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三“非爱行为”伤孩子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父母三“非爱行为”伤孩子

父母三“非爱行为”伤孩子

2015-12-04

在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里,许多孩子都收到了父母准备的各种礼物,但一些孩子并不开心,因为父母并没跟他们一起过节。和溺爱、强求、限制一样,重视物质却忽视亲情是许多父母常有的“非爱行为”,这一心理学专业词汇如今正在教育领域引起越来越大的关注。

父母应注意三类“非爱行为”

在心理学上,“非爱行为”是指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一种非爱掠夺。多年来一直从事青少年素质教育工作的专家余允珠,结合自己在工作中收集到的案例,分析了目前家长和老师针对孩子的几类“非爱行为”。

一是带附加条件的爱。

很多孩子从幼儿起就常听父母说“你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你乖才爱你”之类的话。这种情况随着孩子长大演变为对孩子学习成绩、艺术特长等的要求——这时候常有“你看XX学习多好,你要是像她一样妈妈就高兴了”的话。如一个小学男生向余允珠的热线倾诉,自己因为没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了,回家被妈妈痛骂一顿:“我是单亲妈妈,拉扯你多不容易,你就这样不给我争气……你给我滚!”他觉得压力很大,觉得妈妈不再爱自己了,非常痛苦。

很多时候,也许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对孩子过高、过多的要求就是一种“非爱行为”。

二是没有原则的爱。

最常见的是家长无限制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如今年媒体曾报道,一位母亲为庆祝女儿小学毕业,买了个价值约2万元的LV手提包送孩子。

三是强制或限制的爱。

余允珠手机上有这样一条短信:“妈妈从小替代我的太多。我不能再在父母的安排下生活了,不然我什么也面对不了。我现在感觉我和其他同学有差别,跟他们喜欢的不一样,我就像异类!”一个女生则发短信“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怎么过下去”,因为父母强制她把打篮球的时间花在学习上,可那是她最大的爱好。余允珠说,家长往往打着爱的旗号,要么替代包办孩子的生活,要么强求孩子达到自己的标准。

“非爱行为”损害孩子身心健康

从0岁至6岁的“宠物期”,到12岁至18岁的“压迫期”,很多孩子就这样在非爱行为中成长起来,导致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和人格伤害。

“非爱行为”会导致仇亲、仇师。余允珠曾针对中小学生做过调查,结果表明有95%的孩子都对父母家庭有意见和不满;对老师有意见的则达到了100%。100%的孩子都表示知道父母是“为了自己好”,但绝大部分孩子不认同父母的教育方式。“非爱行为”使父母与孩子无法互相感受到对方的爱,例如一对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咨询,说孩子床上藏着铁棍。孩子哭诉:知道爸爸在外面工作辛苦,他有时对自己非常好,但只要自己学习出问题父亲就凶残地打自己。父亲则说,自己小时也常挨打,打着打着就长大了,这是为了让孩子成才。

“非爱行为”损害孩子身心健康。记者看到这样一条发给余允珠的短信:“也许我真的是垃圾,真的是他们口中的烂泥扶不上墙”。余允珠说,现在心理亚健康的孩子很多,他们幼小的心灵无法承载父母的过多要求和期望,导致他们对自己丧失信心,最终失去自我。他们活在别人的评价和期待里,表现出不合群、遇到挫折就产生极端情绪等问题,而心理和身体的亚健康最后会导致品德的亚健康。

“非爱行为”弱化孩子能力。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爱渐渐变质为操纵孩子的生活,强制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做事,孩子习惯了凡事听人安排后,能力越来越差。记者身边就有这样一个例子:母亲非常溺爱女儿,且要求女儿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学习和钢琴考级上,生活琐事全部由她代办。以至于到孩子考上大学的那一天,她开始为孩子的生活自理发愁,因为女儿连洗澡都不会:直到女儿18岁,每次洗澡都是母亲帮她洗的。

尊重孩子给予不掺杂念的爱

怎么改变自己的“非爱行为”?如何避免因爱给孩子带来伤害?余允珠认为,父母对孩子发自内心、纯净无暇的爱是最好的教育。她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首先是理解和尊重孩子。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行为,父母要给孩子相当的空间,让他发展个性。例如,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和信件,因为不但侵犯孩子的隐私,也关闭了他宣泄交流情感、自我调节心理的渠道;不要像审问犯人一样询问孩子一天的行踪、发生的事情,可以问“今天学校有什么好玩的事吗”;在孩子愿意倾诉的时候要认真聆听,而不是忙着做自己的事。

其次是引导和适当的帮助。在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对孩子“不乖”的行为应“放而不弃、管而不压、训而不辱、帮而不替。”如一位小学生发短信倾诉:“我实在太想养一只小猫了,可是爸爸不同意,老师帮帮我吧。”余允珠对她说:“你可以告诉爸爸妈妈,我会照顾好小猫,养了小猫我会更有爱心,而且不会影响学习。”在这样的引导和帮助下,孩子最终达成了愿望,而且意识到了养小猫需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

三是正视亲情中的矛盾。对孩子与父母的矛盾应当理性处理,不应一味采取打骂方式,这样反而会激化矛盾。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寻求专家帮助。例如床上藏着钢管、与父亲关系紧张的那位孩子,在父母带着他找专家咨询后,最终化解了父子矛盾。

四是不求回报。父母应注意自己的心态,不能有“现在我养了你,你以后就养我”“以后要让我过好日子”“要好好学习我才有面子”等心理。这样要回报有条件的爱,不是真正的爱。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阅读活动《海豚》优质课(蒋静).avi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与“父母三“非爱行为”伤孩子”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父母三“非爱行为”伤孩子”还看
宝宝入学前应该做什么准备
亲子教育的8大技巧
细数那些教宝宝识字的妙招
培养聪明宝宝须做的10件事
怎么正确引导孩子学英语
猜你喜欢
宝宝从啥时开始看书最为好
懒妈妈推荐的10本经典育儿书
早期读写究竟从何时开始?
选择好的图画书比教更重要
给孩子买书别贪图实惠
中国家长需补儿童阅读课
小宝宝撕书也是种学习
如何念故事书给宝宝听
父母们应该怎样教孩子读书?
如何让孩子改正坏习惯?
给我们的孩子看什么样的书?
四月大宝宝应开始早期阅读
亲子共读主要的3种方式
跟大师科奇保罗一起读图画书
父母念书给BB听的5个诀窍
如何让孩子对书籍感兴趣
与孩子一起分享朗读的乐趣
1-3岁亲子阅读的“烦恼”
正在断奶的宝宝如何喂辅食
又有多少父母懂得早期阅读
第一片落叶别错过:秋叶手工
去除宝宝衣服污渍11种妙招
早期阅读≠早期识字
假期与孩子共享阅读时光
给宝宝朗读有哪些禁忌
12妙招解决母乳喂养烦心事
亲子阅读的8个好处
BB听故事坐不住巧妈有巧技
为什么喜欢重复听同一本书?
读书让你成为更好的父母(2)
孩子的早期阅读是游戏吗?
亲子阅读可先唱儿歌再读书
幸福奶爸的亲子阅读经
德国:1岁读书不算早
强迫阅读会得到相反效果
家庭亲子阅读指导策略
如何教幼儿阅读
卡通片的4大正面教养作用
幼儿早期阅读应从6个月开始
孩子不爱看书怎么办?
1岁前宝宝早期阅读该怎样做
如何给孩子讲故事
零岁BB开始“阅读”早吗?
开启宝宝的阅读人生
读书让你成为更好的父母
早期阅读材料选择和指导策略
阅读从出生开始
培养阅读兴趣二步骤三原则
巧设故事情境学英语
亲子“阅读班”里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