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让孩子累死在起跑线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应试教育让孩子累死在起跑线

应试教育让孩子累死在起跑线

2015-12-14

你的家庭到底是给孩子提供避风港还是第二战场,是让孩子多睡一个小时还是让他多上一门课,家长们都是可以选择的。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说。

近日,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行的一次教育沙龙中,杨东平批评了家庭教育当中普遍存在的反教育现象,认为整个家庭教育被应试教育绑架,家长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这种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情况已经出现,家庭教育被挤压到几乎荡然无存的地步。

中国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逐渐被学校和家庭毁掉

杨东平认为,家庭教育具有独特的重要功能,不可替代。他说,孩子个性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主要是家庭的功能,只有父母才能一对一地、深入地、无微不至地观察、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个性发展。学校提供的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基本教育,一个教师面对四五十个孩子,不可能像家长那样细心地观察孩子每天的变化。所以,西方的学校为家庭教育留出了足够的时间。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孩子甚至没有太多时间睡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中小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小时37分,比国家规定的时间少了1小时23分。他们比美国、意大利、瑞士的同龄人每天要少睡四五十分钟,在高中阶段,这个差距扩大到了一个小时以上。

杨东平说,中国的许多家长在分数和考试面前,可以不顾孩子的身体健康,放弃了做人的基本教育。只有当孩子失去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后,家长才会痛苦万分地反省:在孩子的健康和分数之间,他们最需要的其实是前者。

中国的孩子是非常聪明可爱的,可惜有很多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逐渐被毁掉了。一半是被学校毁掉的,一半是被家长毁掉的。杨东平说,主要的原因是家长操之过急、过于恐慌、拔苗助长等等。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提出各种各样不切实际的高标准,已经到了令人恐怖的程度。

杨东平举例说,曾有媒体报道,南京有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女生,考了44种证书。在北京,一些小升初学生的推荐材料厚达100多页,各种获奖证书、证明琳琅满目。这是好的教育吗?这能够帮助孩子成才吗?杨东平说,很多情况恰恰相反,在好的教育中,人格养成、身体健康恐怕是第一位的。

他认为,在教育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他列举了一位在日本的华人家长的博客,其中日本幼儿园对孩子实行严格的人格养成的教育,让杨东平印象深刻。譬如,日本幼儿园通过每天的穿衣、换衣等,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养成有条不紊做事的习惯。幼儿园里的孩子,冬天无论多么冷,都穿短裤上学。那位华人的女儿所在的幼儿园,似乎完全不重视知识教育,孩子们没有课本,只有每月一册的绘本。学校的教学计划中,没有数学、绘画、音乐这些项目,更别说英语、奥数了。也不学轮滑,也不教游泳。问教什么?答案让你永远也想不到: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还教什么?教会说谢谢。

很多儿童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而是累死在起跑线上

家长所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杨东平说,他们所要改变的主要就是一些不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他希望家长们淡化分数竞争,破除名校崇拜,不要被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奇谈怪论所迷惑。

已有许多研究表明,学生在中小学的学习成绩与他今后的社会成就没有直接的关系。据杨东平了解,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培养出了 23位院士,学校完整保留了他们高三时的学习成绩。调查发现,从分数上看,在这23个人中,当时位居年级前十名的只有5人,居于前30%的有15人,居于中间40%的人有2人,居于后30%的有6人。

教育界还提炼出了第十名现象。杨东平解释说,在我们离开学校十年、二十年以后再回头看,当年班级里的学习尖子、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往往表现平平,不见踪影,而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有所成就的,反而更多的是那些成绩在班上中等偏上和不太受老师待见的学生,第十名现象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杨东平提供的分析是:学习尖子为了在学校保持优秀,透支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时间和机会来发展自己的个性、兴趣等。而走上社会以后,真正产生影响的并不是你中小学的考试成绩,而是你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杨东平说,对于小学生来说,考60分和考90分没有什么区别,保持他们的身体健康、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远比考试成绩更重要。

但是,在中国的家长,尤其是城市的家长中,正蔓延着一种群体性的恐慌,他们总是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的后面,输在起跑线上。

我们今天的儿童正生活在一个灾难深重的时期。杨东平说,孩子们的起跑线不断前移,从原来的高考提前至中考,再到小升初、幼升小,连幼儿园都要留家庭作业了。许多小孩从两三岁开始,就不停地上各种培训班。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一个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因为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起跑线上的竞争只有对刘翔才是重要的。杨东平说,我们今天的儿童不能赢在起点,输在终点,也确实有很多儿童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而是累死在起跑线上。

很多名人并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成为名人

一个值得注意的反差是,中国人喜欢讲少年早慧,自古英雄出少年,而美国正好相反,都是笨孩子的故事。杨东平说,不管是爱迪生、爱因斯坦还是林肯,这些成就事业的大人物没有一个是少年早慧的。他们的经历表明:历经磨难大器晚成,这是大多数人成长的规律。我们不要追求少年早慧,在独生子女的环境下,很多家长对于早慧儿童和超常教育、天才教育倾注了太多的热情,也犯下了太多的错误。

他认为,一些名人的教育观值得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名人之后都是平平淡淡的,而且他们的家长也不要求他们出人头地,成为名人。如著名作家老舍对子女的要求:一是粗通文墨;二是有一技之长;三是不欺负人也不被人欺负。这些要求是每一个家长都可以做到的。

杨东平认为,教育的一个非常基本的价值,是帮助一个人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评价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他提供了两个标准:一是在小学的时候,如果他能够与书为友,也就是说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教育就完成了一半,喜欢读书的孩子不会学坏。二是在他高中阶段形成了独特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如果实现了这一点,他的教育的另外一半也成功了,他就会主动学习。

杨东平说,如果一个年轻人在选择大学时一片茫然,大学毕业后又一片茫然,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失败。

但现实令人忧虑。一家大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对新生代的大学生做了这样一番评价:有理想没方向,有个性没主见,有学历没学问,有知识没文化,成年人未成人。杨东平说,这虽然是片面之词,但有一定的道理,值得重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阅读活动《海豚》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与“应试教育让孩子累死在起跑线”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应试教育让孩子累死在起跑线”还看
宝宝智力低下的七大方法
培养宝宝艺术气息的6个好方法
5款小游戏帮助宝宝轻松识字
孩子为何学啥都三分钟热度
揭秘孩子不愿你提起的四件事
猜你喜欢
合作的孩子,更乐于分享
不要在天使面前扮恶魔
教孩子,尊重7大底线
人生处处是起跑线
三岁小孩出国读书靠谱吗?
硅谷精英子女上“原始”学校
孩子总失望你是哪种跑题妈妈
孩子学习能力发展的顺序
给孩子玩iPad的3个提醒
体商的重要性
望子成“笼”关注孩子成了关住孩
老人带娃的负能量九成人中招
过度关心让孩子不会动脑筋
“可怕”的两岁儿!
美教授设恐怖实验室研究儿童恐惧
不到3岁,别让孩子看电视
聪明应对宝宝的“多话时节”
加拿大父母:让孩子自己选择性别
多大的宝宝才适合背诗?
老外竟用婴儿治疗校园暴力
家长朗读时BB该有什么反应?
如何让新生儿“乐”起来
爱的“反话”让孩子很困惑
外国父母追捧的中国式早教
教育“天才儿童”的误区
7种不良家教父母一定要避免
“穷养”孩子的标准是什么
适合宝宝的床上亲子游戏
抱有这4种早教心态的父母必败!
孩子漂亮到底该不该夸?
虎妈狼爸教育方式不科学
强迫孩子听话的恶果:撒谎
孩子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
新手爸妈育儿常犯10个错
教育孩子最不该犯的7个错
让宝宝学会正确的归因方式
孩子跟谁学会了说谎?
聪明妈妈要学会让孩子自己学习
早教就是“早早教”?
莫让你的口头禅毁掉宝宝自信力
教育孩子三心不可有
如何建立三岁宝宝的责任感
毁掉宝宝一生的三大邪恶早教
你是强势的家长吗?
欧盟禁儿童吹气球惹争议
小时候的爸爸也爱玩——滚铁环、
宝宝自己看DVD、iPad坏处
千万别伤害孩子的阅读兴趣
谁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妈妈你知道我的潜能有多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