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让孩子挥刀自杀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溺爱,让孩子挥刀自杀

溺爱,让孩子挥刀自杀

2015-12-07

冬天的一个晚上,妈妈带着3岁的皮鲁去朋友家串门。回到家里后,皮鲁突然发现一直攥在手里的一块糖果不见了。那块糖果是妈妈的朋友给的,他家没有这样的糖果。发现糖果没有了之后,皮鲁着急地哭了起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来安慰他,并承诺第二天给他买他最喜欢的玩具。但是,皮鲁没有妥协:“我要!我要!!我一定要!!!” 皮鲁打着滚哭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看得实在心疼,便带上照明工具,“倾巢”出动

放纵型溺爱的代价

冬天的一个晚上,妈妈带着3岁的皮鲁去朋友家串门。回到家里后,皮鲁突然发现一直攥在手里的一块糖果不见了。那块糖果是妈妈的朋友给的,他家没有这样的糖果。发现糖果没有了之后,皮鲁着急地哭了起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来安慰他,并承诺第二天给他买他最喜欢的玩具。但是,皮鲁没有妥协:“我要!我要!!我一定要!!!” 皮鲁打着滚哭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看得实在心疼,便带上照明工具,“倾巢”出动,沿着回来的路进行“拉网式”搜寻。眼看到了午夜12时,糖果还是没有找到,妈妈看到因绝望而死去活来的孩子,终于硬着头皮敲响了朋友家的门 经历小小的失望就这样歇斯底里,预兆了未来灾难的来临

皮鲁长大了,想找一个女朋友,但他看上的女孩根本看不上他。他不再打滚哭闹,而是拿起一把刀子割破了自己的手腕 在医院里,皮鲁被抢救过来了,但是他却又开始绝食。父母哭着对他说:“你想把我们急死?不就是一个女孩吗?人生的路还长着呢,好女孩多的是。”但是他恨恨地说:“我就想要她!要她!一定要她!!” 从一块糖果开始,皮鲁被无休止的满足温柔地包围着,直至失去了理性——摘自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的著作《父母手记:教育好孩子的101种方法》

你的儿女不是你的儿女

你的儿女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望所产生的儿女。

他们经由你出生,但不是从你而来,虽然在你身边,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帮孩子走出天然自恋

幼小的孩子都是自恋的,他们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孩子需要在自我探索中打破这一天然的自恋。 这个探索过程主要从2岁开始,他们需要认识社会,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而孩子没走入社会之中时,父母和亲人就代表了社会。做父母的一味溺爱孩子,放纵孩子的一切欲望、要求,就是告诉孩子他(她)的一切欲望都是合理的,社会都该满足的,他的自恋是对的!长此以往,孩子的天然自恋就没有遭遇真正挫折,心中有了这个自我中心的定式,再难走出来。

有些孩子则是幸运的,他们离开父母亲人后,在幼儿园或是小学经受挫折、坎坷,得到宝贵的人生经验,知道了自己的位置,懂得了自己要去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来适应自己。有些则没有这个幸运,一帆风顺地走下去,自我无限膨胀,但当走到真正的社会中时,完全的自我为中心遭到毫不手软的打击,社会环境无情地摧毁了他已经固化的自恋的心理定式。这时,他再以一己之力与社会抗衡,面临的就只是灭顶之灾。 别人不会溺爱你的孩子,做父母的,必须先意识到这一点。孩子在探寻过程中,挫折是必须的体验,也是必然的体验。

在0~2岁时,怎么满足孩子的需要都不会犯大的错误,但从2岁开始,做父母的必须一方面尊重孩子的探索,一方面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让他意识到,世界并非是围绕着他而转,其他人是和他一样重要的人。他要自爱,但同时要爱人。

爱是合理的给和合理的不给

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对宠物的爱有一致性,可以说是一种父性或母性的本能。它不需要努力,不需要经过意志抉择,并且对心灵的成长毫无帮助,所以不能算是真爱。虽然溺爱也能帮助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但要养育健康而心智成熟的子女,还需要更多的东西。 派克描述说,这些“更多的东西”就是: 爱不光是给予,它是合理的给和合理的不给;是合理的赞美和合理的批评;它是合理的争执、对立、鼓励、敦促、安慰。所谓合理,是一种判断,不能只凭直觉,必须经过思考和有时不怎么愉快的取舍决定。 并且,这样做的人经常会处于一种两难的困境当中,一方面要尊重所爱的人在生活和人格上的独立,一方面又要适时提供爱的引导。这种真爱复杂而艰巨,需要认真思考,需要不断创新。相反,溺爱不管看起来是多么富有牺牲精神,也是懒惰的,缺乏思考,陈旧,僵化,而且一成不变。最懒惰的就是放纵型的溺爱,因为这样做的父母居然放弃了思考,而让没有控制能力的孩子去发号施令。

蔽护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住在你梦中也无法企及的明天。

你要向他们学习,而不是使他们像你。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在昨日流连。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发射而出活生生的箭。

弓箭手望着永恒之路上的箭靶,它会施全力将你拉开,使它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欣喜地在弓箭手中屈曲吧!因为它爱飞翔的箭,也爱稳定的弓。

——摘自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著作《先知》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与“溺爱,让孩子挥刀自杀”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溺爱,让孩子挥刀自杀”还看
母亲逼4岁女儿每天拿刀做菜原因
儿童多动症的饮食调整
幼儿园宝宝冬季穿衣指南
这10个问题,一定要考考孩子!
怎样开启孩子的自闭心扉
猜你喜欢
教你调理宝宝睡眠失调好方法
怎样教宝宝轻松识字
细数中国父母最易犯的错误
父母是最权威的育儿专家
新生儿父母的5个必修课
新爸爸在育儿方面有哪些优势
爸爸育儿测试
孩子学习计划因血型而异?
宝宝睡眠的六大黄金法则
为宝宝营造优质的睡眠空间
孩子变笨,只因父母的3个错误
宝宝的几个“什么时候”
睡眠对宝宝发育的影响
幼儿教育越早越好
谨防新生儿的八种条件反射受阻
0-7岁孩子心灵的发育过程
家长必知宝宝学步期的关键问题
让小宝贝入睡的睡眠训练法
培养孩子情商九个小技巧
给宝宝使用抗生素的四大误区
“朋友”带给孩子的交往乐趣
几种常见的新生儿特征常识
父母要多为宝宝交友创造机会
新生儿的气质及其分类
新生宝宝怎样抱最好
日常生活中提高BB智力的细节
10条建议帮助宝宝学走路
初为人父告急求救
宝宝学爬要掌握的要点
父母需要掌握的七大早教方法
父母教子方法遵循六大要素
宝宝光脚玩耍的两大好处
教你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8招
天生丽质从摇篮时代塑造养护
“伪娘时代”我们如何养儿子
爸爸哄宝宝的10高招
父母如何正确地向宝宝“示爱”
新生儿与父亲肌肤接触有助成长
宝宝睡眠不好怎么办?
做个高情商的新手妈妈
孩子八大难搞行为破解法
婴幼儿马牙不属于病态
让孩子体会失败,享受成功
爬出健康宝宝
测测您是哪一类型的妈妈
让孩子体会失败,享受成功(2)
0-1岁宝宝发育全过程
0-1岁宝宝的应该怎样抚养
初为父母需要注意的八方面
为何男婴普遍比女婴“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