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不要做"乌鸦嘴"妈妈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注意:不要做"乌鸦嘴"妈妈

注意:不要做"乌鸦嘴"妈妈

2015-12-10

一张张不负责任的乌鸦嘴,在不经意间影响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轨迹,甚至使孩子和父母、老师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驰。

我坚信,坏孩子是骂出来的。在所有骂人的嘴当中,乌鸦嘴最毒,也最灵验。好话从它的嘴里很少能说出来,即使说出来也不见得能实现。

但是,坏话从它的嘴里吐出来,往往都会变成现实。有多少坏话,就有多少恶果,立竿见影,百试不爽。乌鸦嘴歹毒的面目令人遇而生厌,望而生畏,善良的人们避之唯恐不及。

然而,现实的残酷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可怕。许多可亲可敬而又可爱的人恰恰长着一张可怕的乌鸦嘴。有的妈妈从孩子一出生,就在别人面前这样评论自己的孩子:“这孩子太淘气,无法无天,谁也拿他没办法。”这其实是在暗示孩子无恶不作,横行霸道。

有的老师从孩子上学开始,就在班级讲台上对学生评头论足:“你好笨啊,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答不出来,你长的是猪脑子,还是肩膀上扛着块砖头?”这样的话从老师嘴里说出来,既伤孩子自尊,又暗示孩子笨得可以。

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对孩子的影响不能算小。其实,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心理暗示。所谓心理暗示,就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 判断或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心理暗示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从接受主体来 说,暗示可分为自暗示和他暗示两种。自暗示是指自己接受某种观念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三气周瑜”是自暗示使周瑜葬送了性 命。他暗示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别人使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蒋干盗书”则是接受了他暗示而遭致祸端。

其实,每天我们都会不断从自己或他人那里接受暗示。这些心理暗示有时会给我们带来愉悦和信心,有时又使人郁闷不安,苦恼万分。消极的心理暗示对孩子的成长所起的恶劣影响很可怕。因为暗示往往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也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有这样一则故事,耐人寻味。小刚妈妈告诉心理医生说:“我生小刚的时候不太顺利,医生不仅给孩子吸了氧,还说我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他今年9岁了,和一般的孩子不太一样。我担心他有智力低下的问题。”小刚妈妈越说越激动,“我已经带他看了七八家医院,也做了很多检查,就是没有查出什么毛病。”

结果测定,小刚智力水平完全正常,根本不存在智力低下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学习困难,很大程度上是小刚妈妈这张乌鸦嘴长期对小刚进行了不良的心理暗示。而小刚妈妈又是接受了医生这张乌鸦嘴所说的“这孩子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的不良心理暗示。种种不良的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造成了小刚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扰。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些比较敏感、脆弱、独立性不强的人,如妇女和儿童,很容易接受心理暗示。一个人如果长期遭受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会对人的生活产生恶劣的影响。然而,让人痛心的是,这些给孩子施加不良心理暗示的人恰恰是被暗示者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如父母或老师。长此以往,不仅会给孩子成长造成巨大的心理障碍,更有甚者会葬送孩子的一生幸福。

为人父母,为人师表,必须透彻地了解心理暗示这把双刃剑,必须熟练掌握健康的、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个法宝,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夸奖的背后是多少人在有意无意地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父母表扬、老师称赞、客人夸奖、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对孩子全方位的积极暗示无形中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上进心,增强孩子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成为一个自信豁达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与“注意:不要做"乌鸦嘴"妈妈”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注意:不要做"乌鸦嘴"妈妈”还看
宝宝犯错教你10招巧妙惩罚
孩子学英文重在沟通先行
把BB谎言变成智慧的四策略
如何有效让BB听话又有主见
如何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
猜你喜欢
5招纠正宝宝的“吮指癖”
用“60秒”纠正宝宝坏习惯
智障儿童的表现症状与防治
教你如何纠正宝宝自私的行为
好父母首先是个“好演员”
胆大BB都是“折腾”出来的
巧妙对付宝宝16大“不愿意”
宝宝哭闹父母需控制好情绪
家长必须理解的4种BB行为
如何应对“踢被”小宝宝
家长九种行为最伤害孩子
孩子哭了,要不要理?
宝宝总是把书倒着看要紧吗
看卡通助宝宝改变暴脾气
宝宝间亲吻父母别大惊小怪
3招助你远离“孩奴”焦虑
为人父母的七大“通病”
小宝宝爱攻击人的六个原因
如何改造小小“电视迷”
儿子为何爱搞破坏
怎样让磨蹭BB乖乖上床睡觉
小宝宝的忍耐力要怎样培养
正确对待孩子的幻想型撒谎
宝宝19种不听话行为全揭秘
宝宝暴躁的原因有哪些?
父母11个坏习惯宠坏孩子
全职妈妈的N个心灵处方
孩子边吃边玩与喂养习惯有关
孩子对家长不必“言听计从”
容易宠坏孩子的行为与坏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不能强硬压制孩子的倔脾气
孩子发脾气时父母的对策
父母宠坏孩子的11个坏习惯
模仿--2岁前的必修课
粘人宝宝,你在想什么
2岁孩子难缠的第一反抗期
父母最让孩子伤心的四种行为
孩子遭欺负如何处理?
宝宝当众哭闹聪明爸妈会冷处理
从出生开始培养四个好习惯
弱智儿童的早期行为表现
六大策略帮你调教顽皮宝宝
3岁以内的宝宝爱发火的原因
孩子“小气”怎么办
宝宝“恋物”怎么疏导
称赞不要一边夸奖一边唠叨
宝宝咬人的原因有哪些?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七个习惯
极度黏人宝宝如何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