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必知的自己能与不能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好父母必知的自己能与不能

好父母必知的自己能与不能

2015-12-03

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知道自己有多“能”的父母,缺乏的是知道自己有多少“不能”的父母。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知道自己有多“能”的父母,缺乏的是知道自己有多少“不能”的父母。问题的关键恰恰在于: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否知道自己的“不能”,要比仅仅知道自己有多“能”,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作为父母,无不希望把世界上最美好的一切捧到孩子手边,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孩子的成长,有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因此,能够知道自己有多少“能”的父母是能干的父母,能够知道自己有多少“不能”的父母是聪明的父母,而能够游走于“能”与“不能”之间的父母才是智慧的父母。实际上,父母与孩子之间除了血缘关系及养育者角色以外,在孩子成长中还承担着教育者的角色,其表现方式通常有三种:一是孩子的老师,二是孩子的同学,三是孩子的学生。这三种角色并不是截然分割的,常常是三位一体、并行不悖的。

虽然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有所偏重,不同的家庭、不同父母的表现也有所不同,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明白的是:如果你自身的能力够强而你的孩子又很钦佩你,就请做你孩子的老师;如果你做不了孩子的老师,就请做你孩子的同学;如果你不想做你孩子的同学,就请做你孩子的学生。

做孩子的老师:竭尽自己的“能”在孩子的成长初期,重在做“能”的父母。孩子的成长初期是其身心全面依附于父母的时期,也是父母对其影响力最大的时期,更是父母做孩子老师的最佳时期,此时需要做一个“能”的父母,并尽自己所“能”做好孩子的“老师角色”。这既是为人父母的伟大的权利,也是高尚的义务。孩子通常是在父母的教导中以及对成年人行为的模仿中来适应生活,获得发展的。

这时候孩子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父母既要教孩子生活的本领,也要教孩子学习的本领,还要教孩子与人打交道的本领等等。父母如果能在恰当的时机、采取恰当的方法把自己的所“能”教授给自己的孩子,则更容易促进孩子的发展。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的成长而言,无论其“得”还是“失”,都需要你的教导、指导、总结与强化。对此如果你理解得越深,实践得越扎实,就越容易取得好的效果,而且,这是智慧家教的开始,也是成为智慧父母的第一步。

做孩子的同学:思索自己的“不能”

孩子是不断成长的,当孩子成长到“心理断乳期”时,重在做“不能”的父母。此时,孩子往往会从过去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的意向,此时的父母需要想到的则是自己的“不能”。如果这时你还充当无所不能的“老师角色”,把他们’当孩子或学生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

但如果你愿意做孩子的同学并和孩子一道学习一起成长,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同学关系,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毕竟,在做孩子同学的过程中,孩子所暴露出来的,是他们较为真实的一面,有利于你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引导,使他们能够从中明白生活的道理、学习的道理、做事的道理以及做人的道理。

不仅如此,父母的“同学角色”还是捕捉孩子身上闪光点、发掘其潜质的最好办法。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只有在做孩子的同学中,你才会更加容易地感悟到孩子的优点。对此,如果你也愿意思考与尝试,那你离智慧的父母就越来越近了。

做孩子的学生:游刃于自己的“能”与“不能”之问

在孩子的逐渐成熟期,重在游走于“能”与“不能”之间。当孩子逐渐成熟的时候,父母最好更多地做孩子的学生,适时地做一下孩子的老师,这是帮助孩

子持续发展之道。你对孩子成熟感到高兴的最好方式就是静听孩子的故事,特别是其成功的故事,一定要给孩子做你老师的机会并向孩子学习,这样可进一步激励他的成长;而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则需要在倾听孩子的心事中不失时机地去做做孩子的老师,将你的人生经验以他喜欢的方式说给他听……能够在“能”与“不能”之间游刃有余的家庭教育才是智慧的家庭教育,能够在“能”与“不能”之间游刃有余的父母才是智慧的父母

实际上,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上述三种角色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它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程紧密相关。根据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看法,人类历史发展有三种文化——“后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前喻文化”。虽然你可能没听说过这些专业名词,但你很容易了解它们所蕴含的内容。“后喻文化”是指年轻人必须向成年人和老年人学习才能生存,在这种文化里,年长者的经验和知识显得特别重要和必要,他们也特别具有权威。“并喻文化”是指两代人必须相互学习才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上一代人不再拥有绝对的权威,孩子们身上进发出许多值得上一代人欣赏和学习的东西。“前喻文化”指的是为了顺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时代的紧迫需要,老一代人必须向年轻一代学习,才能保证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对于这一点,做父母的认识得越早,体悟得越深,实践得越多,就越容易开展智慧的家教,就越容易成为智慧的父母。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与“好父母必知的自己能与不能”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好父母必知的自己能与不能”还看
幼小衔接:家长可以通过游戏进行
幼儿园开学季,幼教专家送爸妈一
母亲逼4岁女儿每天拿刀做菜原因
儿童多动症的饮食调整
幼儿园宝宝冬季穿衣指南
猜你喜欢
“单独二胎”孩子争宠问题不容忽
爸妈可以犯的3个早教错误
不要吝啬给予宝宝的爱
钻爬蹦跳益智力
如何帮助宝宝说话更流利
沙、水游戏--全方位启蒙乐
破解宝宝心中八个“小秘密”
如何为孩子选择音乐和歌曲
婴儿都喜欢有眼睛的玩具
宝宝“恋物”是不是病态?
1岁前的孩子也会有压力
养育男孩和女孩有何差异?
开学季,拼的就是“娘”
孩子多认字不如多认人
让玩具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孩子头三年影响一生这些早教误区
孩子生命中不能够承受的痛
孩子多大可以学跳舞?
怎样同5—8个月的婴儿作游戏
如何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自卑妈对孩子有三危害
父母11种行为让BB自信全无
孩子“性格”也会慢慢长大
六种育儿错误毁孩子一生
不同血型宝宝的智力培养方略
让宝宝爱上涂鸦的五大步骤
如何激发2岁宝宝的好奇心
十二星座宝宝梦想之“最”
儿童视力标准
幼小衔接:教为先?养为先?
影响孩子一生的15个细节
我们的未来掌握在孩子手上
学会让孩子爱你
边走边读
6中音乐启蒙智力的方法
孩子手淫怎么办?
父母要如何看待双语教育
打造美丽宝宝的小窍门
不参加早教班会输在起跑线上吗
德国父母热衷讲睡前故事
不被妈妈爱的孩子(图)
美国孩子如何过寒暑假?
亲子:不要讲儿语或重叠语
宝宝早教的几种方法
早教,10大误区须警惕
12种非专业玩具让BB爱不释手
用阅读点亮孩子的梦想
宝宝刚学步,约束有技巧
家长,你有“教育焦虑症”吗?
3岁前幼儿不宜学习“多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