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能随便“吓唬”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教育孩子不能随便“吓唬”

教育孩子不能随便“吓唬”

2015-12-04

【导读】有时候当孩子无理取闹时,家长被逼得实在没办法可能就会吓唬他说:“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这下,孩子就乖乖地就范了。有些父母看到这招管用后就经常使用。但是专家提醒,在适当时候说反话,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影响孩子正常的是非观念,因此建议家长和孩子交流时,最好是正面引导、直面交流和坦诚相待。

案例

家长说反话,孩子很听话

欢欢今年5岁,性格开朗,天性好强,在同伴中,总是扮演“大姐大”的角色。“欢欢很听话,也很懂事,有一次,欢欢小伙伴的玩具坏了,她主动把自己的玩具给小伙伴玩。”欢欢妈说,可是最近她发现欢欢变得很贪玩,叫她去写作业,她却拖拖拉拉不肯去,手脏了让她去洗也不去洗。

有一次,欢欢又不愿意写作业,把欢欢妈惹急了,欢欢妈吓唬她说:“你再不去写作业,晚上就不让你上床睡觉。”没想到欢欢乖乖地写作业去了。看发脾气这招挺管用,欢欢妈就越用越多,欢欢不吃饭时,她说,“欢欢不用吃饭了哦,这样妈妈就省粮食了”,欢欢贪玩不去学习时,她说,“欢欢下次语文考试肯定只拿50分,绝对不会上60分”。欢欢妈发现,每次这样刺激欢欢时,她总会乖乖地去吃饭或写作业。

专家分析

说反话要注意孩子的年龄和性格

4~7岁的孩子已经进入了“竞争期”,此时,孩子在心理上表现为好胜、好强,同时还特别叛逆。这时,和孩子交流,如果正话反说,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如孩子写作业慢时,家长说“我看你是你班上写作业最慢的吧,明天交作业肯定比某某还要晚”,在“竞争期”的孩子肯定会说“我才不是呢,我肯定比他快”,于是就加快速度写作业了。而当孩子不愿意去上学时,家长说“不去就不去吧,妈妈还省了一笔学费呢”,此时孩子会说“我就要去上学,我才不让你省学费呢”。

正话反说,主要是给孩子营造一个竞争的氛围,故意挑起孩子的好胜心,正话反说也属于一种沟通的技巧、教育的方法。

但是这种教育方法是偏方,并不适合每个孩子,也不能随时使用,要根据孩子所处的年龄段和孩子的性格来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使用的次数。由于5岁的欢欢正处于4~7岁这个“竞争期”,她常表现出较强的叛逆性,事事都喜欢和家长对着干,此时正话反说可能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另外,还有些孩子天性好强,这时家长如果还是发挥一贯的唠叨本色,跟孩子摆事实、讲道理的话,是根本行不通的。请将不如激将,如果家长适时改变方法,正话反说,孩子反而会“顺着”家长的意思。

专家提醒

常说反话易影响是非观念

欢欢妈抓住欢欢的年龄和性格特点进行教育,发挥了正话反说较好的教育效果,就像每天都吃米饭,偶尔给他们吃点酸辣粉一样,孩子可能更爱吃。不过如果经常给他们吃酸辣粉,那也不行。反话说多了,会影响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

3~5岁是孩子发展自我意识和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他们希望证明自己的能力,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这个时期,孩子本身就喜欢恶作剧,唱反调。如果再从成人身上接触到特殊的语言形式,比如欢欢妈就习惯性地正话反说,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跟着学,到处用,并从中感到很大的快乐。

有的家长喜欢逗孩子,比如说“你吃饭吃得好快啊,一碗饭1个小时就吃完了”、“我不喜欢你,不要你了”等。这样长期下去,会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行为规范,也不利于孩子形成正常的是与非、正和反的概念。孩子会认为话就得反着说。

因此,从孩子行为规范的建立、是非观念的形成或是个性的培养上考虑,家长都要尽量正常话正常说,多与孩子进行正向引导、直面交流,做到坦诚相待。

反话说不好,孩子可能不信任父母

家长适当正话反说,是用心思考教育方式的表现,但要把握好尺度。正话反说是一种压力,但是这种压力不应该把孩子压垮,应该把这种压力变成学习前进的动力。

另外,家长经常正话反说,可能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印象:父母经常欺骗自己,从而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影响孩子的自信心的树立和其正常的社交。

教育孩子就像骑单车一样,要随时查看路况。在用反话激励、“威胁”孩子的同时,要随时观察孩子。对一个孩子通过正话反说达到了较好的教育目的,并不意味着另一个孩子也适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和孩子交流中说反话时,如果孩子没有反应或者反应过于激烈时,家长就应该停止。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阅读活动《海豚》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与“教育孩子不能随便“吓唬””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教育孩子不能随便“吓唬””还看
孩子遭遇了校园暴力怎么办?
幼儿园不是万能的家长必备功课你
主要看气质:不同气质宝宝的养育
宝宝不爱去幼儿园竟然是因为这个
幼儿园宝宝问这6个问题千万别答
猜你喜欢
各国的幼儿园学什么?
6件事千万别让孩子学太早
宝宝心中的最怕妈咪知道吗?
准爸爸如何将欢乐胎教进行到底?
10部小宝宝绝对会爱的英文原版
高考季——上清华只和智商有关?
懂点学前心理育儿soeasy!
五月初五和宝宝一起玩转端午
活玩具VS死玩具你会为宝宝选玩
近期刷爆朋友圈的两大育儿谣言
给爸爸准备的亲子游戏
最in的三种胎教大PK哪个是你
教给宝宝人身安全的儿歌
适合2-3岁宝宝的亲子游戏
“躲猫猫”不止是游戏这么简单
2岁孩子喂酒变痴呆育儿陋习大盘
这样轻松教会孩子游泳
胎教跟随宝宝的生长脚步
最新胎教法——快乐话语胎教
不可不知的宝宝看电视禁忌
妈妈必知:1岁宝宝可以学的25
端午节,怎么与孩子度过?
打造交际高手的萌娃
跟着大师学育儿看看老舍的育儿8
幼儿才艺的浮云和神马?
虎妈猫爸——你该不该看孩子的日
清华教授称能否上清华核心在智商
当下育儿理念中的三大问题
宝宝学说话家长必知的五招
帮孩子选择合适的英文书
宝宝最爱听的儿童歌曲—动画片
是谁“偷走”了孕妈的健康
暑假来袭孩子的人身安全不可忽视
炎炎夏季来袭带娃游泳去
教给宝宝认颜色的正确顺序
幼升小老师不会告诉你的小秘密
误导孩子的坏习惯幸亏早看到
亲子阅读≠陪读三大误区要注意
就是这么任性!——秩序敏感期
你知道孩子心里想要什么吗?
7个月宝宝适合玩什么玩具
5个月宝宝适合玩什么玩具
胎教:您听说过“胎儿大学”吗
教给孩子10种气质胜过留下10
端午儿童饮食小贴士
伤害孩子身心动画片四大罪状
孕妈咪的胎教“法宝”
原来不是每一个国家的儿童节都是
给孩子讲家庭故事,有助培养交际
孩子必须学会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