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孩子是不能打的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这些孩子是不能打的

这些孩子是不能打的

2015-12-08

教育孩子并没有公认的一定之规,这要看家庭传承的文化与习惯,当下的社会风气,父母自身的修养,孩子的个性与家庭亲密度等等。从统计学来看,在父母文化不高、经济状况不良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挨打要多一些,因为父母的嘴不太善于说理,手就自动来帮忙。父母文化高、经济状况好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挨打要少一些,被管束和教育的程度却要高得多。他们父母的智商一般都比较高,能想出很多有效的办法来制服淘气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打其实提示一种关系的亲密性,中国历来有“打是爱”之说。亲情融洽的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反而随意一些,有时也会有敲敲打打或批评得过火,孩子不会计较,也明白父母的用心。亲情不融洽的家庭,敲打孩子或批评过火可能引发逆反,得不偿失。严重时,甚至产生家庭内的敌意,父母与子女形同陌路。能不能打孩子,要看你和孩子关系铁不铁,常识中“亲妈打得,后娘打不得”就是这个道理。

在我的临床咨询中,的确有不少的成人把一生的不快、不幸福归结于父母的粗暴态度,使他从小就没有尊严与自信心,这样的事要两说。许多人成年后不愿意接受现实,以为如果小时候父母不如何如何,自己现在就会怎样。其实,这是一种对责任的逃避。持这种想法的人,甘愿扮演一个社会的弱者,沉浸在对过去事物的抱怨中,以“我无能为力”来放弃他该有的努力。另一种情况就是家庭暴力,父母有性格的问题,或酗酒,或婚姻危机,或社会失意,拿孩子当出气筒。这种打一般比较凶,有皮肤的损伤,严重时可能还会有躯体器官的损伤。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的身心都会遗留很大的创伤,使孩子的灵魂扭曲,成年后两极分化,要不怯弱胆小,要不就胡作非为。西方社会非常重视父母对孩子的虐待行为,其中包括性虐待,躯体虐待(体罚、忽视),精神虐待(骂、指责、冷漠)。专门有个儿童权益保障委员会来督促父母行使好监护权,如有证实的虐待行为,可能会取消父母对子女的监护资格。

中国古代主张对孩子要严教,“黄荆棍下出好人”、“不打不成才”、“家严出孝子”这类至理名言仍旧活跃在国人的潜意识中。当然,从人性的角度,打孩子毕竟是非人性的。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孩子的个性的独立与自由的决策能力,社会的价值取向不再重视你是否是好人,是否是温良恭俭让的人,而是看你是否有能力,是否有竞争力和创造力。打孩子可能会让孩子变成好人,变成听话的人,甚至是愿意好好学习的人,但不能打出有创造力的人。过度的打骂反会损伤他成长的动力,挫败他的信心并淹没他天赋的创造力。

绝对地不打骂孩子是不是就对呢?其实不然,对孩子冷漠与忽视比打骂还要伤人。在我们的临床中,有两种疾病与童年遭受父母冷落忽视,甚至遗弃有关。一是边缘性人格,这样的人在亲密关系中有一种强烈的不确定感,不安全感,缺乏自我边界,内心非常苦痛。另一类是创伤后适应障碍(PTSD),童年长期处在被忽视与否定的环境中,人格退缩,依赖,常有分离样情感色彩与躯体障碍。所以,能不能打孩子,该不该打孩子,不能很简单地用YES或NO来回答,我们需要引入新的观察系统。那就是要看打这个行为对解决某个问题是否有效,有效则“响鼓不用重锤”,孩子后来会感激你。没效势必“矫枉过正”,打会打出更大的麻烦。

有些孩子是不能挨打的:

1.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好,越打越疏远,越打越逆反,这种无效行为宁可不做。

2.孩子已经受到很大的挫折和委屈,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有限,雪上加霜的事千万别干。

3.过于内向的孩子,这种孩子天性敏感,处理应激能力有限,什么事都掖在心里,外表看不出来,打会加重孩子的压抑。

4.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要打,如爱好、社交、友情,尊重孩子的权利,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

5.青春期前后的女孩子不能打,女孩需要更强的自尊心,她们长成后遇到的社会压力会比男孩子大。女孩被打容易形成一种受虐倾向,以为打是一种被爱和被关怀,结果会无意识地鼓励丈夫的暴力。

6.打后还要让孩子自我检讨的事不要做,孩子被打以后相当一段时间一般都很窝火,可以让孩子表达他的不满,让他有个心理的缓冲。这个时候强迫他认错,等于逼迫他撒谎做假,加重他的心理创伤。

当然,最后要提醒的是,打不要真打,打只是一种策略,对孩子起到威慑的作用也就够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与“这些孩子是不能打的”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这些孩子是不能打的”还看
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多来自父爱的影
家教要以“成人”为主要目的
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如何让孩子在等待中不焦虑
李嘉欣重培养儿子EQ和责任感
猜你喜欢
幼儿枕边故事:爱偷懒的小灰狼
儿童小故事推荐:家具工和首饰匠
宝宝睡前故事精选:幸运数字7
宝宝睡前小故事:想要月亮的猴子
幼儿睡前小故事:空中鱼和水中兔
有效抵御秋季皮肤干燥的水果分析
幼儿枕边故事:长大的小猫头鹰
培养宝宝时间观念游戏:时间配对
宝宝睡前故事推荐:会动的房子
幼儿睡前小故事推荐:智斗笨狗熊
养成宝宝时间观念游戏:现在该做
宝宝十一出游衣食住行全面看
宝宝最适合吃的鸡肉部位分析
幼儿常识大科普:国庆节的由来
幼儿睡前故事选读:皇帝的山羊耳
培养幼儿时间概念小游戏:白天或
幼儿睡前故事推荐:国王和小偷
幼儿枕边故事精选:没有吸引力
猪肉对宝宝生长发育的影响
培养宝宝时间概念游戏:一星期有
宝宝分床睡注意事项汇总
宝宝睡前故事精选:红围脖儿
宝宝枕边故事精选:女巫想吃饺子
十一出游宝宝晕车的处理方法汇总
幼儿睡前小故事:熊妈妈变成小女
宝宝睡前故事推荐:野东西
十一宝宝出行遇紧急情况怎么办?
宝宝睡前故事选读:不愿过秋天的
宝宝分床睡有什么影响呢?
宝宝分床睡具体应该怎么做?
幼儿枕边小故事:长颈鹿的幸福愿
十一长假游的事前准备有哪些?
幼儿睡前小故事:胆小的兔子
幼儿睡前故事选读:小猪噜噜的美
宝宝分床睡如何更健康?
宝宝睡前故事分享:猎犬竹蓖太郎
带宝宝常出游有什么影响呢?
儿童小故事分分享:爱嫉妒的邻居
幼儿睡前故事:会下蛋的钞票
幼儿睡前故事精选:奇怪的种子
宝宝睡前故事:机灵的兄弟们
宝宝枕边故事推荐:六个矮儿子
宝宝枕边故事:老鼠找女婿
儿童小故事精选:机灵的小鹿
宝宝国庆出游安全小贴士
宝宝辅食中对于鸭肉的选择
宝宝分床睡的原因汇总
准妈妈入秋进补注意事项
幼儿睡前故事精选:暴发的库兹玛
宝宝睡前故事:神奇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