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父爱失调症”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小心“父爱失调症”

小心“父爱失调症”

2015-12-09

过度保护的父亲让女儿窒息,无法形成独立的自我;照顾不周的父亲又会让女儿失去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均衡型的父亲则会给女儿充分的安全感,让她自信、自尊。

5 岁的帕米拉·霍林沃斯在家庭野餐时走失了,身上只穿着罩衫和运动鞋,没穿外套,她很快会在新英格兰的荒野病倒。为了找她,400 名搜救人员搜遍了白山国家公园,8 天里不眠不休。这段时间,帕米拉一个人在山里,靠喝溪水活了下来。当她最终被找到,被拥进父亲怀里的时候,她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一直在等你啊!”

你女儿也许从来没在森林里走失,但她每天都在用各种方式等你把她找出来。一个小姑娘会通过语言或行动不停地问父亲:“我到底对你有多重要呢?”

多年前的某天,我和克莉丝在亚利桑那图克森的乡村旅馆吃早餐,一个男人走过来问我:“哇,你是莱曼博士吗?”

“是的。”

他看起来很兴奋,我有点担心,我是欠了他钱,还是别的什么。

“太好了!”他说,“我要为我们5 月16 日的聚会找一个演讲者。”

话音未落,我的小腿在桌子底下被狠狠地踢了一下,小心翼翼,但力道很猛,5 月16 日恰好是克莉丝的生日。

出于礼貌,我没有打断这个男人的话,他不停地说着他多么需要一个好的演讲者,而他相信我就是最佳人选,他还提到他愿意为此支付一笔数目可观的报酬。在他说完之前,我又被踢了一脚,我不知道克莉丝的腿原来这么有力。

“你能想到我真是太好了,”最终,我对男人说,“但我在5 月16日已经有一个重要的约会了,那天是我女儿的生日。”

我清楚地听到桌子对面长舒了一口气,克莉丝用她的飞踢告诉我:“爸爸,我一直在等你呢。”

不幸的是,在很多家庭里,父亲从来不会出现。他可能没有抛弃自己的女儿,但他也从来没有在感情上亲近过自己的女儿。

这是一种我称之为“父爱失调症”的症状,简称“DADD”。对你的小女孩来说,世界就是一个大荒野,她很容易迷路,她始终等着你出现带她走出荒野。

关键在于:父亲要学会引导女儿们走出荒野,而不是把她们拎出去。你可能会觉得漠不关心是一种很差劲的行为,于是走向另一个极端——什么都帮你的女儿做,过度保护。

不幸的是,我们很快会发现,过度保护也很危险。

太多还是太少?

父亲的类型有很多,可能要列个表才能讲清楚,简单起见,我们不妨看两个极端的类型:“过度保护”的父亲和“照顾不周”的父亲。

1.“过度保护”的父亲

“爸爸!”克莉丝在电话那头大声说话,想盖过嘈杂的背景音。她今年16 岁。“你想我几点回来啊?比赛刚刚才结束,我们正准备出去吃披萨。”

“我相信你啦,宝贝,”我说,“该回来的时候回来就好。”

“那是几点嘛?”

“你知道什么时候该回来的。”

不等她继续纠缠,我就挂上了电话。

10 分钟后,克莉丝又打回来了:“爸爸,我们到吃披萨的地方了,这里人多得要爆了,不过篮球队的人还没到呢。我要几点回来啊?”

“难道我有两个叫克莉丝的女儿吗?”我问,“还是我们刚才忘了说这个事呢?”

“哎呀,爸爸!”

“我跟你说过了,克莉丝。该回来的时候就回来,你知道那是什么时候。”

“可是,爸——”

啪。

没多久,电话又响了。

“爸爸,你先别挂——”

“喂,你是谁啊?”

“爸爸,是我啊,克莉丝。”

“哦,是我的乖女儿吗?据说她已经16

岁了,我想她应该知道什么时候回家。”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长叹。一个小时后,克莉丝回家了。

有时候,孩子们不想长大。做女儿的会觉得自己拿主意是件痛苦的事,而一些父亲也会想尽办法把这个过程推后,恨不得女儿到了拿社会保障金的年龄才说:“玛莎,你已经60 岁啦,是时候开始自己搞定自己的事情了。”

一个过度保护的父亲会让女儿觉得窒息,他会不容置疑地认为,只有他才知道自己的宝贝女儿该长成什么样子,所以就让她过着一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会让女儿什么事都得请求爸爸的批准,但爸爸的心思不是那么容易猜透的,最后就会造成女儿对自己信心不足,甚至自信全无。

当一个父亲对女儿过度保护时,他不会让她自己想办法解决任何问题,孩子也会什么事都依赖他,永远不能真正独立。即使已经结婚嫁人,组建了全新的家庭,她也会让丈夫觉得不是娶了一个妻子,而是多养了一个孩子。

过度保护的表现有哪些呢?过度保护的父亲不会想办法帮女儿形成自己的观点,而是痛斥任何与他想法不一样的主张;过度保护的父亲不会鼓励女儿勇于承担责任,而是任由她始终依赖着他;过度保护的父亲不会教女儿怎么发展自己的长处与能力,而是不断地批评否定和娇惯,让女儿觉得自己没有任何长处和能力。

过度保护的父亲不会让女儿试着对家庭有所付出,他宁愿让女儿觉得自己像吸血水蛭一样依赖父母过活。这很容易酿成悲剧,当一个孩子找不到机会回报家庭,她就没办法产生归属感,而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感情。如果你的女儿觉得自己真的属于这个家庭,你就不用担心她会沾染毒品、饮食紊乱、未婚先孕,或者被关进监狱。如果她没有归属感,内心缺乏稳定,她就很难控制自己不跟那些乱七八糟的人混在一起。

过度保护的长远影响是很可怕的。有研究指出,如果父亲控制欲强,经常拒绝孩子的要求,可能会让女儿在成年后变得歇斯底里,喜怒无常,过于依赖他人或感觉无助,并且有利用各种自杀手段来进行威胁的倾向。据研究者称,有这些特征的女人小时候“在家里经常处于特殊地位”,“会通过各种手段要挟父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她们成年后,会继续“像小女孩一样焦急忧虑,因为她们总想找一个强壮的、像她爸爸一样理想的男人来照顾自己”。

父女关系就像一出舞台剧,当女儿们结婚的时候,父亲的角色就要来一个大大的转变。实际上,父亲的角色和其与女儿的关系,从女儿出生的那天起就在慢慢变化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一点点地培养她们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当我觉得女儿过于依赖我时,我就和她们多保持一点距离。

有件事我记得很清楚,霍莉跟一个男生约会,一见到他,我的雷达就开始报警了。在我看来,这家伙有点过于圆滑和包装过头,我觉得他是那种生活中麻烦事很多的人。

我告诉霍莉我对她男友的第一印象,但还是很欢迎她的新朋友进入我们的家庭。几个月后,霍莉也意识到这个我一开始就猜到的问题,她想重新评估这段关系,但他们俩毕竟已经在一起一段时间了,她不是很肯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想结束这段关系。

后来,我和霍莉开车走了好长一段路,她在车上哭着对我说:“爸爸,如果你跟我说不要跟这个人结婚,我就不结,我现在拿不定主意,但是我相信你。”

我感觉自己身上的每一块肌肉都在颤抖,但我必须非常小心地处理这件事,于是我说:“霍莉,我得对你说实话。你们俩都很好,凭着你们的努力,也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两个人的麻烦越少,你们的婚姻生活就会越容易,但这个人的麻烦可真不少啊!”

我没有直接告诉她该怎么做,但我想我已经把自己的想法说得很清楚了。

最后的决定是霍莉自己做的,她理智地终止了这段关系。这是她自己的决定,无论怎样,她往后都能坦然面对,这会让她变得更加坚强,而不是越来越依赖别人。

很多父亲都想更多地介入孩子的生活,最终他们会发现过度保护是行不通的,孩子们会自己长大,父亲们如果希望自己的女儿在生活中取得成功,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她们学会独立。

2.照顾不周的父亲

如果家里的孩子发生了冲突,你会放下报纸介入家庭争端吗?还是简单地吼道:“玛莎,孩子们打架了,你管一管行吗?”你知道女儿最好的朋友是谁吗?你有没有抽出时间和女儿单独相处?你的女儿会不会认为她不得不做一些很极端的事情,例如违法或者惹上大麻烦,以引起你对她的注意呢?你可能会觉得女儿除了给你添麻烦,其他什么都不会,但她其实由始至终都在向你哭喊:“爸爸,请关心一下我吧!”

如果你有上面的表现,或者全部都被我说中了,那你可能是一个“照顾不周”的父亲。繁忙的世界,生活的压力,人们活得心力交瘁,再加上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常常会造成父亲疏于照顾孩子的情况。这就让女儿们不得不面对“父爱缺失症”的问题。

父亲们,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你从没见过的人在晚上走到你门口说:“嗨,我的孩子很喜欢你停在车道上的福特野马,你可以借给我出去兜一圈吗?明天早上我一定完好无损地开回来给你。”

你们有谁会说“等一下,我找找看钥匙在哪里”吗?当然不会!但我遇到过一些极品父亲,他们会把自己的孩子“外借”给他从没见过的家庭,让他们一起出去过夜。

你不会把自己的车子借给陌生人,但是你会把自己的孩子借出去——嘿,怎么回事呢?

这就是所谓“照顾不周”——爱你的车胜过爱你的孩子。我们“开明的”的文化造就了一个产业,来为以这种方法带孩子的家庭服务。例如,那个不会把车子借给别人过夜的父亲,却不介意把自己的孩子每天放在“幼儿狗窝”里8 到10 个小时,即使他对那个照顾自己孩子的人的了解,跟他对邮差的熟悉程度差不多。

人们很反感我把日托中心称作“狗窝”,但它们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你花很多心思来挑选孩子的妈妈——也就是你妻子,你也希望自己信任的人懂得关心别人,聪明又讲理,能力突出又值得信赖。但是,告诉我——在你孩子日托中心里工作的人叫什么名字?你跟他们相处过多长时间?他们给你的孩子示范或传授过什么知识?他们对卫生情况有多在乎?如果你不能马上回答这些问题,你很可能是一个照顾不周的父亲。事实上,日托中心的员工流动率高得离谱,能在这一行长期工作的人几乎没有。

照顾不周的父亲不大重视自己的孩子,即使他们回到家里,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甚至回家这一点对他们来说也不是很重要。他们可以让孩子跟在自己身边,但很少甚至完全不会投入地跟孩子一起玩,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听什么歌,看什么电视节目,不知道孩子们下午一般干些什么。他们只是要求孩子们要“听话”,这样孩子们就不会制造什么麻烦,不会浪费爸爸宝贵的精力了。

缺少父爱的孩子(“父爱缺失症”的受害者)长大后会希望通过在工作上的出类拔萃来回应父亲的冷漠,但另一方面,他们的人际关系却会一团糟。他们懂得如何取得成功,但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因此,尽管他们在商业上或艺术上的能力都很强,能取得良好的声誉,但推动他们往前的动力却是恐惧,他们害怕自己一旦不能取得成功,就会一文不值。

换言之,这种人的自尊心很脆弱。自尊心与父爱之间有着很强的联系。有研究指出,父亲的无条件关爱和女儿的自尊心有密切的关系,但女儿的自尊心和母亲的关爱之间联系则很弱。一项加拿大的研究指出,父亲对女儿性格中的自我肯定、自尊心、人生目标,甚至女性身份的认同等都至关重要。

照顾不周的父亲应该意识到,他们在感情和父女关系上摧残了自己的孩子。一心追求成功的女性为了让自己感觉好受一点,可能会去买一所大房子,但却很难得到她们想要的幸福。她们会发现自己没办法和别人亲密相处,因为人和人的关系是基于相互接纳、忠诚和亲密的程度,而不是基于成就。不幸的是,出类拔萃的人往往很难放慢向更高成就奋斗的脚步。一个整天在办公室忙得不可开交的女性,每时每刻都在想着证明自己,即使回到了家,也很难突然停止工作。

3.均衡型父亲

1976 年, 芬兰人拉塞· 弗伦成为第一个连续两届奥运会赢得5000 米和10000 米冠军的人,这在奥林匹克历史上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纪录。在取得这个令人震撼的成绩后,他的教练决定让他冲击埃米尔·扎托佩克的纪录。在上世纪初的赫尔辛基奥运会上,扎托佩克赢得了3 项最长距离的田径金牌,5000 米、10000 米和马拉松。

惟一的问题是,弗伦之前从没跑过马拉松,但奥运会可不是给人用来练习的赛事。还有一个难处是弗伦的疲倦,这家伙刚刚在两项长距离赛事中超过了地球上跑得最快的一帮人,马上又要他跑马拉松?

即便如此,在蒙特利尔奥运会的最后一天,弗伦仍然站在了马拉松的起跑线上,紧跟在美国选手法兰克·索特后面,后者在4 年前的慕尼黑奥运会上曾拿过这个项目的金牌。

比赛开始后,瘦削的索特发现有个人如影随形地跟着他。弗伦的教练知道他的国家英雄从没跑过马拉松,为了赢得比赛,他想出了一个聪明的策略。

“紧跟着索特的屁股跑,”他指导弗伦说,“他冲刺,你就冲刺;他放慢速度,你就放慢速度。”弗伦没能全程跟住索特,但这个策略效果惊人,他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就取得了第五名的成绩。

在家庭关系中,我们就是孩子们的法兰克·索特。我们试过冲线,我们经历过成长,我们知道该期待些什么。我们的孩子就是拉塞·弗伦,他才华横溢,跃跃欲试,但从未试过这么远距离的比赛,他们惟一懂得的比赛方式就是跟在我们屁股后面跑。

可见,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全盘考虑是多么的重要。孩子们以我们为向导,我们为他们设计好前进的步调,如果我们走得太快,他们就会掉队,如果我们走得太慢,他们就很难校准自己的步伐。

试想,一个跟在过度保护的父亲后面跑的孩子会发生什么事?孩子总想着反抗。再想想,如果跟着一个照顾不周的父亲呢?孩子也会反抗。在这两种情况下跑马拉松,不管一开始是太慢还是太快,如果我们为他们设计的步调不对,他们都很难取得胜利。

那么那个来自图克森的聪明的家伙a 是怎么做到的呢?

聪明的父亲知道在这两种极端之间找到平衡——在适当的时候积极参与,但在过程中要懂得培养女儿的自信和自尊。他要做一个适度介入但又尊重孩子的家长,让女儿有机会回报父母,为家庭的运作作出贡献。

让我们回到做蛋糕的那个场景。过于宽容的父亲可能一点面粉都不放,权威至上的父亲可能放了太多面粉,无论哪种方法,蛋糕最后都会一团糟。

我母亲以前很喜欢做炖羊肉,这道菜可能是用世界上最恐怖的方法烹调成的,她会强迫家里人吃。当她烹制这道菜的时候,连苍蝇都恨不得凑钱把纱门上的破洞堵上,以防它们哪只倒霉的同类一头撞死在这盘恐怖的大菜上。

有些父亲“料理”女儿的方法闻起来恰恰就是这种味道。但幸运的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女儿反而有可能成为美食专家,如果她愿意往这发展的话。和烹饪的道理一样,在她懂得怎么把事情做好之前,她得知道怎么做是错的,否则,父亲的印记就会一直被她带进她和她丈夫的生活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问题暴露之前,这种影响很难被发现。

作为一个父亲,你最好在女儿步入婚姻殿堂之前,鼓励她去做一个详细的生活方式分析,同时还要评估你的教育方式(天哪,好烦),否则,她就有可能嫁错郎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与“小心“父爱失调症””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小心“父爱失调症””还看
母亲节让孩子学会感恩
假期后不愿上幼儿园6招新技能g
孩子有不合理请求怎么办
3-6岁别耽误了宝宝的性别教育
别让你的面子伤害宝宝
猜你喜欢
婴幼儿早教引起多方关注
如何通过眼神来了解宝宝的心思
困扰新生儿睡眠的8大原因
父母类型对宝宝性格的影响
宝宝光脚玩耍的两大好处
新生儿抚摸的正确顺序
早教的四大规律
新生儿可以听懂妈妈的话
十种做法让宝宝拥有乐观品质
让孩子们幸福一生的教育
家长的态度影响宝宝性格
让宝宝秉持她天然的个性!
专家解密小宝宝的五种性格
测测您是哪一类型的妈妈
父母要学会听懂宝宝的“童话”
趣说嗅觉与母婴交流的关系
新生儿训练方案
儿童早教切忌求贵求洋
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
中国人的“早教”心态
积极促进婴儿交往能力
冬季如何与宝宝做游戏
利用客厅跟宝宝做亲子游戏
新生儿父母的5个必修课
爸爸育儿测试
六种需及早培养的性格
培养宝宝好性格从小事做起
生活式早教,让家人成为老师
从玩玩具看宝宝的性格
给宝宝使用抗生素的四大误区
孩子变笨,只因父母的3个错误
几种常见的新生儿特征常识
新生儿的15种“异常”不用理
0-6个月婴儿睡眠习惯的培养
帮助婴儿倾听奇妙世界
新生儿早期教育的具体方法
帮助宝宝交朋友的小游戏
塑造孩子好性格的六秘诀
婴儿游泳应避免的三大误区
父母与婴儿间的神秘色彩
亲吻——母婴的语言交流
哪些因素会影响BB的创造力
学习障碍是一种疾病
一个手指捉迷藏的亲子游戏
新父母如何与宝宝感情交流
爬出健康宝宝
谨防新生儿的八种条件反射受阻
不要浪费孩子最初的六个月
妈妈在宝宝成长的各个阶段
如何让宝宝学会上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