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蛋壳心理”远离孩子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让“蛋壳心理”远离孩子

让“蛋壳心理”远离孩子

2015-12-14

脆弱,是一触即破的蛋壳心理的本质。而过分娇纵、百般溺爱是导致这种心理的最直接原因。孩子的这种蛋壳心理,是他们人生旅途上的隐患,对其一生都有危害。请您给孩子一份理智的爱,让蛋壳心理远离孩子。

经常听到一些孩子挨了批评,或是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有极端的举动,甚至轻生。这让笔者再次想到“蛋壳心理”给未成年人所带来的危害。

蛋壳心理,也就是一触即破的心理。脆弱是它的本质。现在大多数孩子只能听赞美之词,听不得半点反对意见,对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更是抱有逆反心理;很多孩子外表高傲,内心脆弱,敏感多疑;只能接受成功,却不能面对失败……那么,孩子这种蛋壳心理是怎样形成的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蛋壳心理的形成也不是一两天的,它是多年的错误的教育所导致的。在中国,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多年来都是一味地注重书本知识,忽略了孩子行为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不当的家庭教育是导致蛋壳心理产生的最根本原因。作为父母,谁也不愿意让孩子经历苦难,尤其是那些在艰苦岁月中长大的父母更是不想让孩子吃苦。因此,父母总是千方百计为孩子设计美好的明天;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对孩子极尽赞美之词,却不舍得批评和管教……总之,过分娇纵、百般溺爱是导致这种心理的最直接原因。

孩子的这种蛋壳心理对其一生的成长都有危害,这也是他们人生旅途上的隐患。令人担忧的是,许许多多的父母尚未认识到这些,因此孩子蛋壳心理的形成有增无减。一些家长说现在的孩子真不好管、难教育。一位小学5年级学生的妈妈一脸无奈地说:“现在的孩子是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动辄就以离家出走或自杀相威胁。”可见,娇纵孩子所引起的负面效应已开始困扰千千万万的家庭。

父母对孩子的爱毋庸怀疑,但生活是无情的,哪位父母又能保证,你的孩子一生不会受到挫折呢?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也许会有无数的灾难在等着他。你的孩子又如何承受呢?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勇敢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则是万丈深渊。”一个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是不可能面对激烈的竞争的。因此,与其为孩子安排一切,不如教会孩子面对一切。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为什么前线的战士经常忍受严寒,忍受瓢泼大雨,却极少患感冒呢?因为那个环境使他们的肌体经常体验应急反应,在体验这种反应的过程中,身体的抵抗力提高了好几倍。因此,我们不妨给孩子一点劣性刺激,给他一点苦吃。建议父母在孩子蜜一般甜的生活中加一点苦的滋味,在孩子事事顺心的成长道路上“制造”一点挫折。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保持自信,学会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泰然处之;培养孩子的韧劲和抗挫折的能力,以及受挫折后的恢复能力,还有不向挫折低头的精神。

另外,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说“不”。要让孩子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使他们学会接受拒绝,增强自我约束能力。明代吕近溪为父母写的一首《小儿语》说:“儿小任性娇惯,大来负了亲心;费尽千辛万苦,分明养个仇人。”此诗可给那些不懂爱子之道、教子之方的父母一些启示。

几乎所有的父母在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时,都情不自禁地表现出心疼和难过,并想办法替孩子解决困难。举一个最常见、最简单的例子:孩子蹒跚学步时,摔倒后父母无不疾步上前,扶起孩子心疼地又哄又揉,安慰孩子半天。其实父母的这种态度只会加重孩子的蛋壳心理。当他再遇到困难之后,他不是面对困境,积极想办法解决,而是下意识地等待别人的安慰和帮助。在等待过程中,他会越来越失去面对困境的勇气,心理也会越来越脆弱。就像孩子摔倒后,若总是得到父母的搀扶,他就会在再一次摔倒之后,趴在那里等待被搀扶,甚至本不感到疼也哇哇大哭,以换得大人的爱抚。孩子经受的任何一次挫折,都是对孩子承受能力的一次绝好的锻炼机会,父母应清醒地认识这一点。

小鸡躲在母鸡的翅膀底下,永远也不会长大;孩子偎在父母的怀里,永远也不会坚强。

请您给孩子一份理智的爱,让蛋壳心理远离孩子!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与“让“蛋壳心理”远离孩子”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让“蛋壳心理”远离孩子”还看
小编说早教:问题宝宝—逻辑敏感
小编说早教:妈妈不懂我—审美敏
我爱涂鸦——别错过宝宝的绘画敏
小编说早教:我从哪里来?--性
远离这8个伤害孩子的生活隐患
猜你喜欢
父母这样做,宝宝更聪明
如何和1-2岁的孩子交流
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小测试发现宝宝的八大潜能
咋“玩”数学让宝宝更聪明
宝宝学习说话时的三个禁区
影响儿童智力的九大变量
鉴别BB智力正常与否五方法
七天教宝宝辨认颜色好方法
细数宝宝学说话关键期
提升宝宝IQ的六秘诀
和孩子一起把注意力找回来
四步慢养法为宝宝植入EQ种子
宝宝潜能启蒙,谁是最佳人选
《发现孩子的潜能》简介
多和爸爸玩的子女智商高
“玩手”游戏开发宝宝智力
强迫孩子过早学技能不利于成长
怎样知道宝宝以后是否聪明
6招培养小宝宝的观察力
过度早教不利儿童健康成长
现代教育因材施教的困难
正确分析和培养BB的专注力
3岁前后以“眼神教育”为宜
妈妈这样做宝宝就聪明
早期经历决定婴儿感觉开发
开发1至3岁宝宝智力的体操
BB聪明不聪明看睡姿就知道
促进婴儿的智力发育的方法
关爱加教育BB高智商的关键
《宝宝越玩越聪明的游戏》简介
周岁宝宝的语言及智力训练
提高宝宝记忆力的四个诀窍
定期手指锻炼提高婴儿智力
学步车妨碍宝宝心智发育?
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儿童早教关键期是哪个阶段
辨才的四种思路
影响BB的智力15大因素
莫扎特音乐提升不了IQ
如何教1-3岁宝宝认识小动物
这些中国式早教不合理你做了多少
早教是真科学还是“大忽悠”?
兴趣培养不是越早越好
为什么独立玩耍对孩子有好处
判断天才宝宝看这些迹象
家庭是幼儿早教的根本
教幼儿背唐诗弊大于利
怎样利用书画开发宝宝智力
早期教育的15个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