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的孩子再长大一次吧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和你的孩子再长大一次吧

和你的孩子再长大一次吧

2015-12-04

新时代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以前那种“居高临下”、“家长权威”已经过时了,孩子们现在需要的是平等和交流,父母也要顺应时代,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放松心态,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教育孩子看似很累,但处理好了幸福远远大于劳累。孩子象一个希望一样吸引你在这个世界上好奇下去、生活下去、奋斗下去,使你抛开了很多不开心的感受。你虽然已经长大过一次了,但那一次是半懂不懂的,稀里糊涂的,这次你要与你的孩子再长大一次了,这相当于一次重生。这一次,请你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细细地看一遍这个世界里的更多东西吧,你会发现世界很美好……

中国孩子成功法:重新塑造父母自身的人生

对孩子的教育,只有和重塑父母自身人生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孩子与父母的共同成功、健康、自在。——柯云路

一、两种错误的父母类型

在谈家庭教育的时候,通常只谈论如何教育孩子,这本身就是一个误区。教育孩子应该和重新塑造父母的人生相结合,这才是完整而积极的认识。

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中,父母的人生与子女教育的关系有如下两种错误类型。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清醒地审视自己。

寄托型,期望型,安慰型

第一种类型,我们称为寄托型、期望型、安慰型。就是把子女当做自己的寄托、期望和安慰,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使自己原本有点退缩的人生更加萎缩。这种萎缩的人生反过来成为孩子最恶劣的身教。

当你教育孩子积极努力的时候,父母自己不积极不努力,人生萎缩,整天泡在家里,你的言教与身教相反,对孩子必然是溺爱与专制相结合。什么都管到,什么都照顾到,同时什么也专制到。

家长只把孩子当作寄托,当作期望,当作安慰,根本不值得称赞,不值得鼓励,不值得宣传。这种观念是非常庸俗的。对孩子不好,对父母也不好。做父母的自得其乐,某些社会舆论自得其乐,这种情况令人担忧。

负担型,责任型

第二种类型是负担型、责任型。父母也在奋斗,教育孩子是责任,又成为负担。作为责任,他非常尽力;作为负担,又感到压力很大。他虽然不像前者那样,把大部分精力投到孩子身上,但是,因为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少,他同样表现出溺爱和专制。

我很忙,有的地方管得不周到,所以对孩子加倍好一点,用其他方式补偿,孩子有求必应,这是一种溺爱。就因为时间少一点,有一点时间就对孩子管教严厉,规定很多,非常专制。很多有成就的家长对孩子采取这种态度。

加速衰老的父母

我们要警告那些寄托型、期望型、安慰型,负担型、责任型的父母,你们这样做,一方面对子女不好,一方面也在加速自己的衰老。请朋友们想一想,对子女不好,又加速父母的衰老,这岂不太糟糕了。不改变怎么可以?

很多年轻的夫妻有了孩子以后,人生发生质变。那些寄托型、期望型、安慰型的父母,首先在观念上觉得自己不年轻了。二十多岁的年轻女性,有了孩子穿戴不注意了,讲话方式粗鲁了。言谈举止邋遢了,一下子觉得自己是另一个年龄段的人了。承认自己不年轻,实际上就开始衰老了。不仅心理衰老,生理也跟着衰老。

而负担型和责任型的家长,平常工作很忙,教育孩子成为负担。心理上劳顿不堪,也在加速自己的衰老。

二、家庭教育需要父母重新塑造自己

第一,家庭教育需要重新塑造父母的人生。前面讲过,家长对自己要有文化取舍,什么该传给孩子,什么不该传给孩子,这个文化取舍要求你重新塑造自己。不该传给孩子的,你把它克服掉,那不是最佳的言教和身教相结合吗?

第二,进入孩子思维。家长不是要有一点和孩子在兴趣上接壤的生活吗?不是要对孩子的游戏有一点亲身体验吗?不是要知道孩子为什么喜欢这样的音乐、这样的绘画、这样的影视、这样的书籍吗?不是要当孩子的朋友吗?那么,家长需要重新塑造自己,增加一点年轻人的品质、爱好、兴趣和思路。

第三,我们不是讲过爱要升华吗?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塑造自己,从过去的思路中挣脱出来,找到父母角色的新感觉。

第四,我们不是要对孩子进行良性暗示吗?不仅你的语言是暗示,你的行为举止不也是对孩子身教的暗示吗?

自信、积极、向上、有学习的兴趣、智慧、勇敢、洒脱,如果家长能够做到这样,不就是对孩子最好的身教暗示吗?仅为这一点,你不应该成为一个有广泛兴趣的、聪明的、积极的、向上的、探索的、创造的人吗?

与孩子一起成长

为了做孩子的朋友,为了做孩子的榜样,为了给孩子正确的指导,都需要家长重新塑造自己。而重新塑造自己对每位家长是个好事情啊。

仅仅为了自己,也需要重新塑造自己。随着孩子的出生与成长,给家长人生的重新塑造提供了新的可能与刺激。如果你不能正确理解人生的这个阶段,孩子只会使得你的人生衰退。一旦你有了正确认识,孩子会成为你重新塑造人生的动力。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不错过这个机会,不错过现在小孩没有长大这个机会。

错过这个机会很可惜,对你、对孩子都不利。

三 培育好儿女,成就好父母

为了孩子好,父母要使自己更好;因为自己更好,才能使孩子更好。

重新生活的含义就是要有更年轻的生活。为了给孩子树立更好的榜样,希望年轻的父母重新设计成功、健康、自在的人生,重新学习,更新自己。绝对不可因为有了孩子而使自己的人生萎缩,使自己在心理上未老先衰。

从现在起,在年龄段上也和孩子成为真正的朋友。

四 “未老先衰”的防治──做孩子人生的朋友

孩子大了,你将更年轻

中年寄托型、期望型、安慰型的父母,更要防止自己的心理衰老,现代社会如果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生活有规律,人活八九十岁没有什么大问题,六七十岁应该算年轻的,还应该做事。人们要警惕这种逻辑,即孩子大了我们就老了,警惕这个心理暗示。而使自己保持年轻的最好方法是做孩子的朋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朋友,是做孩子人生意义上的朋友。也就是说,你的人生取向、兴趣、追求和孩子有真正可以交流的地方,有同样年轻的品质,共同的探求。

如果家长经常能够像孩子一样用好奇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且不断地像孩子那样去学习新的东西,才会走出家长的误区。

人活在世界上,经常被各种不良的逻辑所暗示。看到孩子的成长,人们常常会感慨自己老了。记住,这种感慨中含着我认为是非常堕落的一个心理逻辑。当一个人用这样的语言暗示自己并向衰老滑坡的时候,这是人生的堕落。

家长的人生年轻、健康、有创造性,这种生活态度对孩子是最好的榜样。你看我的父母多么年轻,多么积极,多么向上,多么勇敢,多么洒脱,多么自在,有时候比我们年轻人还有活力。这多好!不要使自己人生萎缩。中国的某些传统观念是特别容易因为有子女而萎缩的。一有子女,会不由自主与所谓子女成群、子孙绕膝的感觉联系在一起,把人熏也熏老了。千万不要这样。

做子女的朋友,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只有这样才是好父母。

五 健康、年轻、洒脱是生命最神圣的责任

疲于奔命地尽责不值得称道

负担型的、责任型的父母也需要重新塑造自己。这些人大都还在忙碌,可能并不承认自己的生命在萎缩。但是,当你把子女当做一种负担时,同样是人生自我塑造上的停滞不前,疲于奔命本是非常不良的状态。

经常看到报刊杂志上赞扬某个人,工作很负责任,顾不了家庭,我说不值得称道。不顾家庭有什么可称道的?

还有一种赞扬,说他很努力工作,又尽力抽出时间来教育孩子,弄得自己很辛苦、吐血生病。于是这个人可歌可泣。

有什么可歌可泣的?可歌可泣的结果就是对这种家长的不良暗示,使他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不知道如何在又工作又照顾孩子的过程中保持年轻的品质,保持自在洒脱的心态。所以,这种所谓夸奖、称赞有毒害。

责任型的、负担型的家长不要把孩子当做负担。当你真正找到与孩子做朋友的感觉时,你会发现,和孩子共同关心某些社会生活文化内容,共同感兴趣某些事物,是你重新塑造人生、重新塑造自己年轻品格的重要刺激与动力。

这种类型的父母同样应该重新塑造,使自己更成功,更健康,更有创造性。如果兼顾了两个方面,很了不起,如果只是疲于奔命地尽到责任,就不值得称道。

观念错误的时候,我们的做法对孩子不好,对家长也不好。

观念正确,不仅对子女好,对家长也好。要向这样的前景努力,家长不再溺爱孩子,不再专制,与孩子做朋友了,虽然在孩子身上花费的时间少了,却起到良性作用了,孩子更自在了,家长的人生也得到更好的开拓和发展,心态也更年轻了。

相信每一位家长都能够在重新塑造自己、重新找到对子女教育的新高度、新方法中取得巨大成功!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阅读活动《海豚》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与“和你的孩子再长大一次吧”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和你的孩子再长大一次吧”还看
教育孩子,家长要少说6句话!
妈妈,教师节快乐!
宝妈,你学会批评孩子了吗?
这样做!让幼儿园老师爱上你家宝
5岁熊孩子挖地道“越园”BB不
猜你喜欢
要让孩子经历点挫折教育
要不要对孩子进行爱情教育
培养BB乐观向上的家庭教育
父母惩罚孩子的10智慧
有效的育儿真经四字诀
奥巴马谈育儿:平等与纪律
梅子涵谈儿童阅读
妈妈如何教育孩子
与婴幼儿亲子沟通秘诀
挫折给孩子带来的好处
让孩子受用一生的教育
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因素
父母易犯下的那些错误
适当的挫折有利于孩子成长
维护良好亲子关系的六误区
宝宝4个第一次让人紧张
咋教BB认识自己的身体
五步骤助你培养孩子情商
如何让BB变得大方些?
BB的领袖教育,你重视了吗?
孩童易被忽略的天才特质
隔代教育如何“扬长避短”?
幼儿安全自护能力如何培养
给孩子讲讲春节的习俗
幼儿寒假生活家长要注意啥
巴菲特之子的教育忠告
怎样掌握快乐的亲子沟通术
寒假孩子最易养成四坏习惯
咋应对三岁BB的敏感期
怎样让孩子遇事敢跟你说
宝宝学走需要注意的细节
寒假如何避免孩子上网成瘾
为孩子选幼儿园关键看什么
寒假咋避免孩子迷上电视
必看四句"少年派"对白
父母如何让孩子释放情绪
孩子天生具有五种天赋
中西教育内容比较
什么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童书中存在的问题
隔代抚养,危害多多!
"饭碗教育"还是"梦想教育"
“压力”真的能成就孩子吗
中西教育方式不同
咋帮孩子选择合适的动画片
八件事孩子不能做太早
给孩子办婚礼是危险的游戏
咋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质
孩子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什么是对孩子无条件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