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也能“拼”?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教育孩子也能“拼”?

教育孩子也能“拼”?

2015-12-03

据中新网报道两个或者多个家庭把自身资源组合起来,分配时间和分享教育理念,变独生子女“独养”为“群养”,这种既解决双职工家庭带孩子难问题,又组建起“准兄弟姐妹”关系的“家庭互助”模式,正在榕城的一些家庭中试水。

而这种教育模式不尽让人想到了近期比较火爆的拼客一族,有拼车的,有拼房的,有拼饭的,难道这教育也能拼上一拼不成?

经过了暑期的磨合,“群养”初见成效,不仅解放了家长,孩子们的一些良性变化也让家长倍感欣慰。一群孩子经常在一起生活学习,并不总能和谐共处,时间一长就容易生事,甚至可能争执打闹起来。“有一次,几个小孩因为看哪个频道的电视争执起来了,你一句我一句,哭哭闹闹的。”李女士回忆说,对于“群养”出现的这些矛盾,她倒觉得是个好事,“这是提高孩子处事能力的一个好机会,孩子总要脱离我们的保护走向社会的,如何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以前都是靠我们父母口头说,现在让他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处理,是难得的经验。”李女士认为,对几个孩子一视同仁,保持一颗宽容的心,相信孩子有办法解决矛盾。

选择“群养”的范围在基本上以亲戚和朋友间的互助为主,做出选择时父母非常慎重。这谨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问题需要彼此间达成共识:一是教育理念,如不能打骂孩子等;二是开销的问题,如进行详细的开支记录,严格实行AA制等问题。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系主任黄仁贤教授说,同事、朋友间互相照顾孩子,多年前就很常见,但主要还是局限于生活上的一种互助,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现在的年轻家长,能够自觉地选择“群养”教育的方式,是一种“三赢”的尝试:对于家长来说,不仅解决了没时间带孩子的问题,更是一个教育经验交流的契机;对于孩子来说,组成一个“准兄弟姐妹”的团体,能够很好地弥补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些空缺;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能够填补在校外活动和认识社会方面的不足。

但在孩子的成长中,一点小细节都可能影响到他的身心——轮值家长在照顾自己孩子的同时,还要照顾其他孩子,能否一视同仁,这个度很难把握。如处理不好,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家长对孩子有“言传身教”的作用,待人处世、道德与行为准则,是需要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这些重要的问题如果由他人代劳,那么双方的关系又将走向何方?况且,孩子们本就容易产生别人的家长比自己的家长好的想法,如果孩子一旦形成这样的想法,且尚未得到正确引导时,又是否会加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呢?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个人认为这种“拼”式教育孩子的方式利弊同样明显。有利的方面,话题中已描绘得很详细,就不多做解释,诸如解放家长,促进孩子与他人的交往,建立准兄弟姐妹关系等等,这些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都是很好的方面。而在弊端,首先,这样的“拼式”教育难以普及。它在实现条件上有先天限制,因为要找到一个或一些跟自己教育理念相同且又能让自己放心的亲友或同事难度太大。其次,这种方式在实现过程中将面临诸如费用计算,互动双方的信任度,责任心等问题的考验。最后,就其结果来看,觉得此举最大的优点在于解放了家长,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不同家长的言传或许会造成孩子早期行为标准的混乱。——王波

这拼或许拼出了“准兄弟姐妹”,不知会不会因为没有一个固定依赖对象而拼掉孩子的安全感,拼掉孩子的信任感。孩子的教育任重而道远。心理的教育更是一个忽视的对象。“拼”,孩子的成长要一个健康的环境。——何东

群养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如何经营人际关系。然而,对于家长来说,人都会有私心的,在教育过程中难免会有私心。——任江涛

我觉得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教育比较好,这么拼不是一个好办法,拼来拼去弄混了不说,教育质量反而不好提上去。——张欢

群养,确实可以解放家长,给孩子以兄弟姐妹的拟环境。在家里,父母对子女也并不一定能做到一视同仁。问题的关键在于,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小孩今天学习一种,明天学习一种,是否会混乱,对培养孩子的正常人格,是否会增加难度?——龙在天

即使是在一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之间也会遇到很多事情而争吵,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道路。但是,如果从小只是一个人在家里的话,自然不会经历这些琐碎。形成的性格肯定不同于群养。总之,群养是不错的理念。但是,这样的方式和在一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还是有诸多不同。该找着合适的切入点才好,才能达到群养的初衷。——杨文

人是群居动物,孩子“群养”对于消除这个时代独生子女产生的各种问题是个相当有效的途径。这种很好消除独生各种问题,且避免新问题出现的前提是家长与家长之间要做好约定,确定在教育所有孩子时候的观念与模式,达成一致并始终力行。——黄璐

群养孩子是独生子女教育的一种方式,独生子女在家庭中长期独处,或是在大人的带领下玩耍,长此以往有些孩子会变得骄纵、有些变得孤僻,而群养的方式正是对独生子女这些教育缺陷的一种弥补,让孩子们在群体生活中懂得待人接物的道理,懂得团结、友爱。因为可以实行轮流制,所以又可以很好的避免因为家长的偏心而造成不好的影响,孩子们在不同的家庭跟不同的孩子一起成长。——义君

这种方式只是“教育”的代劳,而非“亲情”代劳,有点像过去私塾的变型。人们发明这种方式不失为一种新鲜的办法,而且能让孩子体会到与人交往相互学习的乐趣,不仅学知识也能交朋友,不妨作为教育的辅助形式,免得将闲暇时间都浪费在枯燥的补习班或者网络上。——杨云

“拼教育”是种不错的尝试:一则可以缓解独生子女们的“孤独症”,让独生子女们有个更加快乐的童年,这必将是一生的财富;二则可以改改独生子女的“自私症”,当他不再是唯一的“小太阳”,他就必须学着去包容、去与人合作、相处。有些专家担心不同的家庭环境会给孩子带来价值紊乱,这种担心大可不必。正如孩子每天要接触不同的老师一样,每个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同,可并不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相反,孩子或许可以在比较中形成更加完善的人格。——西铭

拼客现象是现下比较潮流的一种生活方式,当“拼车”、“拼房”等字眼不断出现在我们的周边环境中时,群教孩子也变得时尚与先进起来。可是不得不说,父母可谓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不仅仅有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需要在生活习惯以及性格培养上花费大量精力,这就不得不深思熟虑了,不是自己的孩子,会做到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那么到位贴心吗?教育孩子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如果不想让孩子的性格有所异常或是产生其他一些不好的毛病,还是自己教育得好,毕竟教育方式与形式能够让孩子从头至尾地学习到。——于瑶瑶

我觉得“群养”的这个模式不妨可以采用,毕竟客观上父母无法整个假期都陪孩子度过,采用“拼教育”的家庭互助模式可以缓解父母的压力,这样可以让孩子接触不同背景的教育,学到在自己家庭学不到的,现在独生子女出现的一些过分自我的问题,通过“拼教育”的模式可以得到改善,几个孩子在一起可以促进独生子女的交流。当然家长们不能过分依赖这种教育模式,毕竟拼教育有它的弊端,正如很多人认为不是亲生的孩子对待会有不同,不同家庭的孩子不一定适应同一种教育方式等等,家长对待拼教育要扬长避短,这样孩子才能在正常的轨道上成长。——高欣婷

我认为这种教育制度其实是值得推崇的。独生子女群体在壮大,孩子们的童年也被禁锢于高层楼房中,以往的大杂院和“发小”似乎随着时代洪流渐渐消退。这种教育制度不仅能让孩子们的童年中存在伙伴,更是能减轻家长的压力、培养孩子们群居能力。现代独生子女同老一辈相比,都多了自私和自大两个烙印,即使有能力,即使很优秀,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瞧不起人”这种现象。这样的话,也能让独生子女们在走上社会后更好地与人相处。当然,这种拼客方式的缺陷还是很明显,比如家长不能一视同仁等。——胡倩

现在大多的独身子女的独身子女,独身子女的爸爸妈妈小时候就觉得自己太寂寞了,很孤独,于是希望自己的独生子女能够在群居的生活里长大,而不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这些是独身子女家长小时候的梦想。用“拼”的教育方式,不仅省钱了,更能使孩子学会分享、学会分担,懂得谦让、懂得相互关爱。这无疑是一件一箭双雕的事情。合理的分配时间、分享教育理念,这些都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值得推广!——潘昕妙

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是有私心的,但这种私心其实是可以转化的,当她面对其他孩子的时候,她会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孩子,从而形成一种更为博大的母爱,我认为这种模式是一种很好的尝试,首先它源自民间,也更具有生命力。——张昂昂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与“教育孩子也能“拼”?”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教育孩子也能“拼”?”还看
生后30分钟吸吮乳头好处多
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多来自父爱的影
家教要以“成人”为主要目的
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如何让孩子在等待中不焦虑
猜你喜欢
对付宝宝哭闹以“静”制动
变脸游戏帮宝宝戒除乱扔东西
宝宝视力下降竟是手机惹祸
孩子喜欢重复地丢东西怎么回事?
宝宝的情绪,父母该如何管理
宝宝浅睡促智力深睡长体格
正确对待“爱淘气”的宝宝
正确应对孩子五种无理行为
适合宝宝社交和人格发育游戏
父母如何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教宝宝学本领要循序渐进
学习教育任性宝宝的几大秘诀
如何促进婴儿人际交往的发展
会给宝宝带来的有哪些恐惧行为
应如何对宝宝进行早期教育
美国家长这样培养孩子幽默感
爱“破坏”不是宝宝的错
怎样预防宝宝乳牙被蛀?
宝宝为何总是把书倒着看?
宝宝令人头疼的8大行为是否要制
家长溺爱孩子十类可怕后果
不要无意伤害孩子对你的依恋
“故意忽视”是一种有效教育孩子
运动教育从何时开始
孩子不听话并不是坏事
2岁以下宝宝看电视有害无益?
害羞儿童在行为表现上有哪些特征
父母该说与不该说的四句话
引导和培养幼儿良好个性
孩子非故意犯错怎么办?
什么情况下会让宝宝产生焦虑行为
1-3岁宝宝独立意识培养6要点
听到孩子说脏话该怎么办?
宝宝摔出来的5种心态
小宝宝必备的六种黄金性格
新生儿感觉训练
婴幼儿的模仿行为是怎样发展变化
宝贝养成饮食好习惯13招
扼杀孩子创造力的14种言行
如何“降服”家里的淘气包
奖赏教育滥用容易惯坏孩子
解读宝宝的面部表情
美国家庭让孩子从小爱劳动
宝宝如厕训练要选准时机
父母眼中的“坏行为”如何引导
男宝宝的“男子汉”教育法
宝宝拥有好习惯将一生受益
宝宝睡觉黑白颠倒怎样纠正
正确刺激BB听觉获最佳发展
爱打人的孩子如何“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