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给予和分享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如何教孩子给予和分享

如何教孩子给予和分享

2015-12-08

真正的慷慨是不能像教乘法表一样通过口授和训练来教会孩子的,因为比起朋友之间出于礼貌的慷慨,或是给亲朋好友赠送生日礼物来说,慷慨是更为根本的东西。真正的慷慨来源于爱,那种最深刻、最强烈和最持久的感情。如果孩子们心里没有爱,那么教会他们分享和给予就很有限。

即使那些内心拥有许多爱的孩子们,在表达慷慨时也是需要一些帮助的。父母们应该知道,在童年某些特定的阶段和特定的情境下,他们会更容易学会慷慨大方。

孩子们生来就准备好了学习爱,并在适当的时候回馈给父母。当父母们没有爱可以给予的时候,他们的孩子也绝不会变得有爱心。我们知道这一点是因为我们对两类孩子的成长做了比较,一类孩子是由有责任感、有爱心的父母抚养大,另一类孩子是由不可靠的、没有同情心的父母抚养大。爱,是通过父母在孩子不同年龄、用不同方式来表达并被孩子们所理解的。对于小婴儿来说,当他们不舒服、不开心的时候,比如饿了、冷了、累了或是肚子疼,这时,父母的爱是通过随时准备给予他们安慰来表达的,你的宝宝因此学会信任和理解这种信任。

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让他们沐浴在微笑、拥抱、夸张的赞美和亲昵的耳语之中,结果是你可以看到宝宝喜悦的回应。

在2~3岁的时候,孩子表现出对独立的渴望,他们坚持自己做决定的权利和说“不”的权利。也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开始更多地感受到他们需要依赖自己的父母。他们害怕与父母分离,对陌生人保持警惕。有爱心的父母会很巧妙地表现出他们理解这两种相反的需要,他们一方面不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毫无约束的,另一方面让孩子体会在一些争执中获胜,这样反而避免了更多争执。

3~6岁的孩子通常自己感觉足够独立了,像个小大人,他们变得不再那么喜欢争辩,更为友善,更喜欢合作,更容易相处。这个时期,因为崇拜父母,所以他们极力模仿,像父母那样说话,像父母那样穿衣服,尽其所能地扮演父母的角色,假装像父母一样结婚并有自己的孩子。这个年龄孩子的友善和多情使他们准备好了去学习分享和给予,并且享受这份情感。

6岁之后,孩子们会感受到内心重新燃烧起来的对于独立的渴望,他们不再心甘情愿地对父母言听计从,转而观察与自己年龄、性别相仿的孩子,像他们一样说话,像他们一样穿衣打扮,拥有同样的游戏内容、爱好和理想,他们开始了一个关键的转折——从做一个家庭中的孩子转变为做一个外部世界的人。

现在,让我们更深入地看一看不同年龄的孩子对于慷慨的准备程度。即使是在1岁以前,当宝宝啃一片面包时,他也会笑着把被口水湿透的吃剩的面包递给妈妈,这笑容中既有爱也有自豪。我想,他的自豪是来自于对成人行为的模仿。妈妈可以通过咂着嘴巴有滋有味地品尝这片小小的面包,来鼓励宝宝的慷慨行为。在1岁刚过的时候,宝宝刚会走,他会与妈妈的客人保持距离,并仔细地观察她大约15~30分钟,好像在看接近她是否安全。他现在既害怕又渴望交朋友,他确认自己喜欢她时,会慢慢地走到她跟前,给她一个自己喜爱的玩具,甚至也许是他最喜欢的安慰物。她伸手去接,他允许她拿着,但是不能拿走。我想说的是,他有慷慨的冲动,但是让他放弃自己的宝贝还是超过了他能够接受的方式。这对成人来说可能觉得有点困惑,因为成人会认为给予和放手这两个动作是连贯的,给予之后就应该放手。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中班综合活动《下雨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与“如何教孩子给予和分享”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如何教孩子给予和分享”还看
在宝宝断奶期怎样提高免疫力?
宝宝断奶前后的注意事项
手足口病的5个早期症状
5个月宝宝发烧39度怎么办
小宝宝反复发烧怎么办?
猜你喜欢
怎样教会孩子善解人意
宝宝成长过程中真正的快乐
孩子哭闹到底该不该抱?
“恋物症”不能说断就断
让爱从小充满孩子的心灵
父母不要忽视宝宝的自我和自尊
训练宝宝好奇心的N种方法
依恋行为有利孩子心理健康
哪些声音给会给婴儿安全感
常挨打的孩子易心理变异
如何让宝宝学会“不认生”
3岁前宝宝必须纠正的性格
过分疼爱易引起宝宝心理障碍
告诉你孩子的七个底线
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宝宝的性格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怕什么
做好六件事改善宝宝害羞
独立意识要从娃娃抓起
孩子的喜怒哀乐,家长你读懂了吗
婴幼儿也会精神抑郁
孩子欺软怕硬怎么办
给孩子添点耐性
幼儿时期的6个情感需要
潘多拉效应的早教启示
发展儿童同情心
妈妈太强势,影响孩子性别取向!
18做法种毁掉孩子的自信
快速的时代,更需要“慢养”孩子
宝宝比较内向该怎么办?
揭秘:宝宝爱打人的3大根源
美国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
孩子不快乐,你能读懂吗?
让孩子记恨一生的6个极端态度
母爱可改变婴儿的性格和心理
伤害孩子心理的牢骚话
儿童孤独症早期识别
尊重宝宝创造的童话世界
认识宝宝的情绪
6招培养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
“孩子还小”的观念让孩子永远长
宝宝的阅读习惯从可以竖起头起
顺应婴幼儿从依恋到独立的规律
缺乏耐性孩子的特征
宝宝缺少安全感有这些表现
婴儿生来就会"吃醋"
用心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
六招帮增强孩子自信心
宝宝的心理压力如何缓解
培养自控能力,不同年龄宝宝区别
夸奖是提升孩子自信的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