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月宝宝的亲子游戏_游戏玩具-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游戏玩具 >7个月宝宝的亲子游戏

7个月宝宝的亲子游戏

2015-03-24

宝宝七个月大的时候,会渴望更多的交流,身体的支配能力更强,甚至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这个时候有哪些游戏适合宝宝呢?

一、七个月宝宝的发育状况

1.大动作

7个月的宝宝肢体动作得到发展,父母可以帮助宝宝学习爬行。另外可以多给宝宝不同的玩具,训练宝宝手部动作的协调性。

2.视觉发育

能辨别物体的远近和空间,喜欢寻找那些突然不见的玩具。在照镜子时,已经可以把镜中的宝宝和自己联系起来。

3.听觉发育

能够区分自己发出的声音和别人发出的声音,在宝宝面前呼唤“爸爸”、“妈妈”,宝宝会把头转过去。

4.触觉方面

宝宝看到东西就会伸手抓,不管什么都会往嘴里放。

5.逻辑思维

这时的宝宝初步有了逻辑智能,能够意识并且会比较物品的大小,能够辨别物体的远近。

二、适合宝宝的亲子游戏

1.杯中取物


7个月的宝宝可以去寻找物品了,我们可以准备一个杯子,还有一个玩具,让宝宝的小手伸入杯中取出玩具,妈妈带着宝宝一起来从杯中取出玩具。妈妈引导的非常好,需要耐心的引导,宝宝从杯中取出玩具时,妈妈要多夸奖宝宝。通过杯中取物训练了宝宝小手的灵活性和观察能力。

2.虫虫飞


7个月的宝宝的手指灵活性越来越好了,妈妈可以拿起宝宝的小手,让小手轻松一下,边活动小手指边说:“伸出你的食指,我们一起来碰一碰,一下两下,逗叽叽,叽叽啼,逗虫虫,虫虫飞,逗蝴蝶,蝴蝶飞咯”。通过手指歌谣的游戏锻炼了宝宝的手指分化能力,同时培养宝宝的言语听觉能力和愉快情绪,让宝宝手指分开独立完成活动。“虫虫飞’这个游戏浅显易玩,让宝宝在学习念儿歌的基础上,练习食指随儿歌变化动作。这个游戏可以锻炼手指的肌肉,让每个小手指都能都分开活动,并培养宝宝对游戏的兴趣和语言表达力。

3.敲敲乐


7个月的宝宝手部肌肉的协调性发展越来越有力量了,可以为宝宝准备敲敲乐这样的玩具,刚开始妈妈可以带着宝宝一起来敲一敲,注意力度要适量,避免木棍敲到宝宝的脸部,妈妈可以引导宝宝一起做,妈妈可以慢慢地松开手,让宝宝自己来练习。通过“敲敲乐“发展了宝宝手部控制能力和手臂的肌肉力量。宝宝的注意力是不随意的,被动的,同时也能锻炼宝宝的主观能动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与“7个月宝宝的亲子游戏”相关文章
学会这样玩的孩子,情商都很高
3款小游戏,提高宝宝追视能力
适合0~2岁孩子的亲子游戏
玩具“奥斯卡”单品:银辉“变色
9种小游戏,宝宝越玩越聪明
看过“7个月宝宝的亲子游戏”还看
幼儿园六一亲子游戏精选!
3岁前要开发宝宝的运动潜能
十款小游戏让宝宝心灵手巧
小游戏让孩子了解时间概念
如果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
猜你喜欢
孩子与人交往的重要性
孩子犯错不该“没关系”
提醒:孩子哭闹别马上哄
多做5种运动,宝宝聪明过人
解读孩子敏感期的四大行为
动作训练游戏:弯弯腰,捡东西
宝宝3大坏习惯妈妈妙招巧应对
如何让孩子面对大人的“不”
两岁前孩子不一定分房睡
防止宝宝脾气失控的锦囊妙计
从宝宝行为看天赋
家长喂养坏习惯可能伤害宝宝
一岁的宝宝该教她什么?
帮助恋物BB戒掉恋物情结
0~3岁宝宝时间观塑造方案
如何解决孩子睡觉难的烦恼
爸妈太溺爱孩子易低能
顽皮妈妈与宝宝斗智斗勇
如何让孩子在生活中行为得体
破译BB常见行为之“人来疯”
孩子为什么爱看广告
宝宝不再啃指甲的5个方略
如何教会宝贝正确的洗手方法
宝宝吃手妈妈该怎么应对
最易被忽略的20个育儿坏习惯
宝宝看电视的8种方式最要不得
家有顽皮宝宝的教育策略
5大方略让宝贝告别啃指甲
不宜与孩子逗乐的5种情况
五大法宝纠正宝宝睡觉日夜颠倒
四种典型的婴儿意图
小宝宝哭闹抱与不抱有讲究
孩子毛手毛脚的毛病怎么改
家长教育宝宝讲礼貌的策略
父母教孩子说话的错误方法
孩子不听话,贿赂or鼓励?
爬行,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胜任
解决宝宝踢被子8妙招
如何帮倔宝宝“下台阶”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一心二用”不是错
妈妈要学会适当忽视孩子
如何让宝宝注意力持久一些
面对没有耐心孩子的全攻略
培养孩子健康生活的好情绪
从根源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
了解哭泣BB背后的真相
四类个性宝宝性格转型方案
为什么“小病包儿”脾气大?
怎样对付孩子的霸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