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不要做"乌鸦嘴"妈妈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注意:不要做"乌鸦嘴"妈妈

注意:不要做"乌鸦嘴"妈妈

2015-12-10

一张张不负责任的乌鸦嘴,在不经意间影响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轨迹,甚至使孩子和父母、老师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驰。

我坚信,坏孩子是骂出来的。在所有骂人的嘴当中,乌鸦嘴最毒,也最灵验。好话从它的嘴里很少能说出来,即使说出来也不见得能实现。

但是,坏话从它的嘴里吐出来,往往都会变成现实。有多少坏话,就有多少恶果,立竿见影,百试不爽。乌鸦嘴歹毒的面目令人遇而生厌,望而生畏,善良的人们避之唯恐不及。

然而,现实的残酷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可怕。许多可亲可敬而又可爱的人恰恰长着一张可怕的乌鸦嘴。有的妈妈从孩子一出生,就在别人面前这样评论自己的孩子:“这孩子太淘气,无法无天,谁也拿他没办法。”这其实是在暗示孩子无恶不作,横行霸道。

有的老师从孩子上学开始,就在班级讲台上对学生评头论足:“你好笨啊,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答不出来,你长的是猪脑子,还是肩膀上扛着块砖头?”这样的话从老师嘴里说出来,既伤孩子自尊,又暗示孩子笨得可以。

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对孩子的影响不能算小。其实,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心理暗示。所谓心理暗示,就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 判断或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心理暗示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从接受主体来 说,暗示可分为自暗示和他暗示两种。自暗示是指自己接受某种观念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三气周瑜”是自暗示使周瑜葬送了性 命。他暗示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别人使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蒋干盗书”则是接受了他暗示而遭致祸端。

其实,每天我们都会不断从自己或他人那里接受暗示。这些心理暗示有时会给我们带来愉悦和信心,有时又使人郁闷不安,苦恼万分。消极的心理暗示对孩子的成长所起的恶劣影响很可怕。因为暗示往往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也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有这样一则故事,耐人寻味。小刚妈妈告诉心理医生说:“我生小刚的时候不太顺利,医生不仅给孩子吸了氧,还说我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他今年9岁了,和一般的孩子不太一样。我担心他有智力低下的问题。”小刚妈妈越说越激动,“我已经带他看了七八家医院,也做了很多检查,就是没有查出什么毛病。”

结果测定,小刚智力水平完全正常,根本不存在智力低下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学习困难,很大程度上是小刚妈妈这张乌鸦嘴长期对小刚进行了不良的心理暗示。而小刚妈妈又是接受了医生这张乌鸦嘴所说的“这孩子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的不良心理暗示。种种不良的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造成了小刚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扰。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些比较敏感、脆弱、独立性不强的人,如妇女和儿童,很容易接受心理暗示。一个人如果长期遭受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会对人的生活产生恶劣的影响。然而,让人痛心的是,这些给孩子施加不良心理暗示的人恰恰是被暗示者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如父母或老师。长此以往,不仅会给孩子成长造成巨大的心理障碍,更有甚者会葬送孩子的一生幸福。

为人父母,为人师表,必须透彻地了解心理暗示这把双刃剑,必须熟练掌握健康的、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个法宝,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夸奖的背后是多少人在有意无意地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父母表扬、老师称赞、客人夸奖、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对孩子全方位的积极暗示无形中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上进心,增强孩子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成为一个自信豁达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与“注意:不要做"乌鸦嘴"妈妈”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注意:不要做"乌鸦嘴"妈妈”还看
十一之后宝宝不愿意去幼儿园怎么
气质培养,让孩子优雅起来!
世界各国溺爱孩子排行榜
戳中泪点!医生儿子写作文称“连
如何避免孩子的起床气?
猜你喜欢
《月子:一位父亲的札记》目录
早教不能“急功近利”
脾气坏的孩子长大更加聪明
3岁前宝宝要学的规矩
给孩子洗澡消除爸爸育儿恐惧
父母要抓好孩子的0岁教育
“限时隔离”教育能不能用
育儿父母的抉择:读什么书
7月18日:温和·元气·狗娃·
这些不是1岁宝宝的坏习惯
爸爸抱着孩子喂奶混个面熟
不要错过生活中的1分钟教育
80后妈妈的成功早教经验谈
宝宝变胆大的三大妙招
宝宝学走路时间有差异爸妈别担心
培育孩子倡导的自由的意义
突破《弟子规》教育的误区
从生理养育到精神养育
中国孩子最需要6种教育
小儿上火认识误区
大自然里的早教课堂
林达:祝福中国的孩子和家庭
职场妈妈如何才能工作孩子兼顾
信力建: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美国怎样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
80后父母:在电脑上养孩子
爸爸也能全身心的教育孩子
训练宝宝如厕,有机可循哦!
溺爱不利于孩子成长
和爸爸做游戏的4个好处
我的孩子该由谁带养?
写给0岁到3岁孩子的父母们
爸爸做到这6点孩子更聪明
为0-3岁宝宝必做99件事
善于发现孩子们的强势智慧
智慧引导:BB成长的隐形翅膀
婴儿也需要“性教育”
宝宝谁带跟谁亲吗?
春游时节最适合的亲子游戏
父母8绝招调教“新好女孩”
让孩子变得更聪明的10个要点
小儿厌食症怎么办
换尿布是爸爸亲子的好机会
宝宝的内部对话
五一亲子出游,如何更轻松?
让宝宝爱洗澡的3个妙招
从小就给孩子“世界化”教育
奶爸独自带小宝宝的暴强经历
当上爸妈一切都变了
养成宝宝准时吃饭的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