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年龄段培养孩子的好性格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分年龄段培养孩子的好性格

分年龄段培养孩子的好性格

2015-12-02

学龄前儿童的性格培养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0至2岁、2至4岁、4至6岁,每个阶段的发展重点是不一样的。

分年龄段培养孩子的好性格1

0至2岁

这个阶段是培养信任感、安全感的关键期。如果发展得好,在性格中就能有希望、乐观、自信的品质;发展得不好,则会形成悲观、多疑、敏感、自卑的性格特点。

2至4岁

发展得好,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负责,自控与自豪感。发展得不好容易使孩子产生失控、害羞感、自我怀疑、苦恼、自尊低等。

4至6岁

如果孩子表现出的主动探索行为受到鼓励,孩子就会发展出主动性,为他将来成为一

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有目标的人奠定基础。

怎样培养孩子好的品质?

0至2岁:该阶段是培养孩子的信任感、希望感的关键期,母亲是最重要的教育者,不是靠语言,而是行动。孩子饿了,母亲能及时喂奶;孩子大小便了,母亲能及时更换;孩子想动了,母亲也跟着动。总之,此时的孩子能心想事成,不长时间感到痛苦,他就会信任世界、母亲和他人。如果他的需求总不能及时得到满足,渐渐就会产生绝望感、悲观感、多疑、自卑等。

2至4岁:培养自主性和主动性的方法原则一样,就是让孩子做他想做的任何事,同时设置底线,就是什么事可以做,

做得什么程度可以被接受。让孩子为所欲为的目的是让他们的天性得到释放、潜能得到发挥。当然,父母也要设置界限,哪些事是绝对不可以做的,如玩火、闯红灯,那些事是不能过度的,如吃东西不能吃太多、看电视不能看太久。

4至6岁: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发掘兴趣和天份,培养孩子的能力感,为勤奋、韧性和自尊奠定基础。如果孩子的探索心、独创行为和想象力被家长笑话,那么孩子就会形成内疚感,逐渐失去自信心。如果孩子被管教控制得太严,孩子会逐渐失去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欠缺创造力和目标。

不过最应该注意的一点是:管教孩子永远都应该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几乎99%的失败管教都是亲子关系没有建立好。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答案是,用孩子最喜欢的爱语去爱他(她):身体接触、赞美与鼓励、共享的时间、礼物。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与“分年龄段培养孩子的好性格”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分年龄段培养孩子的好性格”还看
生后30分钟吸吮乳头好处多
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多来自父爱的影
家教要以“成人”为主要目的
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如何让孩子在等待中不焦虑
猜你喜欢
怎样教会孩子善解人意
宝宝缺少安全感有这些表现
哪些声音给会给婴儿安全感
亲子不应忽略“心理抚养”
宝宝5大人际交往难题
尊重宝宝创造的童话世界
妈妈太强势,影响孩子性别取向!
孩子害怕时家长怎么做
美国人是怎么带孩子的?
抓住儿童性教育的5个关键期
揭秘:宝宝爱打人的3大根源
婴幼儿也会精神抑郁
做好六件事改善宝宝害羞
如何让胆小的儿子变胆大?
常挨打的孩子易心理变异
夸奖是提升孩子自信的良言
过分疼爱易引起宝宝心理障碍
顺应婴幼儿从依恋到独立的规律
培养自控能力,不同年龄宝宝区别
父母怎样调教个性软弱的孩子?
快速的时代,更需要“慢养”孩子
要孩子听话,请先处理好他的情绪
依恋行为有利孩子心理健康
家教过严孩子易患强迫症
让爱从小充满孩子的心灵
父母不要忽视宝宝的自我和自尊
如何让宝宝学会“不认生”
7-8个月宝宝都有哪些心理特征
美国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
六招帮增强孩子自信心
宝宝怕生妈妈该如何应对
让孩子克服怯生的游戏
告诉你孩子的七个底线
缺乏耐性孩子的特征
孩子的喜怒哀乐,家长你读懂了吗
用心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应注意十点
母爱可改变婴儿的性格和心理
发展儿童同情心
“恋物症”不能说断就断
3岁前宝宝必须纠正的性格
幼儿时期的6个情感需要
给孩子添点耐性
爱哭闹宝宝的心理解读
孩子不快乐,你能读懂吗?
孩子欺软怕硬怎么办
儿童孤独症早期识别
怎样防止孩子产生过分依恋?
3种行为危害儿童心理发育
莫忽视孩子的成长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