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具有五种天赋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孩子天生具有五种天赋

孩子天生具有五种天赋

2015-12-08

年龄:从出生到1岁

你的宝宝要比他看起来聪明得多。很久以来,由于婴儿的运动系统发展缓慢,心理学家一直以为婴儿的内心世界是非常简单的。对于一个还不会走路或者说话的婴儿来说,你当然不能用测量成人心智的方式来测量他们的心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一些更好的了解婴儿的方式。通过这些新的方式,研究者发现,婴儿的心理其实是非常复杂的—跟很多父母的感受一样。

所有的脑,无论老幼,都拥有各种天生的能力,能够帮助人们很好地适应各种生活环境。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宝宝具有很多天生的能力。虽然宝宝缺少经验、知识,但是他们天生就具有某种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决定了他们如何对外部的各种刺激信息进行组织以及如何应对。他们天生就能寻找各种经验,帮助发育中的脑来适应周遭的环境。或者,更简单一点儿说的话,宝宝的脑天生就懂得如何从这个世界中得到它所需要的东西。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大多数的脑发育过程只需要一个“足够好”的环境(以后会需要得更多一些),这个环境中当然要包括一个称职的(尽管可能不是完美的)看护者。

宝宝到底知道什么?他们什么时候开始知道的?虽然他们不能用语言告诉我们,但是研究者仍然能用一些特别的方式向宝宝提问,了解他们的各种认知能力,并得到答案。发展心理学家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非言语的方式,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婴儿甚至是新生儿的内心世界。

在刚出生的时候,尽管宝宝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但是立即就能够吮吸乳头。不久以后,他就能转头,调整目光来注视感兴趣的物体或事件—这两种能力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底是什么东西吸引了他的注意。例如,当你的宝宝吃奶的时候,如果发生了某件让他感兴趣的事情,并且他希望这件事再发生一次,他就会吃得更起劲儿。还有,如果在宝宝吃奶时,给他播放妈妈说话的声音,要比播放另一个妇女说话的声音更能使他使劲儿地吃奶。这些就是我们了解婴儿的方式。由此我们发现,从一出生开始,婴儿就能够识别妈妈的声音。

跟成人一样,宝宝也会觉得无聊。在宝宝盯着某个东西看了一会儿之后,他会掉转头,去看别的更有趣的东西。研究者通过观察婴儿注视某个场景的时间来判断婴儿是否对这个场景有兴趣。如果这个场景包含一些让宝宝吃惊的事物,他就会看得更久一些。

婴儿的这种反应模式使我们了解到婴儿能发现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异。例如,如果你给宝宝看一系列猫的图片,当中插入一张狗的图片的话,这张狗的图片就会引起宝宝的注意,使他看得更久一些。这就表明,婴儿能够区分猫和狗—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很难用编程的方式让计算机也学会这种能力。

通过利用这些简单的方式,研究者识别出了1岁以前的婴儿就已具备的5种天生的能力,我们把这些天生的能力称为“天赋”。

天赋1:婴儿能够识别特定的事件是常见还是罕见的。例如,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第一步就是要弄明白哪些符号组合在一起时能够组成一个词,而在说英语的时候,人们很少在词与词的交界处停顿,这就给词的识别带来了困难。不过在词汇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方式能帮助我们来判定哪些词会更常出现。当宝宝听到“宝宝”这个词的时候,他怎么才能分辨出这个词是“宝”字加上一个“贝”字,而且“宝”的音要比“贝”更长呢?有一个线索就是“宝”这个字与“贝”这个字一起出现的频率要比“宝”或“贝”单独出现的频率高得多。

一般来说,婴儿的确是这么学习的。有一个设计巧妙的实验可以验证这种看法。研究者造出4个无意义的词,每一个词都包含了3个音节(例如bidaku),然后他们把这些无意义的词随机呈现给8个月大的婴儿。在词与词之间是没有停顿的。当婴儿已经熟悉这些新词之后,研究者或者为他们呈现一个刚才听过的无意义的词,或者呈现一个刚才没有听过的、把刚才听过的词的音节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后得到的新词(例如kudabi)。研究者发现,尽管新词和听过的旧词都是由相同的音节组成,但是,婴儿听到新词时注视朗读者的时间要显著长于听到旧词时的注视时间。研究者认为,由于婴儿已经听过所有的音节了,所以婴儿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这种效应表明,他们已经熟悉了音节最初的那种组合方式了。这种识别事件发生频率的能力,其实在很多动物身上都有。这种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这种能力,婴儿能够解决诸如“我最有可能在哪儿马上找到食物”这样的重要问题。

天赋2:婴儿能利用巧合来判定因果联系。在语言能力发展起来后,两岁半的幼儿能够作出明确的因果表述,例如“因为他饿了,所以他去翻冰箱”。而在此以前,孩子似乎就已经觉察到这种因果联系了。

在一个实验中,研究者把一部手机悬挂在一个3个月大的婴儿的床边,并用丝带把手机跟婴儿的一条腿绑在一起。当婴儿踢腿的时候,手机就会动起来。婴儿对这个“新玩具”非常着迷。另一个实验用的同样是手机,但是跟婴儿的踢腿没有任何关联。与后一种情况相比,婴儿在前一种情况下笑得更多,看得更久,经过几分钟的训练之后,他们踢腿更频繁了。3天以后,当他们看到第一次看到过的那部手机时,即便那部手机已经没有系在他们的腿上了,他们仍然会踢腿(看到别的玩具则不会)。因为踢腿是想要使手机动起来的一种特定反应,所以,这些婴儿似乎在进行一种最基本的因果联系。这种利用同时发生的事件来判定事物之间可能存在因果联系的能力,是人了解世界的运作方式的一种重要能力。

天赋3:婴儿能够区分主体和客体,并以不同的方式作出应对。婴儿跟成人一样,知道物体应该是整体的(物体的所有部分都聚集在一起)、固态的(其他的东西不能穿过该物体)和连续的(该物体的所有部分都与其他部分连接在一起),并且,只有当某个东西接触到这些物体的时候,它们才会移动。多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小于18个月的孩子不能理解“客体永恒性”—客体永恒性是指当你看不见某个物体的时候,你知道这个物体仍然存在。这个概念最初是由发展心理学的开拓者让皮亚杰提出来的。随着近年来婴幼儿研究方法的革新,研究者对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

在孩子1岁以前,如果某个物体不具备上述特征,即不是整体的、不是连续的、不是固态的或者不是永恒的,他们就会盯着看得久一些。在一个实验中,实验者让5个月大的婴儿看一辆从坡道上滑下来的汽车。有一块幕布挡在坡道的中间。当实验者把一个箱子一样的障碍物放到幕布的后面时,5个月大的婴儿似乎可以预期这个障碍物会阻挡住下滑的汽车。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原来,当实验者偷偷地通过一扇活动门把障碍物移开时(由于幕布的遮挡,婴儿看不到后面),汽车下滑没有被阻挡,一直滑到了底部,在这种情况下,婴儿盯着看了更长的时间。这就表明他们发现,那个箱子一样的障碍物不是固态的,所以他们很惊奇。采用同样的测试方法,研究者发现三个半月大的婴儿就已经能够将他物体遮挡住的物体纳入考量了。

婴儿还能识别主体,知道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并且不需要借助外力就可以移动。例如,手是属于主体的。如果6个月大的婴儿看到一只手伸出来去拿两个物体中的一个,那么,他们似乎明白伸出手的人想要拿哪个物体。当两个物体的位置被调换以后,如果手仍然伸向上次的位置(但是物体已经不是原来的物体了),婴儿会盯着看得久一些。相反,如果用一根棍子伸向那个物体,在同样的情况下(位置调换,物体不同了)婴儿不会感到惊奇。这是因为在婴儿看来,棍子并不是一个有意识的主体的一部分。

跟成人一样,婴儿也愿意赋予某些物体以生命。研究者曾让婴儿观看一段影片,内容是一个圆环似乎要追逐另一个圆环。婴儿凝视“第一个圆环跑开了(没向第二个奔去)”的时间比“第一个圆环直接跑向第二个”的时间长。

天赋4:婴儿会将事物归类。当3个月大的婴儿看过一系列男性的面孔之后,他们看新的男性面孔的时间会更短,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已经厌倦了看男性的面孔。这时如果有女性的面孔出现,他们会看得久一些。即便照片上的女性没有头发,结果仍然如此。婴儿似乎是靠面部的特征而不是发型来区分男性和女性的。跟男性的面孔相比,大多数婴儿更愿意看女性的面孔—除非他们的主要看护人是男性。

婴儿很早就掌握了一些比较大的概念,如动物、水果;另一些概念则掌握得晚一些。在经验的影响下,各种概念的边界(从语言的语音到面孔的感知)都与孩子所处的特定环境相匹配。但是,没有人刻意教过婴儿如何对事物进行归类,这种策略是潜移默化地植入他们的头脑中的。这种能力为成人的归类能力提供了最原始的基础。通过这种能力,人们才对新出现的物体和人敏感。同时,就像我们将在第20章看到的那样,这种能力也是刻板化和偏见产生的根源。

天赋5:婴儿会对周遭的大量信息进行选择性的注意,忽略大部分无关的信息。正如你可能已经看到的一样,婴儿对信息的选择能力不像成人那样强,很多东西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但他们仍然拥有独特的、自动化的信息筛选能力。婴儿对人类的声音、面孔和移动的物体都会关注。在出生30分钟后,婴儿就开始对人的面孔表现出偏好;2天后,开始对人的声音表现出偏好;3个月以后,他们开始注意到与周围的其他物体明显不同的物体,例如一堆黑色圆环中的一个红色圆环。

从婴儿很小的时候开始,看护人就开始影响婴儿的注意方向了。早在4个月大的时候,婴儿就开始跟随成人的目光。到了12个月大的时候,他们就能够朝向并注意别人正在指着的事物。无论什么年龄,集中注意力都会极大地提高婴儿的学习能力。在关于脑功能的计算机模型中,如果给模型提供一个信息优先权的初始指令,这些指令就能为模型的学习提供指导,使学习过程朝向特定的任务。例如,对婴儿来说,对人类声音的天生兴趣能帮助他们学会语言。所有这些天生的能力都会帮助婴儿的脑如蒲公英一般成长,成人只需要提供各种普通的刺激就行了。

上述几种能力是人脑正常运作所必不可少的能力。实际上,在我们大多数人身上,上述这些能力都是非常关键的,并且经常在一起起作用。有时候,我们会把我们的计算机或者汽车看作是有意识和特定目的的(通常是在它们“罢工”的时候),并把它们当成有生命的东西。例如,当某位棒球投手穿了某双特别的袜子又赢得了三场比赛时,他就会在任何比赛中坚持穿这双袜子,因为他从偶然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中“得出了因果关系”。

我们的很多研究证据都来自3个月大的婴儿。这其实是有原因的:更小的孩子很难接受测试。根据已有的证据,我们认为,这些能力是孩子一出生就有的,至少在一出生的时候就具备了某种雏形。不过,是一出生就完全具备,还是出生后不久学会的,其实没那么重要。一方面,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婴儿都要依赖这些能力,并在此后的生活中继续使用;另一方面,这些认知能力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婴儿逐渐长大和成熟,所有这些能力都会变得更加精细和复杂。

过去的观点认为婴儿出生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有可能朝着任何方向发展,但是现有的研究证据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不一样的画面,使我们不得不怀疑过去的观点。现在,我们认识到,情况可能与过去的观点相反,婴儿的发展是有某种倾向性的。婴儿早期所拥有的认知能力是其脑发育的必要条件。模拟脑的工作方式的计算机研究者也证实,虽然特定的倾向性在某些情况下会对我们造成阻碍,但是它们的确是模拟程序得以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他们相信,只有具备了某种先天倾向性的学习机制,人脑才能最终发育成熟。

正是由于这些核心的能力,孩子们的脑在发育过程中会随时准备学习如何适应环境。这种能力使孩子们能在任何环境下成长。在人类历史上,我们的物种在各种环境下都得以存活,我们已经进化出了学习和适应特定环境的能力。所以,有倾向性的学习机制通常要比没有倾向性的、一般性的学习机制更优越。这些先天的倾向性使孩子的脑能够学会很多东西,但不是任何东西。

孩子出了错,先怪妈妈准没错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儿童发展方面提出过很多理论。虽然他的观点都是猜测性的,最终被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证明是错的,但是在我们的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其中一个影响颇为深远的观点是,孩子与妈妈的关系会影响到他成年以后跟其他所有人的关系。这种观点使很多人认为,妈妈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社会文化。在这种文化中,如果发现怀孕的妇女饮酒,或者妈妈责骂自己的儿子,那么,完全不相干的陌生人就有义务进行干预。过去,心理医生甚至因为孩子患了自闭症或者精神分裂症而责怪孩子的妈妈。其实,这两种疾病都是发育性障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跟妈妈的教育方式没有关系。

是时候反省一下了。现在你已经知道,孩子其实是在主动地发育,而不是被动地受影响,所以很明显,父母不一定必须是完美的。我们并不提倡责骂孩子,但是你偶尔的臭脾气不一定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什么严重的、持久性的伤害。我们不提倡责骂的原因是,责骂不是改变孩子行为方式的有效途径(参见第29章)。无论如何,正如你将在本书的第17章中看到的,养育方式对孩子人格形成的影响要远比我们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小得多。我们更愿意看到父母花更多的时间来享受孩子成长所带来的快乐,而不是整天担心这担心那—父母的这种态度能更有效地培养出一个健康的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有更多的乐趣。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中班绘本活动《晚上》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与“孩子天生具有五种天赋”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孩子天生具有五种天赋”还看
零下10度,幼儿园坚持全天户外
孩子被打,却不敢还手
孩子在园里这些事情很重要
寒假不规划开学差距大
你知道吗?男孩的安全感来自于妈
猜你喜欢
给宝宝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全方位开发婴儿智力
13个培养聪明宝宝的细节,须注
宝宝哭声语言表达了什么,你知道
适合三岁前宝宝右脑开发的游戏
十大方法教你强化宝宝记忆力
训练婴幼儿记忆力的注意事项
开发宝宝的智商情商的四大法宝
六大有损宝宝智力的因素
孩子的正常爱好和兴趣该如何培养
如何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
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该怎样培养和
宝宝为什么哭?6大原因解析
教会宝宝跳舞的三大妙招
促进宝宝肢体运动的方法
内向孩子的打开方式是理解
隔代教育的双赢之法?
教你6个方法提升宝宝空间智
孩子这4个部位千万不能打
生活中能提高孩子逻辑智能的那些
教育宝宝应当注意的6个错误规矩
让宝宝口齿伶俐的8大方案
细数那些不靠谱的教育孩子方式
哪些错误是儿童用药最容易犯?
如何使孩子坚持去学艺术?
婴儿游泳的好处
让孩子爱上运动的方法
儿童换牙期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宝宝的逆向思维从小培养
宝宝的启蒙教育
千万不要这样逗宝宝开心
教宝宝唱儿歌的方法
哪些防骗的知识是家长必须要教会
宝宝游泳知识大全
促进宝宝智力的四大交流方式
喂奶三大“神器”
7个简单方法提高宝宝逻辑能力
智力开发最佳时间是婴儿时期
家长对小儿咳嗽认知的误区
父亲对女儿成长有什么影响
宝宝爬行运动该怎么锻炼
孩子的劳动热情如何培养?
培养宝宝独立意识的6大技巧
宝宝发怒该如何处理
5大妙招锻炼宝宝语言能力
开发宝宝智力有什么原则?
爸爸妈妈如何正确应对孩子敏感期
三种早教心理误区,需谨慎
婴儿智力成长的8大飞跃期,你造
怎样做能搞好引导孩子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