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博士的育儿经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哈佛博士的育儿经

哈佛博士的育儿经

2015-12-03

“孩子不好好吃饭、睡觉该怎么办?”“孩子太黏人怎么办?”“从孩子几岁开始给他建立规矩?”孩子出生后,养育问题就会接踵而至。5月30日下午,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发展心理学硕士王涛应郑州金宝贝早教中心的邀请,为郑州的父母指点育儿迷津。

从孩子出生时就开始立规矩

王涛博士首先问在场的家长:“爱孩子难,还是给孩子立规矩更难?”在场者异口同声地说:“立规矩更难!”王涛博士说,为什么立规矩更难?因为父母首先要给自己立规矩。爱和规矩应该是在一起的,不是分离的,很多父母往往是在爱的时候没了规矩,立规矩时没了爱。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等他大了就会慢慢懂事了,而王涛博士则认为规矩必须从出生开始立,越晚代价越大。真正的爱应该是体现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应该是带有爱的规矩。

真正的爱和规矩需要有正确的父母观。父母观就是如何看待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西方国家认为,孩子是上帝赐给父母的礼物和财富,父母有暂时的保管权利和教育的神圣职责,它体现了孩子的独立性和对孩子的尊重。而在我国,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是家庭的私有财产,这往往导致一些家长为了孩子牺牲自己,而这样做往往就会要求孩子要听话。

万事开头难要立好第一次规矩

每一个规矩第一次立时对父母都是一个重大考验。

1岁多的约翰与爸爸妈妈分床睡的第一天晚上,超级保姆(在国外,超级保姆受到过许多育儿方面的专业培训)指导妈妈:把约翰放到他的小卧室的小床上,然后侧过身坐在床边低头给约翰念故事书,只让约翰看到妈妈的半边脸,不让妈妈与其有目光交流。读完故事,妈妈再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挪到房间门口,最后出来关上门。可当妈妈读完故事还未挪动脚步时,小约翰就意识到不对劲儿了,开始大哭,并从小床的围栏上翻越出来,跳在地上,妈妈在超级保姆的指导下,不动声色地又把小约翰放进小床里,重新坐在床边读故事,可小约翰又大哭,再次翻越出来,这样反复三次。小约翰声嘶力竭地大哭大闹,约翰的妈妈这时坚持不住了,低着头开始抹眼泪。超级保姆不得不出动,进屋与妈妈并排坐在床边,闭着眼静静地就这样坐着,小约翰又哭了一会儿倒头睡去……

有了第一次的规矩,接下来也许就好办了。

许多家长在第一次立规矩时因为坚持不了而放弃,或者因为孩子做不到而大声呵斥孩子,这都不足取。这让记者想起以前一位幼教人士讲的一句话:对待无理取闹的孩子语气要温和,态度要坚定。

孩子可不可以打

对于孩子长大后可不可以打的问题,王涛博士的观点是:孩子可以打。他认为这是有效的惩罚手段,因为这是让孩子承担做错事后果的一种方式。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做错事后认个错往往下次照犯,就是因为没有让他及时承担后果所致。当然打孩子要等孩子具备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至少应在2岁半)之后。

孩子可以打,但不能瞎打、乱打,打孩子是要讲艺术的。

首先,打孩子的前提是不能带有愤怒,否则孩子被打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你的愤怒,他这时要么是愤怒,要么是恐惧,而孩子在极度的情绪中是没有任何学习能力的。父母要学会“轻声轻气说重话”。

其次,打孩子不能直接用手,需要用杖(也就是古时候所说的家法),这样做有三点好处,第一,是给自己时间冷静;第二,说明规矩在施打者之上,意即“不是我要打你,而是规矩要惩罚你”;第三,产生震慑力。

再次,打孩子前需要语言的交流,交流是爱的通道,是立规矩的手段,要按照孩子的特点用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

最后,打孩子需要爱,父母要先学会爱孩子。

曾有一个家长听了王博士的方法后回家就做了一个“家法”挂在门上,并指着“家法”一板一眼地说:“以后如果你不守规矩,就要用这个‘家法’惩罚你,不是我要惩罚你,是规矩要惩罚你。”可谁知第二天,“家法”就不见影了,王博士告诉这位家长,给孩子立“家法”是要讲究氛围的,不能随便说说了事,应让孩子意识到“家法”的威严。

另有一例:刘先生9岁的儿子经常惹是生非,一次儿子又犯错,他便质问儿子怎么办,谁知儿子嘟囔了一句:“打呗!”听了这话,刘先生吃了一惊,他进屋思索良久,然后叫来儿子,说:“爸爸爱你,但是爸爸爱你也不能把规矩拿掉,你做错事你有责任,爸爸也有责任,以前你做错事,都是爸爸打你,今天你又做错了事,我也有责任,因为我是教育的执行者,今天我受罚!”于是这位父亲平时打孩子多重这次就打自己多重。儿子见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着说:“爸爸,是我错了,请你打我,不要打自己。”事后,儿子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后来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一些家长笑言,这不是用“苦肉计”嘛,王博士提醒说,对孩子要用情千万不要用计,要不然孩子会把你看得透透的,以后他也会对你用计。

此外,立规矩要讲究一致性,家庭内不同教育者(包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爸爸妈妈等)之间在教育孩子方面应统一意见,教育者自身也要内在统一,如对孩子不同年龄段立的规矩和不同情境下立的规矩都要有一致性。

心被驯服,自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最后,王博士给大家放了一段录像,这个故事对他震动很大。

美国一个叫Monty的西部牛仔,从小看他的父亲驯马。一匹野马刚开始是不让人们给它套上马鞍的,如果想要驯服它,需要21天的时间,而且每天都要被吊起来驯,Monty不忍看到这种残酷的驯马方式,就想尝试一种比较温和的办法把野马驯服。野马是喜欢群居生活的,画面上,Monty与几个牛仔骑着马,尝试着在一群野马奔腾的时候慢慢把一匹野马引开,离开大部队,这匹野马与大部队走失后不停地向前跑,而Monty就一直跟随它的左右,就这样在茫茫的大草原上跑了一天一夜,野马的速度渐渐降了下来,Monty试着慢慢接近它,每当这匹马对Monty的接近有积极的表现时,Monty就会给它食物作为奖励,并不时拍拍它的头,抚摸一下它的身子,慢慢地,Monty和他的伙伴尝试给它戴马鞍,一点一点,轻轻地,马鞍戴上了,笼头套上了,但这匹马还是拒绝别人骑上它,几次尝试,几次安抚后,牛仔终于骑上马背,Monty成功了。Monty说,按照马的意愿,以它能接受的方式与它交流,及时对它的进步给予奖励,它的心被驯服了,它会依照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迫于外界的威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后来Monty把这种方法用于教育孩子身上,也屡获奇效。

讲座结束后,很多家长向王博士提出一些育儿问题,多是寻求具体的方法。王涛博士认为,理念是第一位的。有了正确的理念,就会有正确的方法。作为家长,先要理解、明白孩子的需要,然后用恰当的奖励和惩罚的方法慢慢培养孩子好的习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优质课(执教:谢海连)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歌唱活动《冬天的花儿》优质课-女教师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与“哈佛博士的育儿经”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哈佛博士的育儿经”还看
父母怎么搞定爱耍赖皮的孩子?
隔代教育,你担心吗?
甜馨不舍妈妈出差大哭李小璐坦言
十一之后宝宝不愿意去幼儿园怎么
气质培养,让孩子优雅起来!
猜你喜欢
小孩子犯错如何处罚才合适?
让孩子欣赏不同的音乐
为什么孩子频繁说“不”
给宝宝吃饭坐不住支妙招
正确对待孩子的破坏行为(图)
如何面对孩子的幻想(图)
“幼稚”父母让BB缺乏责任感
0-3岁宝宝的八种智能表现
注意宝宝的3种“失常行为”
培养宝宝性格从“小”做起
“急”父母VS“慢”孩子
一岁半前用手的往返运动涂鸦
一千个孩子,有一千种个性
宝宝认生就是性格懦弱?
4方法让宝宝不再顶嘴(图)
孩子在交往中的小气行为
懂得合作的宝宝更有出息
把控自己,从把控情绪开始
儿童礼仪教育全纪录
听音乐真能让孩子更聪明
幼儿为何越来越爱粘着妈妈
孩子那些奇怪的“恋”情节
“女性暴力”影响亲子教育
孩子爱做鬼脸是什么病
孩子“胆小”多半是吓出来的
防止孩子挑食的重要时期
“孩奴”越来越多源于攀比
正确引导孩子的独占行为
为什么一岁宝宝爱咬人?(图)
五种情形父母要坚决说NO
1岁以后的孩子开始要求独立性
家长须在精神上善待孩子
1岁半到1岁9个月的冷漠(图)
上班族妈妈幸福育儿十项法则
帮助宝宝改掉吃手的坏习惯
孩子的行为为何这么难琢磨
宝宝需要秩序感(图)
让音乐充满孩子的生活
家长“争宠”不利孩子成长
新手爸妈必学8个育儿技巧
宝宝不太合群父母需反思
宝宝生活中常见的坏习惯
实践教育: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孩子边吃边玩的3大害处
培养宝宝的良好行为和习惯.
两岁宝宝“遭遇”避孕套
做妈妈,谁没焦虑过?
婆婆们控诉的七种“坏妈妈”
一岁到一岁半孩子只关注自己
目光交流影响宝宝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