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分数 我们应让孩子拥有什么?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除了分数 我们应让孩子拥有什么?

除了分数 我们应让孩子拥有什么?

2015-12-10

将运动化成生命的一部分

西方人十分喜欢运动,他们将运动化成了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他们骑车、跑步的身影。夕阳西下,我们走进了一所美国小学。这里的公立小学运动场及运动器械是必须向社区免费开放的,因此这里聚集了许多孩子。运动场里的器械十分丰富,有滑梯、秋千,以及供孩子进行各种攀爬、平移及下滑的综合平台。地面用特殊的软木屑铺成,以免孩子不慎跌落地面而受伤。甚至还有专门为练习滑板车各种技巧而设计的专用区域。

这里许多孩子的手上都有老茧,问及原因,原来是经常在这些运动器械上摸爬滚打所致。更有一个一年级的小女孩,说着便给大家在一个需要双臂交替探抓才能摆渡过去的铁架上做起了表演。她双臂交替前伸,手臂又有力又富于弹性,身体也随手臂的运动摆动起来,真是动如脱兔,矫若猿猴,在大家的眼前连续画出飘忽不定、优美灵动的弧线。我们在场的人都被这个孩子灵巧的身姿与轻松的技巧震惊了。

回想国内的孩子,情景于此确实有所不同。孩子们从一上学课业负担就很重,只有分数才是硬道理,卷海题山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小学阶段,中外孩子的身体状况还无明显差异。等到孩子发展到高中阶段,会发现不少国外的孩子比我们的孩子长得结实和更加富于朝气,性格上也更阳光与开朗。

我至今仍记得,一次美国的一所高中到北京四中访问。我带着学生陪他们一起登香山。走到半山腰,其中一位中国同学身体不适,无法前行,需要背下山去。我们同行的中国同学面露尴尬,不是不想助人,而是背着这么重的一位同学下山,一个人唯恐体力不支。就在这时,一位美国同学说他可以,一个人背起这位同学就走。不少男同学也都和我说过,与美国男生一起登长城,常常感觉到力不从心。他们在寒凉的冬天,还穿短裤。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

在加拿大的街头,我们被这样的一幅情景吸引了:一位年轻的母亲骑自行车,前面横梁上坐着一个大约两岁左右的小孩。她的后面还跟着两个孩子。一个稍大些,大约五六岁左右;一个只有三四岁左右。两个孩子都自己骑着自行车,自行车后轮上辅助轮还未摘去。两个孩子跌跌撞撞地跟在母亲与弟弟身后。年龄稍大的还略微好些,年龄稍小的,因为持把的能力还很有限,经常会顺着地势溜到一边。溜出去后,自己再把持着自行车重新找回方向,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谁帮他。

这样的情景着实让我们感慨。我们其实还是不习惯让自己的孩子去自我完成。我们的基本习惯是呵护、照顾、代替、包办,甚至完全不用孩子去做什么,就让孩子实现他的一个又一个人生目标。我们把这些当作是对孩子的爱。有时我们会在地铁、车站等场所看到一些来旅游的外国年轻女孩们,常常身背高过头顶的旅行包,这可能与她们从小的锻炼有关;而我们的姑娘更娇弱,她们是不会负重的,她们甚至会以负重为耻。在对孩子的问题上,我们的基本意识是鸡妈妈,我们习惯用翅膀盖住孩子。

有了高分并不一定就有幸福

在美国的一所大学里,我见到了曾经教过的一名中国学生。他对我讲起了这样的一件事。第一次入大学,是父亲陪他来的。进入宿舍后发现,没有床具,只有木板。后来一问,原来每个人的床具都需要自己去组装。他和父亲手忙脚乱地装了大半天,可还是没有把这些木板各就各位。就在这时,旁边宿舍的一位美国男生看见了,他拎着自己的工具进来,三下五除二,没费太多工夫,就把一套床具给装好了。据说,国外的人工费很贵,许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完成。还听说,有的家庭甚至自己搞装修。

在国内,我们总是直觉地认为,只要有高分数,孩子将来就会有幸福。所以整个教育的过程,简单、机械追求表面化的分数,代替了丰富而完整的人生发展。而在分数之外,有许多无法考查或考查不充分的东西,却对一个人的幸福生活至关重要。例如:做家务的能力,对日常普通生活的热爱以及建设性的情趣,协调家庭成员关系的能力,恰当得体的着装以及自我修饰化妆能力,健康灵活的身体状况,开朗活泼的性情当然还包括对孩子十分重要的动手能力。其实,考上一个好大学,甚至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离幸福还很远很远,但我们似乎想不了那么多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与“除了分数 我们应让孩子拥有什么?”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除了分数 我们应让孩子拥有什么?”还看
你知道吗?0—6个月的宝宝早期
早教中家长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儿童记忆灵活变化
孩子犯错应该怎么惩罚?
3岁宝宝教育怎么教育?
猜你喜欢
别急着帮助孩子
美国家庭教育的12个法则
家长必看!“爱”可能毁了孩子的
溺爱会让孩子变得无情
父母总是挑错会挫伤孩子
一个国际家庭的早教经
一句话的力量有多大?
警惕对孩子的“情绪暴力”
谨防“挫折教育”步入误区
荷兰夫妇育儿经
“80后”妈妈育儿方式大不同
日本的“魔鬼”式儿童教育
“懂”和“不懂”的区别(下)
儿童的七种天性之六:合群
职场妈妈的育儿小窍门!
“懂”和“不懂”的区别(上)
别让家庭氛围毁了孩子
创造性早期教育从经典入手
玩耍,培养宝宝社交能力
13个教育难题,13个怎么办(
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儿童的七种天性之二:模仿
你是否步入教育孩子的歧途
早教到底要多早
多看1.5行,智力更领先
调皮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
家长要接受孩子说不(下)
于丹:训孩子不如尊重孩子
美国宝宝的自信教育
让你的宝贝舒适又开心
婴儿早期教育专家有妙招
请给宝宝一种简单的生活
“丢女教育”不可取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应答者
教育孩子是门“艺术科学”
宝宝精力过剩妈妈有六招
外国父母培养领袖儿童的秘诀
家长必看:教育孩子的六种错误态
两个“坏孩子”的启示(上)
5个育儿“伪真理”(上)
13个教育难题,13个怎么办(
5个育儿“伪真理”(下)
两个“坏孩子”的启示(下)
蒙特梭利和公文教育哪个适合你的
向比尔盖茨学习“坏孩子思维”
华人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
怎样解决宝宝认生的问题
外国家长注重言传身教(下)
加拿大的早教体验之旅
男孩调皮不爱学习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