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云: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所以很多人当了爸妈以后,以为宝宝必须打才能成才。但是他们发现,宝宝是越打越倔强,越打越跟爸妈对着干。
经常有朋友大呼救命,说她的宝宝无论怎么打都不肯认错!这时候,可能很少人会意识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总以为是宝宝的错。宝宝怎么会有错呢?他们都只是一块洁白的丝绸而已,那么纯洁、柔弱,同时又那么可爱,怎么可能是宝宝的错呢?
先在爸妈身上找原因
在养育宝宝的问题上,我一直坚信一点,那就是:宝宝永远没有错。如果你发现宝宝做错了,首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宝宝性子急、宝宝不喜欢分享、宝宝自制力差、宝宝适应能力不强、宝宝不好好吃饭、宝宝不好好睡觉、宝宝跟你对着干等等,其实都不是宝宝的错。只有不把错误归因于宝宝,你才有可能去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宝宝为什么不好好吃饭,吃是一种天性,是一种享受,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好好吃呢?这是有很多原因的,是谁破坏了他的食欲?是爸妈的方法问题?还是宝宝的微量元素缺乏了?或者是你做的饭菜不可口?或者你怕弄得一地都是不让他自己动手?……如果宝宝不好好睡觉,那又是为什么呢?是睡前太兴奋了?是你白天陪他太少了,他只是想跟你在一起多玩一会儿?还是他缺钙什么的?……总之肯定是有原因的,这时候如果只是一味地怪宝宝不听话,无疑是最消极的办法。找到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是上策。
鼓励比高压有效
合格的爸妈,不仅是宝宝的保姆,也是宝宝的老师,更是宝宝的朋友。学会与宝宝的良好交流,把爸妈的爱和期望充分传递给宝宝,并为宝宝提供最适当的成长环境、最愉悦的生活空间,以及最适宜的学习机会。
沟通交流的前提是什么?是爱。所有的爸妈都爱自己的宝宝,但是不同的爱法会有不同的结果。宝宝需要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有了充分的父爱和母爱,宝宝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自信心,才有利于良好情感和品德的发展。打绝对不是爱的表现形式。
不管遇到什么状况,作为爸妈,都应该冷静,打和骂肯定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从给宝宝的榜样作用方面来讲,我们也不能让宝宝误以为打骂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办法呀。
我有一个朋友,每次出去玩,都要打骂宝宝,因为宝宝总是不好好吃饭。现在她的宝宝已经4岁多了,出门还是妈妈或者外婆在喂饭,第一口,可能宝宝吞下去了,第二口,宝宝含在嘴里慢慢嚼,嚼了半天就是不吞,这时候,妈妈就来气了:你又想给我耍花招是不是?宝宝一听,马上就哭了。妈妈说话的内容好像比较温和,但是语气还是那么生硬:好了好了,不要哭了,不要哭了,好好吃吧。宝宝抽抽搭搭着吃了几口,又开始磨蹭。这时候妈妈更不耐烦了:你究竟吃不吃嘛?宝宝一听又开始哭出声来,这下子妈妈就说,算了算了,烦得很,你到你爸爸那边去。宝宝一听哭得更厉害,哇啦一下就吐了……
其实我发现这宝宝特别懂事的,吐了还是跟妈妈一个劲地说“对不起”,祈求妈妈原谅,哀求妈妈抱一下,但是妈妈一甩袖子,竟然走了。
有一次,我终于忍不住了,就对朋友说,你太急了,其实宝宝可以好好吃饭的,这不是她的错,你应该改变一下方法呀。
朋友很不以为然,她说:“你是不知道啊,连她幼儿园的老师都说她这是故意的,就是想整我们。在幼儿园也是,说她一句,她就给你吐出来。”
无论我怎么劝,她都坚持是宝宝的错。后来有一次,又吐了一身,妈妈也气得一口饭也吃不下,我们就干脆回家了。在路上,我对这宝宝说:“你喜欢不喜欢到芝莺妹妹家玩?”她说:“喜欢啊。”我说:“那你待会儿要先吃点东西才有精神玩哦,你想吃水饺还是抄手?”宝宝说:“我想吃水饺。”我说:“好,那你吃一碗还是两碗?”宝宝回答:“吃一碗。”我说:“那就一言为定了,待会儿你可要自己吃完哦。”宝宝很高兴地跟我拉了勾。到了我家,我让阿姨煮了两碗水饺,一碗给宝宝,一碗给她妈妈。宝宝一口气就把一碗水饺吃光了。
宝宝其实是很饿了,她并不是故意不吃,也不是故意要吐。我观察到的就是:这宝宝在有些方面胆子有点小,妈妈一骂她就开始害怕,一害怕就哭,一哭肯定就会吐,我们大人哭狠了也会吐的,不信你也可以试试。
但是我这朋友一直不怎么看好我跟宝宝的交流方式。她还是坚持,每个宝宝是不一样的,她的宝宝就必须打才行。据说,宝宝这一哭就吐的毛病,在她的一次很猛烈的痛打之后,终于不再发生了,就算是哭的时候想吐,还是拼命忍住没吐。
还有一次,我们去游泳。芝莺从小就游泳惯了的,当然是看到水就成了鱼的,但是这个小姐姐没有游过,一下水就吓得哭。这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吧。但是我朋友不这样认为,她觉得套着游泳圈很安全,就把她丢水中间,然后自己先回岸边了。宝宝哭着使劲叫 “妈妈!妈妈!抱我!我怕呀!”妈妈说:“怕什么怕,自己游过来。就这么折腾了一个多小时,宝宝竟然还真的不哭了,也慢慢地不怕水了。她对我说,你看看,我这宝宝就应该这样,要像你那样温情脉脉,她永远都怕水。”
我当时真的无言了。她还是一个宝宝啊,而且那天应该是她的四岁生日吧,你让她在水池中间哭喊挣扎一两个小时,如果晚上她不做恶梦真是奇迹了,就算是这样能把宝宝练成游泳冠军我也不敢苟同。
很多爸妈在带宝宝的时候,只是一味地要求宝宝独立,要求宝宝怎么样怎么样,要求宝宝达到一个什么他认为的目标点,但是却很少关注宝宝的心智,关注宝宝的心路历程。虽然说通往罗马的道路有很多,但是总应该找一条更有利于宝宝成长的吧?
据说,曾经有一个小女孩,有一天她在公园碰到一个吉普赛女人摸着她的额头对她说,你将来会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结果你知道吗,这个小女孩儿就是 后来的居里夫人。我们不能否认,有时候鼓励和高压这两种手段都可以达到同一个目的,但是在教育宝宝的问题上,我永远只会选择鼓励。通过鼓励培养宝宝的兴趣,通过鼓励增强宝宝的信心,通过鼓励让宝宝快快乐乐地完成一件事情。
上一篇:分享比尔盖茨的教育新观念
下一篇: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