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最有益的亲子关系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对孩子最有益的亲子关系

对孩子最有益的亲子关系

2015-12-02

亲子关系,通俗地说,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的想象中,由血缘关系决定的亲子关系应该是最温暖和亲密的,然而生活中的现实常常使人很无奈。最近,同时有几位朋友向我诉苦:自己和孩子的关系不好,孩子不和自己交心等等;这些朋友的孩子都正处于青春期的年龄,是反叛性比较强的时期。简单询问这些朋友的育儿经历就能得知: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大多是以前埋下的隐患: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没有意识到应该和孩子建立一种健康的亲子关系。什么样的亲子关系才是健康的呢?亲子关系的质量对孩子的成长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亲子关系是人一生中最早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是孩子与其他人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在儿童心理学里有个很重要的概念依恋,说的就是婴儿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依恋指的是儿童与母亲(或替代母亲的照料者)之间形成的强烈的情感联系。通俗地说,就是孩子希望时刻和自己的妈妈待在一起,不愿和妈妈分离,分离会使他们感到痛苦和不安;对于母亲来说也一样,不愿和自己的孩子分离;这是个双向的关系。由于孩子是更弱小的,所以研究者更多地关注了婴幼儿对母亲的依恋,发现了依恋的形成对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艾恩斯沃斯通过观察和分析婴儿在陌生情景中的行为表现, 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分为三种类型:

(1)安全型依恋(secure attachment)。这类儿童,母亲在场时能愉快地游戏和探索, 母亲离开时他们会出现不良情绪,例如哭闹、不安等, 但母亲回来后很快又恢复平静。他们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 能顺利地与陌生人交往。

(2) 回避型依恋(avoidant attachment)。这类儿童,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对他们的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他们也并没有表现出消极情绪,研究者认为,实际上这类儿童还未形成对人的真正依恋。

(3)抵抗型依恋(resistant attachment)。这类儿童似乎离不开母亲,母亲离开时他们极度痛苦,但母亲返回后,他们又表现出矛盾心理:既想寻求与母亲的亲近,又在母亲亲近自己时生气地拒绝和反抗母亲,表现得很矛盾。

婴儿为什么会对母亲形成不同类型的依恋?这主要和母亲对待婴儿的方式有关。比如,婴儿饥饿哭泣的时候,如果母亲总是能够及时出现并给予食物,那么婴儿就会对母亲产生安全型的依恋,知道母亲会在自己需要的时刻及时出现;如果母亲情绪好的时候才给予婴儿很好的照料,情绪不好的时候会忽略婴儿的需要的话,婴儿对母亲就很可能产生抵抗型依恋,因为他们不知道母亲会怎么对待自己,是冷漠的还是热情的?婴儿完全不能确定。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三种依恋类型的婴儿长大后的个性和行为有不同的特征和表现:回避型依恋的儿童易成长为具有反社会性和攻击性行为的人,他们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轻易违反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而不会有良心的不安;抵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表现出退缩性行为,遇到不适应的环境就回避和退缩,例如:不积极与人交往,学习不主动等;只有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其人格和社会性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可见,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亲子关系的质量就对儿童能力的发展、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开始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么,什么样的亲子关系是对儿童发展有益的呢?

研究者做过大量的研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处于问题家庭,例如时常吵架的家庭、暴力家庭或离婚家庭的儿童,其出现行为问题的比例远远高于和睦家庭的儿童。研究者通过比较问题家庭和和睦家庭的特点,总结了对儿童发展有益的亲子关系的特点:

温暖、和谐的家庭气氛。

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能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如果在温暖、轻松的家庭气氛中成长, 儿童容易形成乐观而平和的心境, 能与他人友善而积极地相处;反之,在紧张、不和谐的家庭气氛中, 儿童没有安全感、缺乏信任感, 容易产生敌对心理, 导致他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 容易形成多疑、猜忌的性格, 很难与他人和睦相处。

亲子之间平等的关系。

这里的平等指的是精神上的平等。实际上,当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显然是处于强势地位的:孩子缺乏自理和独立的能力,缺乏自我意识和是非观念,这些都要通过与父母及其他人的交往来逐步获得的。父母的性格特点,父母的生活经历,父母的学识,这些都是孩子不能选择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父母的影响孩子只能被动地接受。

给予孩子精神尊重的父母,才能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例如,当婴儿因为饥饿或孤独而啼哭时,母亲不会因为自己情绪低落或忙于其他的工作而对婴儿的需求置之不理或反应迟钝;当然,也有母亲因为讨厌婴儿的哭声而故意忽略孩子的生理、心理的需求。父母如果没有对孩子给予充分的尊重,是很难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需求保持持续的耐心的。例如下班回到家,当孩子要求父母给自己读故事时,一些父母会说:孩子,妈妈累了一天了,你自己去看动画片吧。尊重孩子的父母,也会尊重孩子的需求,重视与孩子的沟通,例如可以对孩子说:妈妈现在刚到家,需要做晚饭了,吃完了饭我们一起读故事,好吗?

父母学习和了解孩子成长的特点和发展的需求。

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成人有很大区别,而且他们还处于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期,所以,只有了解孩子的特点才能理解他们的行为。3、4岁的孩子常常会出现说谎行为,为什么呢?不是因为他们品质不好,而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水平就是处于这样一个阶段:不能区分现实和想象。如果批评这些孩子:说谎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你怎么说谎呢?孩子的自我概念里就可能出现这样的概念我不是好孩子,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他把自己归为不是好孩子的群体,就会在语言、行为上也学习这个群体的特点。

了解和理解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幼小的时候能够给予他们充分的呵护和照顾,而在孩子需要锻炼能力的时候会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机会,这样的父母不会漠视孩子也不会过度保护孩子。

父母为孩子树立行为模仿的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塑造孩子的第一课堂。在这个课堂上,教师不能只靠说教呀,刚对孩子说完不能躺在床上看书!,回到自己的房间就躺着看电视了;要求孩子整齐摆放自己的玩具,父母却随心所欲地乱摆乱放这些隐性的教育比口头上显性的说教,对孩子的影响更显著。要求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首先要做到成为那样的人!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绘本活动《晚上》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与“对孩子最有益的亲子关系”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对孩子最有益的亲子关系”还看
不同阶段,宝宝为什么会发脾气?
生后30分钟吸吮乳头好处多
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多来自父爱的影
家教要以“成人”为主要目的
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猜你喜欢
让孩子们学画画的六大好处
我爱五彩斑斓——色彩敏感期
13则适合6-8月宝宝智力开发
父母千万不能孩在子闹情绪时做的
宝宝成功入园3个难关要攻破
妈妈不识字,也能辅导女儿成优等
上班族父母的育儿误区
宝宝专注力不好?很大程度上是你
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妙招
宝宝游泳的七大好处
使宝宝左右脑齐开发得五款小游戏
中医教你用按摩治疗宝宝呕吐
宝宝冬季经常外出的益处及户外运
怎样提高宝宝睡眠质量我来教!
冬去春来,宝宝饮食须知
那些标准判定儿童心理是否健康
提升孩子记忆能力的三大方法
【育儿头条】如果你的孩子是下一
如何让瘦小的宝宝变成健康的胖小
胎教也要从“心”开始!
宝宝出生了!史上最牛生娃报喜短
专家解析:提高孩子的情商的方法
小孩早期智力开发心得归纳
哪些表现体现出幼儿心理健康?
压力还是自由?哪个才是适合宝宝
画画可以对宝宝有什么好处
10种小玩具帮助宝宝开发潜能智
3岁宝宝该如何教育?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春季入园到底要不要?
3-5月生长速度最快这样可让孩
怎样培养一个思维敏捷的宝宝
幼儿学数学的好处
学小提琴之前必须了解的五件事
你为什么不允许孩子哭?
宝宝学走路的好方法
新手妈妈必学的三个诀窍
做到这些让宝宝春季顺利入园
100首让孩子聪明又伶俐的绕口
宝宝语言能力的培养方案
别再指责轩轩——聊聊婚姻敏感期
列举学步车的六大危害
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的五注意事项
5个游戏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家长的那些行为会影响孩子
如何让宝宝整夜安睡
父母管得太多,形同心理上的“谋
李湘晒女儿作业照王诗龄写名字字
本周热议:田径世锦赛:中国健儿
节后入园十不问轻松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