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BB"天性"教育事半功倍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抓住BB"天性"教育事半功倍

抓住BB"天性"教育事半功倍

2015-12-09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有的人认为是一张“白纸”。有的人确认为孩子本身有自己的心理和个性。不管到底如何,了解孩子,然后教育孩子才是实际。曾经听过一个著名的教育学家讲过一段关于孩子教育的感触,通过切身体会,有感而发,跟各位家长交流分享一下。

孩子生下来真的就是“白纸”吗?下面讲述孩子最大的三个“天性”,父母们一定要抓住,引导和教育好宝宝哦!

孩子最大的三个天性:

1、模仿性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一生,从呱呱坠地到嘤嘤学语,从蹒跚学步到自立成人,学习皆从模仿而起。

作为人父人母的我们,实际上是相伴孩子一生的非常重要的“老师”。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从自己做起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使他们在模仿中学习。

言传身教,潜移默化间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哪怕我们不喜欢或不擅长,但为了孩子我们有些时候必须学会当一名好的演员。

2、叛逆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会发现他们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叛逆,这时我们都会很头疼,很恼火。

实际上这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他们要学会自己思考,学会一天天的独立,所以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应该充分利用孩子的叛逆性,并加以正确的疏导和指引。

郑渊洁曾经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要想孩子从小就喜欢学习并珍惜学习的机会,我们从他生下来那一刻就应该给他灌输:我们家很穷,供不起你读书,你要想读书是非常困难的!

3、好奇心

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使得他对所有新鲜的事物都充满了兴趣,看到什么都想去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问一问。

对此,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不要小看他们,更不应该扼杀他们的积极性。日常生活中,我们家长为了保护孩子,防止孩子犯错,经常会对孩子强加很多约束,不许动这,不许碰那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学习与探究。

同时,对孩子的提问我们应该耐心回答,千万不可采取冷漠、讽刺的态度,粗鲁的对待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否则无形中会扼杀孩子勤奋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品格的萌芽。

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深喑孩子的这三个天性,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加以指引,这样定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中班综合活动《下雨了》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中班绘本活动《晚上》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小丑当大厨》优质课-成都-叶娇

与“抓住BB"天性"教育事半功倍”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抓住BB"天性"教育事半功倍”还看
家长要遵守的七大教养守则
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
父母的说话语气决定家教成败
这样陪宝宝玩有益心智成长
宝宝不愿意去幼儿园怎么办?
猜你喜欢
中西教育目的有何不同?
让孩子跟你亲的小妙招
早期教育需遵偱的五大原则
咋判断幼儿是否有自卑心理
别让孩子产生过度依赖行为
毁掉孩子一生的N种烂教育
妈妈态度决定BB大部分性格
"另类虎妈"造就华裔"神童"
教育孩子要避免的7个禁语
单亲妈加班让儿能多吃粽子
怎样面对BB圈里的攀比现象
头等大事:请个好保姆
爸妈太溺爱,孩子易低能
从小缺乏母爱BB很可怜
爸爸独特的6个育儿妙招
学会巧妙调教省去早教费
好胜宝贝也能输得起!
《妈妈,请这样爱我》连载
平等沟通:现代家教之本
假期孩子如何过最划算
这些孩子是不能打的
儿时抢一步长大误孩子一生
宝宝节后怎样恢复精神状态
美国"虎妈"教育方式大转弯
亲子互动开心游玩小宝典
教育孩子应采用"三无原则"
母体环境可改变BB性格
表扬BB需掌握四大技巧
李嘉诚教子做成功的人
老人带孩子究竟哪儿不好
怎样防止孩子产生过分依恋
苏洵教子有方
爱孩子要敢于说“不”
艺术教给孩子为人之道
10种宝宝必学的生活技能
不给孩子安全感孩子才粘人
妈妈误区让儿子变懦弱
法国妈妈如何让BB安睡
八种做法会让孩子成绩差
儿童教育怎样去规划和规定
爸爸如何成为“故事大王”
"在家上学"是富人的传奇?
2岁前满足孩子对亲人依恋
"隐性单亲家庭"伤宝宝
春节后让闹宝宝变回乖宝宝
孩子受欺负为什么不跟家长说
教育BB哪些话不能说?
孩子在不同年龄的心理变化
单亲家庭教育小心3个误区
父母,怎么让孩子读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