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2015-12-02

快感是靠不住的,幸福感才靠得住。父母不仅要奉送给宝贝快乐,更要培养宝贝感受幸福的能力。

1、积极应答而不立即满足

1岁以内的宝贝属于感觉型、冲动型的,他有什么要求不会用语言表达,通常就用哭声表达自己的生理需求以及渴望妈咪关注和爱的需求,而在成人文化里,哭声是难过痛苦的信号,怎么能让宝贝难过痛苦呢?妈咪就在身边,随时都能响应宝贝的呼唤,于是宝贝的哭声越少就越增强妈咪的成就感,1年多以后,妈咪就纳闷了,宝贝怎么那么缺乏耐心、那么不擅长等待呢?怎么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呢?可别总以为宝贝天生就是这脾气,其实,主要因为你一直就在培养他的急脾气。

如果用延迟满足的方式,宝贝的耐心和脾气就会锻炼得好多了。当宝贝用哭声召唤你吃奶的时候,你远远地用声音答应着:妈咪就来了--你踏踏的碎步告诉宝贝你马上就到,到了之后你拿着奶瓶再跟宝贝聊两句:宝贝饿了,该吃奶了!宝贝吃奶,白白胖胖。这样可以拖延几秒钟以培养他的延迟满足能力,而且简短的哭声也锻炼宝贝的肺活量。这是积极应答宝贝的最好方式。二话不说、立即满足是充满爱心但缺乏教育用心的方式,而消极冷淡、对宝贝的应答不理不睬则是爱心妈咪永远都不会做的事情。

2、拒绝而不惩罚

2岁左右的宝贝懂得一些事理了,身体运动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于是他可能要尝试一些方式来挑战妈咪的爱心和耐心,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益,可有些方式是不安全、不礼貌甚至蛮不讲理的,妈咪一定要拒绝宝贝,但是拒绝不等于惩罚。研究发现,惩罚也能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但不是自我延迟满足能力,而是外在延迟满足能力。即大人在眼前的时候,为了逃避惩罚带来的不安,便在表面上服从大人,大人一走,他就恢复原样了。自我延迟满足能力是宝贝内化了大人的要求,变成安心和乐意控制自己的行为规则,所以大人不在身边,他也知道应该怎么做。

拒绝就是明确坚定地告诉孩子不,同时提示他更好的行为规则和方式,惩罚则是对宝贝所犯的错误本身特别关注,用大声训斥、打屁屁或者打手等方式使自己得到发泄、使宝贝感到害怕,但是问题本身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妈咪要把握好拒绝与惩罚的界限,让宝贝在拒绝而不惩罚的教育方式中滋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

3、维持和谐美满的婚姻关系

感受幸福的模式在家庭中是可以代代相传的。宝贝以后的生活内容将跟现在的爸爸妈妈截然不同,但是对生活内容的评价是幸福还是不幸福,亲子之间却有惊人的相似。有一项调查报告发现,妈咪感觉婚姻关系和谐的,宝贝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育得更好,这已经为宝贝感受幸福奠定了基础。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与“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还看
多夸孩子也能毁孩子
最毁孩子发展的父母四行为
早教不等于早期知识传授
十二招培养孩子乐观品质
管教孩子行为的16个对与错
猜你喜欢
顺应婴幼儿从依恋到独立的规律
告诉你孩子的七个底线
美国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
美国人是怎么带孩子的?
揭秘:宝宝爱打人的3大根源
怎样教会孩子善解人意
婴幼儿也会精神抑郁
依恋行为有利孩子心理健康
培养自控能力,不同年龄宝宝区别
训练宝宝好奇心的N种方法
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宝宝的性格
宝宝缺少安全感有这些表现
3岁前宝宝必须纠正的性格
夸奖是提升孩子自信的良言
潘多拉效应的早教启示
孩子不快乐,你能读懂吗?
六招帮增强孩子自信心
发展儿童同情心
哪些声音给会给婴儿安全感
妈妈太强势,影响孩子性别取向!
宝宝的心理压力如何缓解
怎样防止孩子产生过分依恋?
如何让宝宝学会“不认生”
婴儿生来就会"吃醋"
幼儿时期的6个情感需要
孩子欺软怕硬怎么办
母爱可改变婴儿的性格和心理
要孩子听话,请先处理好他的情绪
父母不要忽视宝宝的自我和自尊
用心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
宝宝比较内向该怎么办?
常挨打的孩子易心理变异
“恋物症”不能说断就断
做好六件事改善宝宝害羞
孩子害怕时家长怎么做
宝宝成长过程中真正的快乐
尊重宝宝创造的童话世界
过分疼爱易引起宝宝心理障碍
抓住儿童性教育的5个关键期
快速的时代,更需要“慢养”孩子
伤害孩子心理的牢骚话
宝宝的阅读习惯从可以竖起头起
给孩子添点耐性
缺乏耐性孩子的特征
儿童孤独症早期识别
孩子哭闹到底该不该抱?
莫忽视孩子的成长烦恼
让爱从小充满孩子的心灵
孩子的喜怒哀乐,家长你读懂了吗
独立意识要从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