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带孩子溺爱也是害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老人带孩子溺爱也是害

老人带孩子溺爱也是害

2015-12-08

让老人带孩子,这是很多家庭中较为常见的状态,老人由于育儿经验丰富,在照顾孩子方面,往往能为家长提供非常多的方便,但是,老人对于孩子一般较为溺爱,而这种因隔代教育产生的溺爱一旦控制不好“火候”,将会把溺爱变成害!

一、疼爱溺爱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自然成了家中之“王”。家人都对他疼爱有佳,尤其是老人更设其为“掌中之宝”。容易迁就孩子,只要孩子有需求都会无条件的去争取尽量给予满足。即使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老人也会义无反顾的依着孩子。慢慢地孩子明白了自已在家庭中的地位。凡事都自我为中心,只要没达到目的就发脾气或哭闹来威胁老人从而满足自已的要求。最后老人的疼爱就演变成了溺爱。

豆豆还在老家的时候就是这样。只有一个孙子,公公婆婆都非常疼他,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二个老人被豆豆指挥的团团转。豆豆一会要这个一会要那个,到手后不到两分钟就扔,一扔老人就忙着捡。豆豆高兴的时候玩玩具,不高兴的时候扔玩具。相当的自我。老人也习惯了这种方式毫无怨言。因为,只要他们不顺从豆豆,豆豆就会坐到地板上又哭又闹还乱扔东西。

把豆豆接到身边后,纠正他的坏习惯成了我们最头痛的事情。其实孩子都非常聪明,他们很善辨谁是容易欺负的人。也就是常说中的见风使舵。我们开始不断的引导豆豆并跟他讲道理,让他明白无理取闹是不可行的;让他明白喜新厌旧是不对的。接下来玩具方面:我们只留了二个玩具供小豆豆玩其它的玩具都收起来,每次豆豆不玩的时候,要求他自已要学会收拾玩具。只有把玩具收拾好了才能做下一件事。

当豆豆生气想扔东西的时候:我们马上喊“停”并教育他这种发泄的方式是不对的。做错了事情要记住下次不能犯同样的错,得不到满足的时候要想想是不是自已有过份的需求。当豆豆通过哭闹的方式来威胁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要立马喊“停”,告诉他哭闹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引导豆豆其实他可以冷静下来思考一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去争取自已想要的东西。例如:可以先满足父母的要求再来满足自已的需求。慢慢地豆豆开始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及角色,他现在必须放弃之前的观念,接受新的环境及教育方式。

现在很多人见了豆豆都说他是个懂事的孩子,其实你看到的只是现在的他。以前的他可不是这样的,以前的他可是我们常说中的“坏孩子”。不过我们想看到的是现在和未来,但愿豆豆能越走越辉煌。

二、迷信误事

老人相对年轻人迷信多了。特别是生活在沿海一带的闽南老人迷信表现的尤其明显。我婆婆就是其中之一。其实,迷信可以让老人心里有个寄托,但太迷信了却容易误事。记得豆豆二个多月的时候。有一天晚上,豆豆睡到半夜忽然醒来开始不停的哭闹。怎么哄都不行。我既心疼又着急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时候,我看见公公婆婆都起床并走出房间。但奇怪的是我一直不见婆婆前来察看豆豆哭闹的原因。当时我就很郁闷“婆婆这是去哪了?”。最后没办法,我只好打电话回娘家问我妈妈该怎么办?我妈教了一些应对的措施。豆豆终于安静下来了。待豆豆睡着后,我走出房间发现原来婆婆起床后一直跪在神台前求神保佑豆豆。还好豆豆有我在身边,还好豆豆的哭闹只是小问题,要不完全相信婆婆就误事了。

三、隔代教育观

老人爱孙子与父母爱孩子出发点是相同的。但他们之间爱的方式确大有不同。老人爱孙子偏于“仁慈”,父母爱孩子偏于“严教”。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正当管教,老人也会横加袒护与阻拦。最后演变成婆媳之战。

豆豆还在老家的时候,老人对他可是千依百顺。可豆豆在我们身边,我们完全改变了豆豆原来的生活作风及习惯。这时候,老人就觉得我们这种教育方式太委屈小豆豆了,他们心疼孙子呀。于是,他们开始整天唠叨说我们的不是,教育豆豆的时候,他们干脆抱起豆豆就走开。最后我们明白了,老人其实有时候也像个孩子。因此,教育孩子之前我们要先转变老人的观念。只有全家统一战线了才能把豆豆教育好。

四、引导应付

老人陪宝宝看动画片,只是充当“陪客”。当宝宝看动画片的时候,老人坐在一旁要么打磕睡,要么起身做别的事情。父母陪宝宝看动画片,会加以解说及引导。

一天,豆豆在客厅看公公坐在一旁陪他看,豆豆一边看一边问:“爷爷,这鱼叫什么鱼”爷爷马上回道:“大鱼”。“那红色这条鱼呢”豆豆继续问。“也是大鱼”爷爷不加思索的回道。豆豆开始生气了:“不对,你说的不对,哪里是大鱼呀,那叫鲨鱼”。“爷爷你知道鲨鱼是吃什么的吗?”豆豆接着问。“鲨鱼是吃不听话的孩子”爷爷半开玩笑说道。豆豆愣了一下问:“那有不听话的孩子被鲨鱼吃过吗?”这时候豆爸从房间走出来替爷爷圆了这个场:“鲨鱼是吃游得慢的小鱼,所以小鱼们看到鲨鱼的时候就要赶紧逃命或尽量避开鲨鱼。如果人游泳的时候碰到鲨鱼就要装死,鲨鱼是不吃死人的,装死就是不要呼吸,等鲨鱼游远了人就要赶紧离开上岸。”豆爸的回复豆豆虽然没有领会但这样的回复他很满意。

五、帮忙依赖

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尽量让他自己去完成。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自理能力。但是,在老人的眼里孩子就是孩子,什么事情都喜欢帮孩子去完成。让孩子习惯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豆豆还在老家的时候。有一次,豆豆在二楼客厅玩小汽车,就是两辆很小的滑行车。玩了一会豆豆想到楼下玩就分付爷爷:“爷爷你帮我把车子拿到一楼,我想下去玩”。爷爷二话不说抓起小汽车就跟豆豆下楼。到了楼下豆豆玩了一会又想上楼玩,于是又跟爷爷说:“爷爷你帮我拿车子,我想上楼玩”爷爷抓起车子又跟着豆豆上楼。一上一下折腾了好几次,豆豆还觉得有趣。

我从菜市场回来看到了这情况,马上制止豆豆。并跟豆豆说:“豆豆爷爷年纪大了,你不可以这样折腾爷爷哦。车子那么小你自己拿就可以了,你这样转来转去把爷爷转晕了摔倒了可怎么办呀!”豆豆马上停了下来,看了看我再看了看爷爷。爷爷累的坐在一旁的椅子上说:“没事,小孩子嘛都是这样。”我蹲下身子把豆豆拉到身边说:“豆豆你看爷爷累的都走不动了。这样吧宝贝妈妈来陪你玩小汽车,其实找个固定的场所来玩小汽车会更有趣。”最后豆豆跟我上楼,我们在二楼的阳台上开战了。

六、口头禅坏习惯

在老家,受生活的场所及周边环竟的影响,老人都习惯话语中带些口头禅。例如:“神精病”、“傻瓜”、“去死吧”、“真笨”、“白痴”等等。在老人看来这些话都是对熟悉的人不舍得骂的话,也就是说在他们的眼里这些都不算骂人的脏话。可是,当宝宝在父母面前或在亲朋好友面前也顺口带上这些语句的时候,你会觉得无比羞愧,而别人也会误认为是你的家教有问题。

因此,在孩子方面:我们不断的教育孩子不能带这些口头禅并告诉他这些口头禅的大概意思。在老人方面:让老人也配合我们,在孩子面前尽量少带口头禅,当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他们不要站出来作反面的证词。最后让孩子把坏习惯改正过来。

虽然老人带孩子有些弊的问题。但是他们带孩子绝对比年青人更细心、耐心。老人的出发点绝对是好的。只是他们太爱孙子了。最后过分的疼爱导致溺爱误导了孩子。可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而当面制止老人这种爱的方式,找机会跟老人坐下来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案,多征求老人的意见你再加以完善。有了完美的方案就不相信不能教育好孩子。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与“老人带孩子溺爱也是害”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老人带孩子溺爱也是害”还看
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多来自父爱的影
家教要以“成人”为主要目的
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如何让孩子在等待中不焦虑
李嘉欣重培养儿子EQ和责任感
猜你喜欢
宝宝冬季经常外出的益处及户外运
如何让宝宝整夜安睡
如何让瘦小的宝宝变成健康的胖小
那些标准判定儿童心理是否健康
列举学步车的六大危害
宝宝专注力不好?很大程度上是你
画画可以对宝宝有什么好处
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的五注意事项
春季入园到底要不要?
我爱五彩斑斓——色彩敏感期
父母管得太多,形同心理上的“谋
中医教你用按摩治疗宝宝呕吐
怎样培养一个思维敏捷的宝宝
上班族父母的育儿误区
妈妈不识字,也能辅导女儿成优等
哪些表现体现出幼儿心理健康?
怎样提高宝宝睡眠质量我来教!
做到这些让宝宝春季顺利入园
压力还是自由?哪个才是适合宝宝
宝宝学走路的好方法
100首让孩子聪明又伶俐的绕口
10种小玩具帮助宝宝开发潜能智
你为什么不允许孩子哭?
13则适合6-8月宝宝智力开发
冬去春来,宝宝饮食须知
胎教也要从“心”开始!
宝宝成功入园3个难关要攻破
本周热议:田径世锦赛:中国健儿
别再指责轩轩——聊聊婚姻敏感期
【育儿头条】如果你的孩子是下一
宝宝游泳的七大好处
节后入园十不问轻松爱上幼儿园
专家解析:提高孩子的情商的方法
宝宝语言能力的培养方案
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妙招
李湘晒女儿作业照王诗龄写名字字
田亮晒女儿绘画背影照宝宝学画画
让孩子们学画画的六大好处
3-5月生长速度最快这样可让孩
使宝宝左右脑齐开发得五款小游戏
宝宝出生了!史上最牛生娃报喜短
提升孩子记忆能力的三大方法
学小提琴之前必须了解的五件事
家长的那些行为会影响孩子
3岁宝宝该如何教育?
5个游戏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幼儿学数学的好处
新手妈妈必学的三个诀窍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小孩早期智力开发心得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