宝宝阅读的书本
适合宝宝的绘本
倾听可以帮助孩子语言运用
幼儿教育四法则
如何让孩子充满积极性?
你知道吗?家庭教育艺术
培养宝宝的语言表达力
帮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早期教育当然是越自然越好
把握孩子的智慧,这样做
0~3岁宝宝要经历的有意义的事
1岁孩子的早期教育
教育指导:早教,怎么进行才有效
教育指导:别老担心孩子“输在起
怎么培养孩子的爱心
正确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阅读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六个月的宝宝的早期教育方法
静电对宝宝有大危害
男孩子的正确教育之道
狐狸法则教育孩子变得更加独立
克服孩子懒惰怎么办
帮助你改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这样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