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碰”事关礼貌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不要碰”事关礼貌

“不要碰”事关礼貌

2015-12-03

最近,公司的华人同事聊天,谈到了中美两国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其中一位资深母亲分享了她的经验。

她的第一个孩子是爷爷奶奶在中国带大的。她回忆说,电视的画面上一出现金银财宝的镜头,他的爷爷奶奶常常会说:“大宝,快去,快去抓一把出来!”她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在美国,由于工作忙,从小就送幼儿园。她说美国的幼儿教育中,她印象最深的有一句话:“Don’t touch”(不要碰)。看到喜欢的东西,孩子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伸手去抓,但美国的家长和老师常常在孩子出手之前,蹦出一句严肃的“不要碰!”她的第二个孩子就是听着这句话长大的,她总结说: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细节的潜移默化,细节不一样,孩子的性格品质就会不一样,她家的老大就是要自私一些。

当然,孩子性格品质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仅凭一例难下定论,但她观察到的细节还是获得了在场同事的认同。我在中国长大,对长辈看电视时调侃“快去抓一把出来”这样的场景,颇有似曾相识之感。如今,我在异国他乡生儿育女,经常要和美国的老师、父母打交道,确实发现“不要碰”是他们的一句口头禅,耳闻目濡,我自己也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乍听之下,“不要碰”是事关礼貌,但一细想,这是教育孩子尊重别人的财物所有权。不是自己的东西,即使喜欢,只要没有经过相应的允许,就不能碰,当然更不能去抢、去损坏或占为己有。在这样的日常教育和提醒之下,尊重他人及其物品,就会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习惯。再往深想,这种家庭教育和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法律意识是不是也有关系?现代社会的基本常识告诉我们,尊重所有权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的重要基础。

这次讨论也令我联想到另外一次和华人朋友的对话。他们感到,关于诚实的重要性,在中美两国家庭教育中的地位也明显不同。中国家庭对于诚实的教育,容易流于口头和形式,而美国家庭对于诚实往往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还常常和宗教信仰挂钩。我的一位朋友,他的孩子出生在中国,七八岁时随他移民到美国。几年前,年轻人跃跃欲试,想去上海工作,被他一口否决。这位朋友最后跟我解释说:我是过来人,中国的情况还不知道吗?这边长大的孩子更实诚,不会撒谎,回去了,肯定吃亏。

这些观察和结论都是个人的经验,上升到群体和民族的层面是否成立,当然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社会,如果大家都更诚实、对他人的财物更加尊重,对不公正的现象敢于质疑甚至挺身而出,整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运行成本会更低、效率会更高。

对于两种文化之间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林语堂也有过类似的观察。他在《吾国与吾民》中写道,布朗的母亲在他临行时嘱咐他要“抬头挺胸,坦率回答别人的问题”,然而中国母亲与儿子分别时最多的嘱咐却是“不要管人家的闲事”。

这是70多年前的记录和观察,但时过境不迁,中国的家庭教育似乎还停留在老地方。现在是不是时候、应不应该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和反思呢?我们现在正在建设市民社会,家庭是一个人社会化最早也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家庭教育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成长和全社会的健康。有理由相信,有了更好、更健康的家庭教育,就会有更好的公民,有了更好的公民,就可以期待更好的政府和国家。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与““不要碰”事关礼貌”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不要碰”事关礼貌”还看
秋天出游,让孩子边玩边学!
宝妈必知,幼儿园能教会孩子的十
孩子遭遇了校园暴力怎么办?
幼儿园不是万能的家长必备功课你
主要看气质:不同气质宝宝的养育
猜你喜欢
体商,宝宝健康成长的基石
孩子上早教要防被“忽悠”
伊顿蒙台梭利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BB的“爱”不可替代的小日子
教育孩子失败的原因
儿童成长不可缺少运动
如何让宝宝感受音乐节拍
开发幼儿智力谨防三误区
儿童智力认识的三大误区
日本培养天才的13绝招
孩子的玩具,不要太复杂
注重提高孩子“体商”
儿童学英语启发兴趣更重要
应试教育让孩子累死在起跑线
别忽略宝宝体商培养敏感期
埋没聪明宝宝的4大误区
涨姿势:男孩节的习俗你造吗?
走出孕育“神童”的误区
“限时隔离”的教育能不能用
早教误区,家长你有木有?
论“孔融让梨我不让”对与错
宝宝才艺怎样培养
10本,可以“玩”的图画书
教你如何读懂婴儿的肢体语言
教育路上你是第几层父母?
世界名人与蒙台梭利
让宝宝在家即可拥有全英语环境
中国家长的4大早教误区
美术班害了孩子吗?
让1岁的宝宝疯狂爱上英语
避开家庭教育中的“坏苹果效应”
让孩子吃苦受累的好处有哪些?
宝宝认字,怎样教才是更好
瑞典幼儿园里的“强盗逻辑”
依赖书本将扼杀孩子创造力
隔代教育必须纠正的那些误区
常见的错误育儿用语
早期教育注意四个误区
玩具噪音会损伤宝宝听力
幼儿英语学习窍门先游戏后开口
电子产品让孩子很受伤
最好不要让婴幼儿看电视
5个特征说明孩子被宠坏了请立即
家庭教育父母要不要统一战线?
早教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什么要进行
男宝女宝大不同做合格的“守望者
脸型也能反映宝宝智商
宝宝扔摔玩具也是学习
三个爸爸的育儿经
国外教育的成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