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吓"会抹杀BB的快乐天性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恐吓"会抹杀BB的快乐天性

"恐吓"会抹杀BB的快乐天性

2015-12-09

妈妈说:“下次你再自己跑掉,坏人就会把你拐走,他再也回不了家、见不到妈妈了。”听到这句话,孩子内心惶恐不已。孩子的反应告诉妈妈,他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自个儿跑出去了。但是,这位妈妈这样处理问题,似乎有点过分了。真正的危险到底是什么?如何让时刻揪着的心放松下来?如何既保护好孩子,又不因此而抹杀孩子们快乐和好奇的天性?

绑架、恐怖事件、性侵犯想到这些,危险就似乎离你近了一些,使你不由自主地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将他严严实实捂在自己的双翼之下。而这样“护犊”,是不是就能万无一失呢?

小威才5岁,却已经显示出对交际的浓厚兴趣。有时候,他妈妈会为此感到欣慰,但更多的时候却是担心。“他会跑到陌生人身旁,告诉人家自己的全名,然后就和别人攀谈起来”,这位38岁的妈妈如是说。有一天,小威又自己跑出去了。对此,妈妈对他说:“下次你再自己跑掉,坏人就会把你拐走,他再也回不了家、见不到妈妈了。”听到这句话,小威内心惶恐不已。小威的反应告诉妈妈,他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自个儿跑出去了。但是,这位妈妈这样处理问题,似乎有点过分了。

在那些不断传出孩子丢失和恐怖袭击消息的岁月里,母亲对孩子的安全给予十分的关注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有一点我们不得不弄清楚:媒介对负面事件的报道,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其效果是扩大了负面事件实际发生的几率。专家说:“这是弥散在我们文化当中的戏剧性幻想症,搞得家长们一个个胆战心惊、神经兮兮。”当这些过度的担忧被传导给孩子时,他们也会变得焦虑,并且胆怯。

到底是什么在持续刺激父母们那紧张的神经?真正的危险到底是什么?如何让时刻揪着的心放松下来?如何既保护好孩子,又不因此而抹杀孩子们快乐和好奇的天性?来看看下面的专家意见吧。

什么让我们忧心忡忡?

世界是如此地危险,已经超出我们应该担忧的程度,我们如何能放心地让孩子一个人应对各种情况。但是,很多专家认为妈妈们不敢放手的原因是:我们太习惯于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的世界了,而父母们则对于孩子们可能面对的危险过于敏感。几辈以前,孩子死于致命疾病的几率并不像今天这样小;人们更为经常地面对各种威胁。但是在八十年代以后,这些威胁似乎变小了。再往后,就是2001年的“9·11”事件。“世贸中心袭击事件尤其经典地代表了这一代父母的看法:相对于这危险的世界,人类太脆弱了。”

面对全球性的威胁,父母们感到无助,于是试图减小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孩子所可能遇到的威胁,比如绑架或其他儿童犯罪事件。而现在社区关系的淡化,更加重了他们的担忧。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流动性的增大,与我们比邻的常常是陌生人,或者我们不断建立的是与陌生人的邻里关系。而生活的忙碌,更使我们几乎不可能去了解社区中的每个人。

然而,给父母们背负上如此过分焦虑的第一大祸首,并不是人与人关系的疏远或一件件骇人听闻的事件,而是——电视新闻。它通过将遥远的地方偶尔发生的危险事件传播给人们,让人造成一种事件就在自己身边的感觉。专家说:“父母对孩子的安危担惊受怕,主要是他们看电视新闻太多了。”

真正的危险何在?

两年前,美国有个孩子被拐骗失踪,电视上经常放有关的新闻。结果,很多美国妈妈便十分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拐跑。但是,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多年中,美国被陌生人拐走的孩子只有100多个,其中还包括了滞留一晚又被找回来的孩子。孩子被拐走的确不幸,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遇到这样的不幸。孩子被拐骗,在一些情况下,会受到性攻击,而且这样的情况比例很高。在美国,每年都有5.8万件此类事件发生,而大多数受害者是十几岁的孩子。事实表明,十几岁的孩子比幼儿面临更多的危险,父母必须增强让孩子树立安全纪律观念的意识。

专家说,对于恐怖事件,由于发生几率基本跟中彩票的几率差不多,父母们根本不必而为此过分伤神。

大人在焦虑,孩子们呢?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承受着来自精神和肉体的压力——依赖性、晚上害怕、头痛、胃疼有的时候,孩子们还会将这些压力转化为施暴。但是,羸弱和攻击性不是必然相关的。孩子们需要基本的安全感,这样他们才能全神贯注地去探索自己的世界。否则,当孩子处于不熟悉的环境时就会主动选择回避,比如新到一所学校、参加新工作的面试、会见陌生人等等。孩子还会失去判断和识别真正危险、风险的能力,而这是他们自我保护的根本法宝。

要教育孩子保持警惕,但不是毫无区分地怀疑一切。随着孩子越长越大,父母对孩子的看护也应担负起越来越大的责任。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让父母们真正感到塌实。具体要担起多少责任,与孩子的成熟程度有关,但也有一些可以参考的意见。

保护孩子,你能做些什么?

●保持平静。最好让孩子不要被你的焦虑打扰,这是保护孩子最应该做的。迈阿密大学对一些在经受痛苦的药物治疗的孩子进行研究,发现他们都生活在父母的紧张情绪之下。

●建立牢不可破的规则。不坐陌生人的车。拒绝那些自己感觉有问题的东西。逛商场的时候要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并且要讲秩序——这些都是好的规则。在告诉孩子必须遵守怎样的纪律时,不要说一些不好的话,诸如如果孩子怎么样就会怎样之类的“诅咒”和恐吓,一般性的警告就能奏效。

●小心的语言警告。如果过分灌输“陌生人危险”的信息,孩子在遇到危险时就不敢求助陌生人。曾经有个孩子因为不敢向陌生人求救,结果错过了营救队员,最后消失在大森林中。告诉孩子,有些情况不能跟陌生人走,而不是不能跟陌生人接触。告诉孩子,如果需要帮助,必须找穿制服的人员、穿工服的销售人员或者带孩子的母亲。

●让孩子了解大人。如果你的孩子要跟某个大人相处较长时间,如保姆或家庭教师,在定人之前应向其他妈妈咨询如何与这些人相处,并到有关部门查阅保姆或家庭教师的情况。

●避开电视新闻。专家建议人们不要让12岁以下的小孩看新闻。在电视剧中,坏人往往遭报应。但在新闻中,无辜的人却常常是牺牲品,这对孩子实在是太残酷了。

●诚实而简单。如果你的孩子问一件让他恐慌的事,要解释给他听,但是不要再次吓到他,同时也不要吓到自己,以不破坏两人的安全感为宜。解释过后,问他怎么想的,及时纠正和驱除那些错误的想法,然后离开。这能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了什么,生活还是会继续下去。稳定而持续地增强孩子的安全感,有赖于父母们妥善处理生活中不断发生的这些事情。相信自己,这些,也是你们能够做到的。

孩子们需要基本的安全感,这样他们才能全神贯注地去探索自己的世界。否则,当孩子处于不熟悉的环境时就会主动选择回避,比如新到一所学校、参加新工作的面试、会见陌生人等等。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与“"恐吓"会抹杀BB的快乐天性”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恐吓"会抹杀BB的快乐天性”还看
帮助宝宝上幼儿园
零下10度,幼儿园坚持全天户外
孩子被打,却不敢还手
孩子在园里这些事情很重要
寒假不规划开学差距大
猜你喜欢
7个游戏让孩子爱上大自然
亲近大自然能使宝宝变聪明
0-4岁宝宝成长20个里程碑
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
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恋人
父母虚夸让BB陷入困惑之中
妈妈幸福了孩子才幸福
大人抑郁孩子更抑郁
父亲抑郁会传染给小孩
孩子自我价值感的培养
与"犟孩子"相处3妙招
莫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莫把母子之爱变成伤害
母亲应给宝宝“六大教育”
透视幼儿教育“富贵化”
爱美妈给1岁女儿做双眼皮
"现代好妈妈"六大判定标准
女儿太"臭美"我要怎么办?
美国孩子为啥"伤不起"?
宝宝“偷钱”爸爸怎么办?
宝宝到底都怕些什么?
别粗暴对待孩子的情绪
美日韩家庭惩罚孩子的艺术
给孩子什么样的价值观?
怎样提高宝宝的自信心
教育的价值是激活学生梦想
父母的情绪失控伤害孩子
宝宝为什么会怕打针?
爸爸影响女儿择偶标准
梦想不是一份不及格的答卷
妈妈必知的男孩成长秘籍
八大方法让孩子告别胆怯
教孩子,尊重7大底线!
培养孩子规则习惯的七方法
一位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教育
让我们这样对孩子表达爱
感悟:我们希望儿童成为谁
如何表扬我们的宝宝?
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爱的阳光
状元妈妈谈育子的经验
聪明应答宝宝的“钱问题”
家中电器的33条安全法则
娃模仿小燕子上吊身亡
关爱来自“外星球”的孩子
怎样让你的孩子自信?
奶奶带大的孩子更有天赋?
你尊重BB创造的童话世界吗
"穷养孩子"的标准是什么?
怎样打消孩子的“虚荣心”
“恐吓”抹杀宝宝快乐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