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偷钱”爸爸怎么办?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宝宝“偷钱”爸爸怎么办?

宝宝“偷钱”爸爸怎么办?

2015-12-07

爸爸在家中往往扮演行为裁判和知识权威的角色,所以许多自以为聪明的爸爸,会对孩子的一切行为明察秋毫,对孩子的一切问题有问必答,甚至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而不懂装懂。而真正聪明的爸爸其实有的时候是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很“糊涂”的爸爸,他们会对一些“过分”行为视而不见,会对知道的东西假装不懂

一、宝宝学坏了

爸爸在家中往往扮演行为裁判和知识权威的角色,所以许多自以为聪明的爸爸,会对孩子的一切行为明察秋毫,对孩子的一切问题有问必答,甚至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而不懂装懂。而真正聪明的爸爸其实有的时候是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很“糊涂”的爸爸,他们会对一些“过分”行为视而不见,会对知道的东西假装不懂

1 宝宝学坏了

情景:

3岁的乐乐一向很听父母的话,也从来没有做不诚实的事情,可是有一天爸爸却发现他“偷”了爸爸的钱去买糖吃。一向好脾气的爸爸勃然大怒:“这孩子怎么染上了这个坏毛病?!”“怎么这么小就学着偷东西了?是跟谁学的?!”乐乐还没来得及解释就被暴怒的爸爸给痛斥了一顿,委屈得哇哇大哭。后来爸爸平息下来,问乐乐到底是怎么回事。乐乐委屈地说:“我跟你学的呀!”

这样做的结果是:

孩子的自尊心被伤害,他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就被贴上了道德标签。“小偷”,是一个足够让孩子产生耻辱感的标签,这个暴怒之下脱口而出的称谓,会影响他一辈子的心理状态,使孩子在成人后依然缺乏自尊心,并会对类似的事情备加敏感。

行为分析:

其实,这不是在偷,3岁的乐乐还没有偷窃的概念,他只是观察爸爸从哪儿拿钱,然后他就去模仿。他还不能理解为什么“爸爸拿钱是好的,而我自己拿钱是坏的”。

你该怎么做:

这种时候,爸爸应该装糊涂,装没看见,不要大惊小怪的,更不要给孩子贴上道德标签。关键是,以后注意不在孩子面前做孩子不能模仿的事情。

母子健康爱心提示

关于模仿

3岁前的小孩子还不能分辨是非,而只能通过模仿进行学习,所以,大人要给他值得模仿的东西,比如说健康的生活方式、整洁的习惯、温柔体贴的举止、言行一致的品德等等。我们往往可以在一个人身上看见他父母的影子,就是因为他从小就在无意识地模仿大人。所以,大人在小孩子面前是暴躁的还是温柔的,都会直接影响小孩子一生的性情习惯。而父母的言行举止,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举止习惯。比如,父母总是当着孩子吵架,恶语相伤,孩子学会的也是那些口气。有次,一个跟我很要好的邻居小孩子突然对我说:“去你大爷的!”我当时惊讶万分。后来才明白是他爸爸在发怒时的说话习惯。所以,爱发脾气的爸爸一定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

模仿误区

有的父亲知道孩子是通过模仿进行学习的,就专门为孩子制造让他模仿的东西。比如,觉得小孩子很可爱,或者觉得大人要适应小孩子就去模仿小孩子的说话语气。其实这是很不正确的做法。孩子两岁前,所有的学习应该是自然模仿的,不要给他假造一些引导作用,很自然地生活在他身边就够了。因为小孩子希望模仿真实的人,假造出来的语气会让小孩子反感。

2宝宝的“暴力倾向”

情景:

3岁的壮壮特别好动,总喜欢打打杀杀。他还有个习惯,就是喜欢用头撞东西。这让一贯好动和充满活力的爸爸感到窃喜,觉得儿子将来会是个不会受欺负的男子汉,可是这样天天闹,也让爸爸头疼不已。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奶奶,壮壮突然大喊着一头撞了过去,爸爸一把把壮壮及时拉了回来。但是心有余悸,万一真撞上了奶奶,可真要出了大麻烦了。爸爸终于忍无可忍,火冒三丈,指着还在亢奋中的壮壮大叫:“你怎么能这样?我怎么生出了你这么个不省心的儿子?”等事情过去了,爸爸又觉得自己太凶了,于是回过头来安慰孩子。爸爸暴怒平息后的安慰让壮壮更加委屈地认为,撞人没有错误。

这样做的结果是:

孩子自尊心被伤害,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危险,更谈不上改正习惯性行为。久而久之,父子间因为这个行为而产生的冲突会越来越多。爸爸会一再伤害儿子,而儿子的天性渐渐遭到了压抑。

行为分析:

这个年龄的小孩子正在长身体,他的好动的行为其实是在伸展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本能的锻炼过程,这就跟老鼠咬木头磨牙是一个道理。另外,小孩子的能量是无穷的,他们在乐此不疲地舞刀弄枪大喊大叫,那是在发泄自身的能量。因为,小孩子还没有健全的大脑系统引导他去专注地做有意义的事,身上的能量得不到正常消耗,就常常用这种形式冲出来。这个时期会过去,可是他的喊叫或者舞动的力量则会保留。因为能量强的孩子,将来有可能成为能力强、有号召力的人,反过来讲,也可以将他的这种能量用在不好的方面。所以,不能强制性地打压孩子好动的习惯,更不要恶语相伤。但同时也不能无休止的纵容。如果爸爸在这个过程中正确引导,那么现在在撞人中体现的力量在将来就会成为他道德的力量。

你该怎么做:

做个糊涂爸爸,对孩子的行为假装熟视无睹,不直接用强硬的口气制止孩子,而要耐心地设计使他的恶能量转化为道德力量的方式。比如,在晚上给小孩子讲一个小熊的故事。你可以这样讲:一只小熊很有力量很活泼也很勇敢,可是他总是喜欢撞其他的小熊,所以其他小熊都不喜欢和他玩。这只小熊吃了闭门羹后垂头丧气地往回走,一只好心的老熊告诉他,如果想要交朋友,就只能撞栅栏和大树,但不能撞其他同伴,更不能撞比他小的和比他老的熊。这只小熊听了老熊的劝告,于是改变了自己的行为,终于被其他小熊欢迎回到他们的队伍中去。记住,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一定要用自己儿子的名字来命名。这样,孩子会把这只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小熊和他自己联系起来,并对之做出反应。小孩子对同样的故事百听不厌,你可以连续好多天地讲这个故事,久而久之,孩子无目的性的暴力就会被自然地收敛。

3宝宝的十万个为什么

情景:

妈妈买回了豌豆,边看电视边剥豌豆,陶陶觉得豌豆好看,就问,“豌豆是怎么长出来的?”爸爸说:“豌豆是一棵种子,埋在地里发芽开花结果之后就成了现在的豌豆。”陶陶有个知识丰富的爸爸,而陶陶则是个爱问问题的孩子。每次陶陶问问题,爸爸总是大包大揽充满自信地回答。所以,小小的陶陶知道了很多其他小朋友不知道的知识,故而经常在小朋友面前炫耀。

这样的结果是:

陶陶成了知识丰富的孩子,但是过了一些年后,做家长的渐渐发现他是一个满脑子知识、但是却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

行为分析:

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充满了探索和认知的欲望,他们本能地要获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时机。但是不聪明的父母往往自以为是地充当孩子的书本,结果孩子凭本能去发现世界真相的兴趣和思辨的能力被压抑。直接告诉孩子一个问题的答案,看似是在省心地教育,实际上是剥夺了他思考的权利,限制了他的想象力,同时轻易地丧失了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机会。

你该怎么做:

聪明的爸爸要对自己已经知道的事情装糊涂,不直接把答案说给孩子,而是跟孩子一起探究。比如孩子问,豌豆是怎么长出来的?这时候爸爸可以这样说:“虽然爸爸从书本里知道一些他们生长的知识,可是爸爸也没有亲眼看过。这样好吗?咱们现在就在花盆里种一颗豌豆,让我们一起看看它是怎么长出来的。”这是一个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绝好机会,爸爸和孩子一起挖土、在花盆里种豌豆,一起给种子浇水。若干天后,孩子会惊喜地发现,豌豆芽长出来了

4父亲与母亲的不同作用

父爱有利宝宝社会性发展

母亲的爱细腻、温柔,而父亲的爱表现为粗旷、豪放,两者爱的表达方式不同,给宝宝的感受也不同。他们从父亲那里得到了社会的情感财富。有了父爱的宝宝,可获得正常的人格发展。

父爱更有利于宝宝成才

美国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教育专家们认为,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想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方面才能,父亲心中一般都是有计划的,而母亲在这方面就要差一些。在生活习惯的培养上,父亲更能教育孩子独立、果断,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险精神。

父爱有利于逻辑思维发展

有研究显示: 父亲对宝宝的数理逻辑能力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与父亲密切相处的宝宝,数学成绩佳。相比之下,与母亲常在一起的宝宝,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新事物的兴趣上。

利于性别健康发展

在和男孩子的交流中,爸爸的严格要求会使男孩学会审视自己的行为、学会承担责任,男孩也会更好地从爸爸那里观察、模仿男性的语言和行为,日渐表现出男子汉气概。

而爸爸和女儿的交流中,也可以让女儿从小接触到良好的、明确的男性榜样,并分清男女之间的差异,更有利于培养女孩子的女性气质,而且也会受爸爸易于表现的冒险、进取、独立性的影响。

正是在爸爸妈妈的衬托和对比之下,孩子才会更好地理解男性和女性的涵义,使孩子性别角色健康、顺利地形成。

父亲更喜欢冒险

爸爸和宝宝游戏时,大多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运动性、技术性、智能性较强的游戏,并以其固有的男性特征,如坚毅、深沉、果断、独立性、进取性、合作性,经常鼓励宝宝尝试新鲜的游戏,鼓励宝宝勇敢探索、独立克服困难,这样就会更好地促进孩子身体、智能、性格的发展。

父爱使宝宝具有创造性

从教育方式上来看,父亲一般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做事,而母亲则比较喜欢帮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

父爱给宝宝支持和信心

在宝宝心中,母爱是无处不在的,包围着他的,但对于父亲,是有重大变化的时候想起,父亲是心底最重的位置。尤其是他们长大,对父亲越是如此,每逢重大的人生转折,他们更容易想起父亲,对他们来讲是一种精神力量。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与“宝宝“偷钱”爸爸怎么办?”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宝宝“偷钱”爸爸怎么办?”还看
家长选择早教班5注意
好品味是最好的家教
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
离异孩子的教育要点
惩罚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猜你喜欢
幼儿的性格特征分析
三层境界让亲子沟通无障碍
未来宝宝长相预测与遗传与多大关
9计绝招让孩子听话
让宝宝“爱”上打招呼
宝宝的幸福来自妈妈的表扬
孩子快乐性格10招培养
孩子最大三个天性您了解吗
地震过后,如何教育孩子?
13件小事让家庭教育不可小觑
让孩子不黏电视的六招数
“犟孩子”该如何教育
女宝宝名字——文艺篇
3岁宝宝教育是个槛
收养孩子该怎样教育?应注意什么
让BB用自己的方式感知世界
如何做孩子各阶段挫折教育
应对淘气宝宝的四妙招
教孩子守规矩的几个游戏
跟两岁内的宝宝如何讲道理
BB聪明过人父母必做九事
教给孩子听得懂的哲学
10种不负责任的教育方法
新生儿健康成长需全方位护理
天性不同教养不同
妈妈应给孩子的六种教育
不同性格的宝宝的教育方法
教好孩子夫妻该怎样合作?
幼儿敏感期的教养四重点
妈妈太好强是BB没主见的真凶
女儿嫁错了人,可能因为爸爸
8个不得不玩的亲子数学启蒙游戏
亲子沟通,四种方法最有效
"带坏"BB的父母10大坏习惯
心智发育需要“特殊养分”
呵护创造力小妙招
根据宝宝的玩具看宝宝性格
请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
应多鼓励男女孩一同玩耍
女宝宝名字——古典篇
"虎妈"后"猫爸"再引热议
新生儿也可以学数学
小心“父爱失调症”
聪明妈妈的4个育儿故事
父母要警惕你的隐形娇惯
如何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妈妈应了解孩子的“成长危机”
培养宝宝好性格从细小处着手
面对宝宝任性该如何处理
帮孩子找适合的五类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