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不打不成才”的教育误区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走出“不打不成才”的教育误区

走出“不打不成才”的教育误区

2015-12-14

基于“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传统教育思想,面对越来越残酷的社会竞争,很多家长认为,必须培养孩子从小就耐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有些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经常打骂孩子,认为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还能培养孩子耐受挫折的能力。但是,经过对挨打受骂的孩子和快乐成长的孩子的长期跟踪调查发现,从小遭受太多太大挫折的孩子长大后更加害怕遭受挫折,而且容易形成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的性格。而那些从小就快乐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则更具有抵抗挫折的能力。

这主要与孩子所能承受挫折的量和强度有关。孩子在幼小的时候,也就是婴儿期,不能遭受太多挫折,否则容易形成精神疾病或人格障碍。到了孩子三四岁以后,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微小的挫折,使孩子既能够耐受,也能从中得到锻炼。但是,无论什么时候,粗暴的打骂教育都是不能培养孩子耐挫折能力的,当时看可能会有些效果,但那不过是表面现象,等孩子成年以后粗暴教育的恶果便会逐渐凸显出来。

相反,快乐长大的孩子不怕挫折。因为养育人在孩子小时候就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关注,包括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并在适当的年龄给予孩子适度的微小挫折。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比较自信,比较健康,看问题也比较积极,既能坦然应对外面的世界,又有与年龄相适应的耐挫折能力。

有些家长认为,如果孩子小时候不接受严厉教育,上学后就不会努力学习并应付学习中必然出现的困难与挫折,光快乐有什么用?社会看重的是成绩和学历,如果没有这些硬指标,将来怎么养活自己,如果生存都成问题,快乐又从何谈起?这种说法表面上看不无道理,但是家长要明白,您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将社会上的一切信息,包括优点和弊端、成就与挫折都放到了年幼的孩子身上,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感受,这样怎么能看到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呢?有些时候,完全按照“适应”社会的想法去教育孩子,其结果也许恰好相反。在培养孩子抗挫折问题上,家长需要有更宏观的眼光,要能预先感知培养孩子心理素质、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按照科学的方法,顺应孩子的天性来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既快乐,又具有极强的耐挫折能力。

教育孩子至关重要的是家长要有更高更远的视野,这样才能在社会导向和社会现实中把握好平衡。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优质课(执教:谢海连)

与“走出“不打不成才”的教育误区”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走出“不打不成才”的教育误区”还看
注重提高孩子“体商”
孩子上早教要防被“忽悠”
让1岁的宝宝疯狂爱上英语
儿童智力认识的三大误区
别忽略宝宝体商培养敏感期
猜你喜欢
0-1岁宝宝的应该怎样抚养
初为父母需要注意的八方面
妈妈在宝宝成长的各个阶段
如何让宝宝学会上厕所?
新生儿的15种“异常”不用理
新生儿父母的5个必修课
孩子变笨,只因父母的3个错误
天生丽质从摇篮时代塑造养护
趣说嗅觉与母婴交流的关系
六种需及早培养的性格
早教的四大规律
新生儿可以听懂妈妈的话
中国人的“早教”心态
爸爸哄宝宝的10高招
困扰新生儿睡眠的8大原因
帮助宝宝交朋友的小游戏
不要浪费孩子最初的六个月
亲吻——母婴的语言交流
从玩玩具看宝宝的性格
几种常见的新生儿特征常识
婴幼儿早教引起多方关注
儿童早教切忌求贵求洋
新生儿抚摸的正确顺序
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
塑造孩子好性格的六秘诀
积极促进婴儿交往能力
父母要多为宝宝交友创造机会
0-6个月婴儿睡眠习惯的培养
父母类型对宝宝性格的影响
爸爸育儿测试
宝宝学爬要掌握的要点
10条建议帮助宝宝学走路
如何通过眼神来了解宝宝的心思
测测您是哪一类型的妈妈
父母与婴儿间的神秘色彩
父母是最权威的育儿专家
谨防新生儿的八种条件反射受阻
幼儿教育越早越好
让孩子们幸福一生的教育
婴幼儿马牙不属于病态
培养宝宝好性格从小事做起
冬季如何与宝宝做游戏
爬出健康宝宝
宝宝光脚玩耍的两大好处
婴儿游泳应避免的三大误区
父母如何正确地向宝宝“示爱”
哪些因素会影响BB的创造力
家长必知宝宝学步期的关键问题
新父母如何与宝宝感情交流
给宝宝使用抗生素的四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