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宝宝任性全因父母犯四错
2015-12-10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指出,幼儿随着生理上的不断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并凭借自身的兴趣和情绪来参与,而不管这些事物对自己是否有益或适宜,这就是所谓的“任性”。因此,幼儿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
两岁的小恒正是混沌初开、鹦鹉学舌的年龄,再加上长得聪明伶俐,嘴巴又特别甜,因此人见人爱。然而,爸爸妈妈最害怕带他出去玩,因为他太任性了。比如,在逛商场的时候,见到什么都要买,面包、牛奶、玩具、水果……只要是悦人眼目的东西,他就会在购物车上又叫又晃,非要得到不可,否则就会哭闹不休。而且爸妈还没买单,他就会急不可耐地要拆包装,弄得爸妈既尴尬又头痛。
三岁的朗朗是由奶奶带的,老人家宠孙子,对朗朗有求必应。只要朗朗一哭,没有什么不能得逞的。一次朗朗到姑妈家,以为也跟在自家一样,早上吵着非要吃通心粉不可,没吃到,朗朗生气地把桌子上的蛋糕扔到了地上,姑妈一气之下打了他的小屁股以示管教。结果,当然是朗朗在电话里向他爸爸妈妈告了姑妈一状。
类似小恒和朗朗这样的情况,相信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都曾遇到过,有的可能至今还倍受困扰。家长如果任其发展而不及时加以管教的话,小朋友长大之后就会变得霸道而难以与人和睦相处,在社会交往中难免遭人排斥,产生挫败感,最终成为“孤家寡人”。
宝贝任性谁之过?
所谓任性,就是任着自己主观的性情和喜好去做事,或对个人的需求和愿望毫不克制,全然不理会他人的感受。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指出,幼儿随着生理上的不断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不管这些事物对自己是否有益或适宜,他们都会凭借自身的兴趣和情绪参与其中,这就是所谓的“任性”。因此,幼儿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
任何习性都有其形成的原因。幼儿任性,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父母过分娇宠、纵容的结果。
现代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呵护倍至,对孩子的要求诚惶诚恐。无节制、无原则地对孩子有求必应,生怕照顾不周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孩子自然会得寸进尺。
·隔代喂养。
这很常见,也极具中国特色。祖辈不仅溺爱孙子,也不敢严加管教。现在尽管许多年轻的爸妈都已经意识到其中的弊端,但由于双方都得上班,又信不过小保姆,因此只能把隔代喂养进行到底。上述的朗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小恒很调皮,经常有些磕磕碰碰的事情发生。每当这时,奶奶就会紧张地抱怨爷爷没把小孙子看紧点,摔着了不好向儿子儿媳交代。
·父母缺乏耐心。
孩子一不听话,爸妈开始还坚持原则,可当孩子继续为所欲为时,爸妈觉得烦,认为“反正教了他也不会听”、“孩子还小,不懂事,等他大了自然就会好的”,而不再坚持。这些父母其实不知道,幼儿的自制力还没有觉醒,他们大多都希望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因此父母必须坚持原则。一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基本道理很简单:假如在孩子尚小的时候不尽教导的责任而是一味妥协,就不要期待孩子将来自动会“变”好。
·幼儿自制能力差,易冲动,思维带有片面性及刻板性,因此容易任意所为。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问原由地用训斥、打骂等方式回应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从而导致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以执拗来对抗父母的粗暴,因而助长幼儿的任性行为。
与任性宝宝过招
要想知道如何跟任性幼儿相处,首先要对幼儿心理的发育有所了解。幼教专家指出,孩子性格的形成是分阶段的,2-4岁的幼儿正好处在性格的萌芽期,也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这时期的孩子不像以往那么听话了,会经常和大人“闹独立”,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爱说撟约豪磾而不要大人帮忙。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想亲历亲为、弄个明白。但是,由于幼儿还不具备自我约束的能力,因此这种亲历亲为的心理通常会在不合适的情况下表露出来,家长如果断然拒绝,反而会刺激孩子的任性行为。处在性格萌芽期的孩子对事物的领受能力特别快,因此这期间对其进行正确的教导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小儿科医生史比尔甚至主张,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应该对其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教育。他说:“如果你从孩子出生后第二天才开始管教的话,你就晚了一天。”下面的几点建议,或许能给爸妈们一些帮助:
·明确告诉宝宝该做什么。
一个幼儿园教师讲了这么一件事:她家隔壁有个两岁的小朋友,每天只要醒着,定要大人带他到楼下的花园里滑滑梯或荡秋千。他家住九楼,没有电梯,有时妈妈抱着他刚买好菜回到家里,他马上就嚷着要去滑滑梯了。妈妈说太累了,不去了行不行,他就摇着头叫嚷得更加厉害。每当这时,妈妈总是会拖着疲惫的脚步带着他再次下楼。有一次,这个老师对这位年轻妈妈说,下次他再闹的时候,不要问他“行不行”,明确告诉他,妈妈很累,睡醒午觉后再去。这样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是非辨别能力,减少任性行为的发生。这一招果然灵。从此,这个妈妈对宝宝说话尽量使用“很晚了,该睡觉了”、“天凉了,要多穿一件衣服”这样表示明确意思的话,而不使用“宝宝乖,睡觉好不好”等让孩子选择的话。
·转移注意力。
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比较分散,对同一事物的兴趣持续的时间不长,很快会被其他的新鲜事物所吸引。因此,爸爸妈妈如果能抓住宝宝的这一心理特点,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就能够救自己脱离困境。反之,你越是不答应,他就会闹得越凶。例如,杰仔的妈妈有一次在打手机的时候被杰仔看见了,杰仔非要拿来玩不可。妈妈说小孩子不许动大人的东西,杰仔就急得直跺脚。这时,爸爸对杰仔说:“宝贝,我们一起打电话给奶奶吧,奶奶想杰仔了。”杰仔马上停止了哭闹,跑去和爸爸玩了。冷处理。当孩子因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使性子时,爸爸妈妈可以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让孩子自讨没趣。当孩子做出让步之后,爸爸妈妈就可以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让孩子明白他的不合理要求是不会被爸爸妈妈接受的。
爱心提示
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杜布森博士指出,父母在管教任性宝宝的时候,一定要尊重他们,态度要温柔,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他们为什么不可以这样。爸爸妈妈一定要明白,两岁的小宝宝绝不是故意要让爸爸妈妈生气的。处于性格萌芽期的孩子常有的独立倾向,容易被大人认为不听话。其实父母们没有意识到,这正是孩子独立性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现象。父母如果横加指责和打骂,孩子虽然可能暂时听话,但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大大受挫。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孩子往往可能从大人的神态和语态中检测大人是否喜欢他,对他是责骂亦或是鼓励。成功的父母能够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体会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为人父母之道,关键在于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含义,用正确的办法化解孩子的任性行为。
体罚的原则
你的宝宝是否任性难以管教?你是否对如何教好他感到江郎才尽了?你是否想打他板子?幼教专家的劝诫是:三思而后罚。
·只有在爸爸妈妈再三警告之后,孩子依然故我时,才可以体罚。
·仅限于父母来执行。
·父母不可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对孩子体罚。体罚应是父母基于教育孩子而实施的“计划行为”,不是父母情绪失控或被孩子激怒而做的“反应行为”。
·绝对不可对一岁半以下的婴儿体罚。
·体罚仅限于打小手心或小屁股一两下,拳打脚踢属虐待。如一岁半以上的宝宝因好奇而去触摸电线插头,爸妈再三制止无效,就可以打小手心以示警告。
·体罚之后要拥抱孩子并解释他错在哪里。
上一篇:管教孩子行为的16个对与错
下一篇:5招巧对宝宝"餐厅兴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