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最佳的奖励方式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家长对孩子最佳的奖励方式

家长对孩子最佳的奖励方式

2015-12-02

对孩子恰当的行为给予正面的鼓励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维持这一行为,表扬和赏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并能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奖励是对一个行为的回报。有时候行为的回报是发自内心的感觉。比如,孩子奔跑跳跃,乐此不疲,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很开心。他们喜欢画画或玩拼图游戏,是因为这些游戏乐趣无穷。有时候行为的回报是外人给予的。这种外界给予的回报或奖励可分为三大类:社会性奖励,如,微笑、注意、表扬、拥抱等。物质奖励,如,食品、礼物、钱等。特权或活动,如,去动物园、允许多看半小时电视、去麦当劳吃饭等。

当家长使用奖励时,最好优先考虑社会性奖励。因为,这种奖励不增加经济负担,不过于正式,而且对孩子有着长久的心理裨益。对具体行为或品质的表扬,能够帮助孩子发现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另外,社会性奖励的经常使用能够使得家庭氛围温馨、和睦,充满信任,对孩子内化规则、自觉改进行为最有好处。家长需要弄清楚,孩子最喜欢哪种社会性奖励,有的孩子喜欢被亲吻、拥抱,而有的孩子则喜欢口头表扬。针对孩子的喜好,给予他最在乎的奖励,效果会更好。

当孩子刚建立一种良好的行为时,家长需要在每一次这样的行为出现后,及时给予奖励。等到这种行为习惯已经稳定,家长可以间歇性地给予奖励。

阿哲开始记得把外衣挂到自己房间衣架上时,妈妈每次都表扬他。渐渐地,阿哲养成了习惯,妈妈只有在他一脱下外衣就立刻放回卧室时才表扬他。

表扬

家长使用表扬等社会性奖励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看着孩子的眼睛。直接的注视表示你在郑重其事地夸奖孩子,使孩子感到自己和自己的行为意义很重大。

(2)距离孩子近一些。近距离的表扬影响力更大。

(3)微笑。有时候微笑本身就是奖励。当你用语言表扬孩子时面带微笑,可以让他感受到你内心的喜悦。

(4)表扬具体的行为。使用我语言。告诉孩子你对他的什么行为感到高兴,如,我很高兴你自己修好了玩具。而不是泛泛地说你真聪明。当孩子帮了你的忙,哪怕很小的事,也要记得感谢他们。孩子知道你在关注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就会加倍努力。

(5)把焦点放在孩子的行为上,而不是孩子本人身上。有研究者将表扬分为三种:a。过程指向的表扬,即肯定孩子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努力,如,你跟小朋友合作得很好。你很用功。b。结果指向的表扬,即夸奖孩子的成果,如,你画的画真好看。你考了100分!真不简单。c。个人指向的表扬,即对孩子品质的评价,如,你真乖。看你多聪明!研究发现过程指向的表扬最有助于孩子恰当评价自己,正确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从而增强能力和信心。

(6)表示对孩子的爱。家长的肢体语言,语气声调能够加强表扬的作用,使孩子感到被珍爱。但注意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调节你表达爱的方式。

(7)及时给予奖励。行为发生后,奖励越及时越有效果。

有时,单用表扬不能起到效果。某些情况下,不管家长表扬与否,孩子都拒绝做某件事。比如,小鲁不喜欢数学,家长怎么鼓励,他也不努力学。这时,家长可以结合使用物质奖励和特权与活动奖励。应用代币法或积分法,都能有效刺激孩子的行为改变。

积分法或代币法

这是家长设立的一种奖励机制,孩子因良好行为而得分,比如,打扫房间(每天4分),收拾桌子(每餐2分),按时回家(每天3分)等。积满一定分数可以获得物质奖励或活动奖励,比如,积满20分,可以得到一个新玩具,40分,可以去游乐场。

四五岁的孩子可能更喜欢代币的形式,代币也就是自制的钱币。代币法的其原理与积分法是一样的,但更实物化,更有趣一些。比如,准时吃饭可得到1分代币,收拾玩具可得2分代币,要得到一个冰激凌的奖赏需要攒足6个代币。孩子可以把代币存放在透明的塑料容器里,随时可以看得见自己的进步和即将得到的奖励。

8岁的苏苏经常将衣服、玩具、图书满屋乱扔,她的父母采用了自然结果法,毫无收效。要她做家务时,她也经常磨磨蹭蹭,父母经常唠叨、训斥也没用。后来苏苏的父母试着使用了积分法,两个星期内,苏苏的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使用积分法和代币法时,家长应随着孩子行为的进步调整积分的制度。当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已经建立后,家长可以提高获得奖励的分值或降低每个行为获得的分值。比如,一次外出活动由30分提高到40分或打扫卫生由4分降到2分。当孩子的行为问题已经彻底解决后,这种奖励措施也该逐步撤消,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减少对外部约束的依赖,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觉性、自制力和独立行为能力。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物质奖励变成贿赂。当你因孩子不愿服从要求而不断增加奖励数额时,就成了贿赂。在一段时间内,家长应该坚持一贯的原则和奖励制度。另外家长给孩子的物质奖励不宜过多,也不宜价值过高。把物质奖励当作社会奖励的辅助措施,注重精神鼓励,才不致将孩子培养得惟利是图。家长还需记得这样做的宗旨是帮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给自己省心省事。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中班综合活动《下雨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与“家长对孩子最佳的奖励方式”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家长对孩子最佳的奖励方式”还看
比培养神童更为重要的事
三方法让哄宝宝睡觉变轻松
怎样预测孩子能长多高?
“伪娘时代”应如何养儿子
10个亲子游戏提升宝宝记忆力
猜你喜欢
童谣:阳山头上一棚鸡
教你如何给1-3岁BB挑选书籍
用“捉鱼法”教孩子阅读
给孩子重复讲故事父母别嫌烦
0-8岁主题阅读开展策略
童谣:卖豆腐
童谣:急急修
童谣:雨来了
童谣:捏角角
宝宝断母乳之前该做到这8点
童谣:燕儿燕儿
警惕学步车带来的“揠苗助长”
童谣:贴花啦
幼儿听故事的好处有哪些
童谣:太阳出来
父亲在亲子阅读中很重要
以什么心情给孩子读童话
一定要给孩子说的几个小故事
童谣:万寿山
童谣:蝉子叫
老人喂养宝宝的11个误区
童谣:裹馄饨
不同阶段,宝宝为什么会发脾气?
你的孩子有阅读障碍吗
童谣:肚里饿
春季宝宝常见病!亲们要注意啦!
童谣:什不闲儿
如何培养小孩子的阅读习惯
童谣:布娃娃
童谣:小孩儿
童谣:一旋金
童谣:卜隆冬
让孩子爱上睡前阅读
童谣:杨柳青
早教机三种错误打开方式
童谣:胖咕囵墩儿
童谣:大雪纷纷下
别让识字成为BB阅读的障碍
童谣:你放炮仗我放鞭
童谣:椿树王
河边的小田鼠
妈妈给宝宝讲故事的窍门
带宝宝看病的必备物品清单
童谣:种西瓜
童谣:小妹别生气
以孩子的阅读能力为出发点
和BB一起读童话书的四要点
做好1岁宝宝的早期阅读
啥时候开始培养阅读好习惯
宝宝早期阅读常见6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