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教子八法:“不以儿童为玩物”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老舍教子八法:“不以儿童为玩物”

老舍教子八法:“不以儿童为玩物”

2015-12-10

老舍先生称自己为写家,不说作家,还称自己为文牛。实际上,这是他的一种人生观。纵观他的一生,不论是办教育,还是当作家,都围绕着一个大问题怎样做人。

在儿童教育上,他有一套独特的思想,既是针对自己的孩子的,也是泛指所有的孩子的,算是他的教育思想吧。细想起来,有以下八条:

图片素材来源于华盖

一、木匠说

1942年8月,老舍先生曾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作文艺写家,我决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作木匠、瓦匠,或作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这是一种反传统的教育思想。第一,干文艺并不比当木匠高贵;第二,干文艺比作木匠还更艰苦;第三,干文艺更需要一些基础,诸如文字要写得通顺,要有生活底子,还应至少学会一种外国语。

1949年在重庆,朋友们为老舍先生祝寿,并祝贺他从事写作20周年,大家说了许多鼓励的话,轮到他致词的时候,早已泣不成声,只喃喃地说出一句来:20年,历尽艰苦,很不容易,但是拉洋车、做小工20年也很不容易,我定要用笔写下去,写下去。依然是把当作家比作拉洋车和做小工。

二、不必非入大学不可

这倒不是说,他自己没有上过大学就不主张别人上大学。他说的是不必非入大学不可,是一种反对唯有读书高的思想。这也是一种反传统的教育思想。

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里谈到对孩子们的希望时写到:我想,他们能粗识几个字,会点加减法,知道一点历史,便已够了,只要身体强壮,将来能学一份手艺,即可谋生,不必非入大学不可。假若我看到我的女儿会跳舞演讲,有作明星的希望,我的男孩体健如牛,吃得苦,受得累,我必非常欢喜!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你说是不是?他还进一步说:书呆子无机会腾达,有机会做官,则必贪迂误国,甚为可怕!

他主张念书,以知识救国,以学问强国;他反对读书去走仁途,如果这样,则不如去当一名诚实的木匠,因为木匠做的桌子或柜子对社会有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优质课(执教:谢海连)

与“老舍教子八法:“不以儿童为玩物””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老舍教子八法:“不以儿童为玩物””还看
早教对于孩子人生的意义!
早期教育,让孩子智力发育更全面
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方法推荐
婴幼儿早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婴幼儿早期教育与感官发育
猜你喜欢
所有的母亲都应当是教育者
外国孩子的“吃苦”教育
14个月宝宝爱咬东西怎么办?
早教不能于识字背诗
低龄入学是否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错过黄金阶段宝宝难成大器
残缺家庭警惕孩子“父母化”
孩子该先学拼音?还是汉字?
教育孩子应采用“三无原则”
向左或向右,别和孩子较劲儿
别用孩子弥补自己的人生缺憾
千方百计的“奶嘴”告别式
零岁教育:潜意识的作用
教育奉行“富爸爸、穷孩子”
怎样避免家长走进早教误区
“十字经”助父母树立威信!
惊讶!6个月的宝宝开始学外语?
孩子早教家庭需谨防四大误区
前龄前孩子敏感期你留意了吗
蒙台梭利的教育经历
幼儿园发展需不需要男教师?
不要这样教宝宝“分享”!
独立性的教育,告别伺候孩子
现有的早教班存在3个误区
别让“战争”在孩子的心灵投下阴
过度挖掘可能把孩子教傻
宝宝也爱面子,请别揭“老底”
12句不该跟孩子说的话
婴儿智力启蒙来源哪里?
日本幼儿园里开始修炼分类精神
教育:为什么不能打孩子
别把孩子的任性当成“个性”
家长请给孩子一些选择权利
别对孩子说“我们买不起”
中日韩宝宝才艺教育大不同
新生儿具有5大神奇“本领”
盲目比较:孩子多元成才的杀手
孩子会遇到这3个“压力期”
鉴定宝宝智力的五方法
面对危险,如何教孩子自救?
宝宝经常听音乐容貌将会变美
孩子,宠或者不宠
早教的期望与焦虑
拒绝“填鸭”启蒙重在“四教”
别担心!宝宝兴趣多变很正常
宝宝不专注妈妈别心急
孩子“虚度光阴”是一种罪恶吗?
生气是宝宝专属的情感生活
养“儿”育“女”一样吗?
“起跑线”渐成多元成才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