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请这样爱我》连载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妈妈,请这样爱我》连载

《妈妈,请这样爱我》连载

2015-12-08

1. 摔倒的故事

——无分别的爱

今天周六,刘老师值班,一位妈妈带着3岁的孩子来咨询,奶奶在旁边陪着。

刘老师带妈妈参观教室,孩子对幼儿园很好奇,东跑跑西蹦蹦,摸摸这碰碰那,奶奶则在一边不停提醒“不能这”“不能那”“别这”“别那”的。

忽然,孩子摔倒了,“哇”地大哭起来,奶奶急忙把孩子抱起来,一边埋怨孩子,一边哄孩子,忙乎了一会,孩子哭声不见消停,奶奶就打起了身边的地板和凳子,说:“宝贝别哭,都怪这地板,还有这破凳子,奶奶给你出气”

只是孩子还是“哇哇”哭着,还变本加厉地躺倒在地上,看样子一时半刻是停不了了,奶奶在一旁唠叨着,束手无策。

刘老师走了过去,蹲在孩子身边,问孩子:“宝贝,摔疼了吧?我可以把你扶起来吗?”

孩子满脸都是泪水,点了点头。

刘老师把孩子抱了起来:“宝贝,摔疼了吧,来,老师揉揉。”刘老师轻轻地揉起了孩子的膝盖,孩子渐渐安静了下来。“好点了吗?”孩子点点头。刘老师把手从孩子膝盖拿开,说:“现在,老师要揉揉地板,还要揉揉凳子,它们刚才也很疼啊。”说完,刘老师就去轻柔地抚摸地板和凳子,孩子惊奇地看着这一切,完全忘记了哭泣。

“你愿意帮老师一起,揉揉地板和凳子吗?”“嗯。”孩子回答道,也蹲下学着刘老师的样抚摸地板和凳子。

“好了,我听见地板和凳子说不疼了。它们还说谢谢你啊。”“来,我们俩握握手,老师替它们谢谢你。”刘老师和孩子握了握手,代替地板和凳子谢谢孩子,看得出来,孩子很

开心。

剩下的时间,孩子很安静地在幼儿园玩着。

妈妈感慨万千,走的时候对刘老师说:“原来应该这样跟孩子说话啊,真是想不到。到了这个地方,怎么感觉自己的心就变了,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我坚持在教育中提倡“无分别的爱”。

什么是“无分别的爱”,与其单讲一些枯燥的理论,不如通过本书中的案例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真正的生命教育、心灵教育、人性教育,必须无分别地爱所有的一切。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地板和凳子,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打它们,也许,不仅仅只是“玩”那么简单。

我们要知道,孩子也是不折不扣的弱者,他们也没有多少反抗的能力,

比地板和凳子强不了多少。更要知道,在很多时候,在很多场合,我们也是弱者,比孩子强不了多少,也没有多少反抗的能力。

假如,当我们是弱者的时候,我们遭受了不公的待遇;那么,反过来,当我们在面对弱者的时候,也许,生命的惯性也会让我们不公正地对待他们。

但是,如果这样下去,这样一代一代下去,人类永恒的幸福,就永远不会到来,反过来,历史只会在轮回中重演着无尽的相似悲剧。

怎么办?就让我们从这一刻开始,从对待地板和凳子的态度开始转变吧。当生命连地板和凳子都可以怜爱的时候,还有什么是不可以唤醒和转变的呢?就这样,渐渐地,让我们从“有分别的爱”转变为“无分别的爱”吧。

唯有我们的转变,才可以在生命至关重要的幼年时期,帮助我们的孩子,在心灵深处,种下“无分别的爱”这颗高贵的种子。

这高贵的种子,会渐渐生根、生长、开花、结果。唯有它,才有能力,抹去生命曾经的创伤,抹去所有可能带给下一代的感染和复发。

林老师寄语:

当生命连地板和凳子都可以怜爱的时候,还有什么是不可以唤醒和转变的呢?

唯有我们的转变,才可以在生命至关重要的幼年时期,帮助我们的孩子,在心灵深处,种下“无分别的爱”这颗高贵的种子。

2. 吃手的故事

——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小依来幼儿园时已4岁,吃手很厉害。

尤其是临近放学时,吃得尤其厉害,妈妈一来接,看见他在吃手,就大声训斥,然后直接动手,把小依的手扒拉下来。小依大哭起来,恐惧的泪水在脸上肆意奔淌,身体在哭泣中轻轻抖动着,像一棵旷野中孤独的小树。

王老师赶紧制止住妈妈,对妈妈说:“孩子吃手很正常,慢慢就会不吃的,请给予孩子时间和信任。”妈妈很焦躁:“从小就这样,怎么管都没用,现在都4岁了,越来越厉害了,别的孩子早就不吃了,这不制止不行啊。”

王老师就和妈妈商量,希望妈妈能给孩子一个月时间,这一个月内,看见孩子吃手,不说孩子,更不打孩子。这一个月的时间,给予孩子充分的“无分别的爱”,看看孩子会不会发生变化。

妈妈满腹狐疑,但还是勉强点头同意了。这一个月,王老师对小依做了很多,但是,在吃手这件事上,她做得最多的是视若无睹。有的时候,王老师和小依单独在一起,也会学着小依的样子,吃着手和她聊天,和她分享吃手所带来的快乐。

有的时候,王老师也会问小依:“你为什么爱吃手啊?”小依:“我不知道。”王老师:“我知道。”小依:“是什么啊?”王老师:“我小时候也吃手,我想,是孩子都要吃手吧。”小依:“那×××怎么不吃手啊?”王老师:“你爱吃鱼吗?”小依:“爱啊。”王老师:“那×××爱吗?”小依:“他不,他爱吃肉,昨天那个平鱼他就不爱吃,他就爱吃鸡腿,上次鸡腿他吃了两个还不够。”

王老师:“对啊,你爱吃鱼他爱吃肉,你爱吃手他不爱吃手,每个人都不一样嘛。”小依:“噢,是这样啊。”小依若有所思。一个礼拜过后,小依就不怎么吃手了,妈妈很惊喜,和王老师深聊过后,终于转变了态度,在妈妈的配合下,小依很快就度过了这个生命的特殊阶段。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到底是什么有效地帮助到了小依?

真正的生命教育,什么才是关键呢?

一开始,孩子为什么要吃手?

远比这个问题的答案重要的是:这是一个事实。

既然这是一个事实,是生命的必然的天性,那么,我们当予以尊重和敬畏。反过来,当我们失去这份尊重和敬畏,只是随着自己的自以为是而肆意妄为的话,我们伤害的,必然是生命最重要的力量之源。

这个力量之源,就叫做安全感。

为什么孩子这么“大”了还吃手?显然, 孩子的安全感严重不足。安全感严重不足导致的吃手,你越打他骂他制止他,他就会越缺乏。

4岁还吃手算什么?

有为人父母还吃手的呢。同时,我们当深思:连吃手都被拒绝的生命,他被拒绝的,难道仅仅是吃手吗?往往,这样的被拒绝的生命,他的疾患和症状,远远不止是吃手啊。生命必然的天性有其积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当予以至高的尊重和敬畏。

这种天性也包括吃手。

至少,吃手也是在满足生命的安全感,在减消生命的不安全感。至少,吃手也是生命在某个特定的阶段,爱自己的最好的方式。

生命中所有的真实的呈现,不管我们是否知道原因,不管我们喜好厌憎,我们都要以最高的尊重和敬畏,去尊重它,去理解它,去倾听它。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所以,吃手该怎么办,也就很清楚了。 去好好满足生命的安全感,如是而已。生命必然的天性,都是有其积极的价值和意义的,自然,这其中也包括吃手。所以,这是一个积极的行为,这是一个正确的行为,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行为。

所以,又何必去理会它、介意它呢?当你不理会它、不介意它,你就是在以最好的方式尊重它,理解它,信任它,接纳它。你就是在以最好的方式,给予对面这个生命以高度的安全感。

故事中老师所采取的种种看似不同的教育形式,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在以向生命的天性致敬的方式,在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要知道,真正的关键是在这里。这样致敬的方式,不是一个月内如此,不是仅对小依如此,而是在任何时间,在任何空间,对任何对象,均是如此。

林老师寄语:

生命必然的天性,都是有其积极的价值和意义的,自然,这其中也包括吃手。

3. 生病的故事

——真实的价值

周三晚上很晚了,小力妈妈打电话给曹老师:“曹老师,小力发烧了,要输液,但是拒绝扎针,也拒绝吃药,怎么哄怎么劝都不管用,没有办法,我只能麻烦您来医院一趟,请您来帮帮我。”

曹老师到了医院,小力已经在精疲力竭中睡着了,曹老师一摸小力的脑门,烫得很,妈妈说刚量完体温,38.7℃。在等小力醒来的时间里,妈妈使劲跟曹老师抱怨:以前这孩子不这样啊。以前也是每次打针都使劲哭,但都哄哄就好了。跟他说不疼的,一会就好,怎么这次就不管用了?使劲表扬他勇敢了,也使劲鼓励他了,怎么越大越跟他说男孩子要勇敢要坚强,真是看看人家比他还小,也没见这个样子啊真是恨不得想使劲踹他。

曹老师在旁边,静静听着,等着小力醒来。还好,不一会儿,小力醒了,看见曹老师,愣了一下,咧咧小嘴,满脸委屈的样子,又要开哭了。

“来,老师抱抱。”曹老师也很难受,很心疼孩子,赶紧把小力从妈妈怀里接了过来。曹老师先给小力讲了一个小故事,小力听得津津有味,完全忘记了哭泣。故事讲得差不

多了,曹老师就问小力:“小力,你生病了?”“嗯,老师,我发烧了。”“很难受吧?”“嗯。”“那怎么办啊?” “”

“医生要给你打针吃药,你不喜欢,是吧?”

“嗯,我不要,我不要。”小力立马嚷起来,小嘴一咧,又要开哭。

“是啊,老师也不喜欢打针,我想,没有人会喜欢打针的,你想哭就哭一会吧。”

“老师也不喜欢啊?”一听这话,小力倒是不哭了,只是转头很奇怪地看着老师。

“是啊,打针好疼啊”说着,曹老师做出一副疼痛的样子。

“你看看上次打针,打到老师这个地方了,好疼啊”

“你上次打针打到哪里了?让老师也看看。”

“老师,我这儿,这儿,都打过针。”

“哇,你好勇敢啊,打过这么多针。”

“打针这么疼,你是怎么挺过来的?”

“没事的,忍一会就好。”

“真的,宝贝,你真是勇敢啊,这次又要打针了,能让老师看看你的勇敢吗?”

“嗯。”于是,打针很顺利地完成了,针扎进去的时候,小力哭了几声,可是一会就不哭了,一切都很顺利。

曹老师陪小力输完液,妈妈配了些药,让曹老师带回幼儿园,明天给小力吃。自然,小力会轻松愉快地完成吃药任务。

到了家,妈妈问小力:“为什么曹老师在你就不怕打针,也不怕吃药,在妈妈面前你为什么就这么不乖?”

小力没搭理妈妈。

曹老师做了如此清晰的示例,这位妈妈还是不懂,后来曹老师跟妈妈好

好聊了一次,解答了妈妈的疑问。

见过太多的孩子,打针吃药就像上刑场一样,我们忍不住要问:

孩子怕的,究竟是什么?

孩子真的是怕疼吗?

我的女儿小香香在1岁多开始懂点事的时候起,就不怕打针,不怕吃药,甚至还很享受这个过程,每次去医院都欢天喜地的。因为她喜欢人多,而医院的人总是很多。我想,对于她来说,去一趟医院,和大一点的孩子去一趟游乐园的感觉,应该是一模一样的吧。

当然,针扎进去的时候,她也会因为疼而哭几声,但是也就这个样子了,其他时间,都是欢天喜地的。

所以,孩子真的是怕疼吗?显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孩子怕的,究竟是什么呢?相信这个问题的答案你悟出来后,那么,以后你的孩子每次去医院的心情,也会和去游乐园是无分别的。

去医院和去游乐园无分别,这是“无分别的爱”的教育的自然结果。

孩子怕的,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孩子怕的,是被欺骗,是被一次又一次地欺骗,一遍又一遍的所谓“不疼”的谎言。

孩子怕的,是不被允许,是不被允许因为疼而掉眼泪。

(一遍又一遍地“不要哭不要哭”“别哭别哭”。)

孩子怕的,是不被接纳,是不被接纳因为害怕而表现出的退缩和拒绝。

(一遍又一遍地“要勇敢要坚强要好样的”。)

所以,怎么让孩子去医院和去游乐园无分别,只需要把这些“欺骗”,把这些“不允许”,把这些“不接纳”“不要”“不”统统都去掉,就好了嘛。

曹老师所做的,其实就是这些:没有欺骗、全盘允许、充分接纳。

也就是说,除了对生命的最高的诚实、理解、尊重、信任等等之外没有其他的了。

孩子生命中所有的真实感情,所有的真实感受,都是好的,都是美的,我们只需静静地用心聆听,用心尊重,用心理解,如此而已。

有没有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给过我们这样的爱呢?还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斥和弥漫着“必须这样”“应该这样”“不要那样”“不能那样”“这好”“那不好”等等的声音呢?这样的声音,它是在做什么呢?它就是在摧毁来自我们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

内心真实的声音,是错的,是不对的,是要修改的。

自己真实的感情和感受,是会被无情地漠视、否定和打击的,借由种种貌似合情合理无法抗拒的名义。

我们必须扭曲、修改、装扮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感情和感受,才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存活下来。

显然,这是这个世界最可怕的现实,是生命真正的噩梦之源。

所以,生命真正惧怕的是对真实的否定。看起来,这个世界什么都可以存在,唯独不能存在的,就是真实。

这才是真正的惧怕之源。只是,这也是所有的悲哀之源。

所以,生命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和真实的自己在一起了。我们已经遗忘很多,我们已经迷失很久,我们已经尘封很久亲爱的爸爸妈妈们,难道我们还想让我们的孩子,也过着和我们一样的,和自己真实的心灵永久隔阂着的所谓的“美好”的生活吗?

林老师寄语:

孩子怕的,是被欺骗,是被一次又一次地欺骗,一遍又一遍的所谓“不疼”的谎言。

4. 糖果的故事

——接纳生命的天性

有一天,丁丁妈妈满脸郁闷地来找我,坐下来没说几句话,就号啕大哭,我给她倒了一杯水,递上纸巾,然后,等着她安静下来。

丁丁妈妈边哭边说:“林老师,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发现丁丁开始啃指甲了,刚开始还只是偶尔,后来越来越频繁,我一直没有太放在心上,觉得会很快过去的,但是最近这几天在家生病了没上幼儿园,就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啃指甲,啃得指甲一片血肉模糊,并且啃得越来越投入,越来越专注。我心里烦透了,我想,丁丁一定是有焦虑了,但是我不知道他在焦虑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焦虑。刚才我实在忍不住了,动手打了他一顿。林老师,我快崩溃了,希望你能帮帮我。”

说完了,丁丁妈妈也终于平静下来了。“丁丁妈,还记得一个月前吗,王老师找你谈过一件事?”“一个月前?谈过事?”“王老师发现每次分享课上,丁丁都特别爱吃糖,比别的小朋友爱吃多了,问你是不是在家里限制丁丁吃糖了。”我提醒她。“哦,想起来了。”“想起来就好,当时你是怎么回答的?”“怎么回答?我说那还不得限制啊,吃糖多对孩子不好,必须限制。”“好,孩子为什么啃指甲,你知道原因了吗?”“”丁丁妈妈没有反应过来。“你不是说孩子焦虑吗?你也不知道孩子为什么焦虑,现在,答案已经告诉你了。”“难道是不让吃糖?”“你说呢?”“林老师,那应该怎么办啊?”“怎么办早就告诉过你们了,不用我再重复了吧?”“知道了,林老师,谢谢你。”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阅读活动《海豚》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与“《妈妈,请这样爱我》连载”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妈妈,请这样爱我》连载”还看
帮助宝宝上幼儿园
零下10度,幼儿园坚持全天户外
孩子被打,却不敢还手
孩子在园里这些事情很重要
寒假不规划开学差距大
猜你喜欢
如何让宝宝的心智发育更成熟
0-3岁宝宝注意力的培养要点
如何让不懂事的孩子爱上刷牙
培养情商智商俱佳的宝宝
适当看广告有助幼儿大脑发育
开发孩子智力的五大秘诀
孩子的财商如何培养?
培养幽默感从一岁开始
孩子的个性是遗传还是后天
妈妈做10件事利宝宝智力(图)
儿童早教越早真得越好吗?
开发宝宝身体机能的小游戏(图)
警惕宝宝智力的“杀手”
打造宝宝完美口语训练
早教对智商发育不可低估
关爱+教育:高智商的关键
唱儿歌能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
如何给2岁宝宝挑益智书籍
雨中游戏让孩子体会更多
3要点开启宝宝智力的旅程
家庭5因素耽误宝宝学说话
满足孩子的感官需求
会自己玩的孩子自理能力强
不花钱的早教:父母当老师
阶段运动帮助宝宝更好成长
教育娃娃离不开一个“早”字
“过家家”锻炼社交能力
让孩子识字就像滚雪球
宝宝运动四部曲
宝宝独睡好处比你想得多!
其乐无穷的玩书游戏
正话反说的小学问
孩子行为的目的性
影响孩子智力的15大因素
养护孩子你“过度”了吗?
如何让宝宝创造力更丰富?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开发智力,颜色帮忙
宝宝右脑该怎样来“充电”?
抓住黄金期,做个“唠叨妈妈”
3个步骤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
逆境是孩子成长的阶梯
小魔术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图)
宝宝早就会记事了,你知道吗
天才宝宝的明显特征
和宝宝一起做益智的亲子游戏
早教专家:宝宝挑选早教中心有三
拥有高智商宝宝,看以下条件
如何锁定孩子大脑发育高峰
宝宝说话晚的原因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