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女动粗,新爸产后也抑郁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对幼女动粗,新爸产后也抑郁

对幼女动粗,新爸产后也抑郁

2015-12-01

这几天,北景园景荣社区一业主群里,大家都谈论一件事,一个爸爸动手打自己才4个多月的女儿。

下班一进家门,就听我妈说这事,宝宝的半张脸被她爸爸打肿了,跟面包似的,我妈看到孩子,都想掉眼泪。业主群里有人这样说道,我也是孩子的爸爸,如果我遇到这个男人,一定扯住他的衣领,好好问问他,怎么做爸 爸的!

宝宝脸上印着五指扇

有个爸爸打4个月的宝宝耳光。北景园景荣社区的业主群里,很多年轻父母,交换着各种各样的故事版本。

网友燕说:星期一早上,我婆婆亲眼看到被打的女宝宝,孩子左边脸上,很明显有个五指印,红红的,一直延伸到耳根下。她外婆抱她到小区里的小公园玩,很多人都看到了。

网友东阳人说:我带儿子在楼下散步时也看到了,大家劝孩子外婆赶紧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她爸爸下手这么重,搞不好孩子耳膜被打穿,长大了,听力受影响。

网友快乐老家说:那打女儿的爸爸,听说是杭州郊区过来的,听说他是独养儿子,36岁,老婆不是杭州人,可能是嫌弃老婆生了个女儿,没生儿子。

网友LL在群里说:据说,是两口子打架。男的总是找刚出生的女儿出气,打了几次,这次特别严重。

网友舟舟说:我家老头子也跟我说起这事,听说孩子被打后,爸爸带着她到儿保去看医生。爸爸被医生骂了一顿。

网友虫在群里说:嗯,昨天,孩子外婆说了,说她女儿要和女婿离婚,结果,那男的怕了,承认错误,还说以后不打孩子。

亲属透露全过程

昨天上午,记者去了北景园。

在业主群里所说的那个小公园里,有很多带小孩的老年人聚在一起聊天。有个爸爸打4个月的小孩?是有这个事!老人们异口同声。不过,很少人见过孩子爸爸本人,倒是孩子外婆,经常带着孩子出来散步。

在场一位姓叶的大妈说,她曾问过被打宝宝的外婆为什么她爸爸要打她,听她外婆讲,宝宝一生下来,还没满月,爸爸就打过她,两个多月时,又打过一次,连这次,已经第三次了。这个爸爸,实在过分。

经过多方打听,这个宝宝家中的一名亲属向记者说了事情经过。

事情发生在上周日晚上。那天晚上,突然下起雷阵雨。宝宝妈妈下了夜班,骑电动车回来。她想把电动车推到地下车库,就喊宝宝外婆下楼帮忙。当时,宝宝已经睡觉,家里就爸爸一人。等两人回到楼上,就见宝宝在床上哇哇大哭,脸上红红的,她爸站在床边,不吭声。孩子被打,当妈妈的,肯定心疼啊,她和老公怄气,第二天一早,眼睛红红的去单位。至于,爸爸为何动手打孩子,该名亲属表示不便说明。

专家

新爸爸也会有产后抑郁

为什么会有年轻爸爸对襁褓中的女儿这样动粗?

其实不仅是新妈妈,新爸爸也会有产后抑郁症的。下城区妇幼保健医院副主任医师朱旭红说,她一直在做产前检查和产后回访工作,常常和年轻父母打交道。

不过北景园的这位爸爸,确实情况特殊,朱旭红表示这位爸爸可能需要心理疏导。

杨先生的女儿一周岁,他已懂得与女儿建立亲密关系。他推荐新手爸爸多看两本育儿书《育儿大全》(美国。西尔斯著),《育儿百科》(日本。松田道雄著)。

打宝宝的爸爸,只能说是个案,很多爸爸乐意当奶爸的,我从《育儿大全》学到一个爸爸给孩子喂奶的招数:我女儿还是小宝宝时,我一下班,就脱去外衣,让孩子躺在我的胸口上,胳肢窝底下夹了一个奶瓶,像妈妈给孩子喂母乳那样,给女儿喂奶。这样的过程,当爸爸很享受。

一般父母不至于对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大打出手。或许打宝宝的爸爸,心理上存在亚健康。

几个方面分析其打宝宝的动机:

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作祟,产生压抑、郁闷的情绪,出现讨厌甚至憎恨宝宝行为;

婚姻家庭生活是否不如意,比如妻子太过强势,导致丈夫把孩子当出气筒;

在爸爸的成长过程中,可能有过特别经历,如从小受父母棍棒教育,形成人格特质,成人后,容易对自己的子女动粗。

这个打宝宝的爸爸接受心理干预治疗,他身边的亲戚和朋友应该多关心和帮助他,而不是一味责备,如果任由发展下去,继续出现这样的行为,可能会上升为虐待儿童。她提醒,年轻人步入婚姻殿堂后,对夫妻相处之道、家庭和睦关系维系等,须要终身学习。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与“对幼女动粗,新爸产后也抑郁”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对幼女动粗,新爸产后也抑郁”还看
当上爸妈一切都变了
早教不能“急功近利”
从生理养育到精神养育
和爸爸做游戏的4个好处
智慧引导:BB成长的隐形翅膀
猜你喜欢
别对孩子说“我们买不起”
前龄前孩子敏感期你留意了吗
解读80后育儿经:穷养还是富养
知道么?爸爸才是带孩子高手!
正确育儿,早期教育要“得法”
提升多元通知之音乐智能(下)
日本幼儿园里开始修炼分类精神
警惕!教育误区会阻碍孩子成长
生气是宝宝专属的情感生活
拒绝“填鸭”启蒙重在“四教”
孩子也需要“一个人”的空间
多元智能:音乐智能给孩子好气质
向左或向右,别和孩子较劲儿
早教的期望与焦虑
所有的母亲都应当是教育者
看外国爸爸的哄孩子绝招
外国孩子的“吃苦”教育
培养孩子,父母可以各显神通
关于婴儿之间独有的交流方法
孩子早教家庭需谨防四大误区
惊讶!6个月的宝宝开始学外语?
孩子爱说谎是智力在增长?
独二代:把孤独消灭在起跑线上
过度挖掘可能把孩子教傻
可以让孩子打破的10条规矩
中国的“隔代教育”问题
“蒙氏教具”开启幼儿智慧大门
现有的早教班存在3个误区
难于说教就请试试“暗示”教育
面对危险,如何教孩子自救?
残缺家庭警惕孩子“父母化”
孩子的“底线”雷区您知道么?
0-6岁宝宝的早教要点
宝宝经常听音乐容貌将会变美
低龄入学是否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你知道玩具的教育奥秘吗?
别用孩子弥补自己的人生缺憾
家长请给孩子一些选择权利
多元智能里的“音乐智能”
蒙台梭利的教育经历
别让“战争”在孩子的心灵投下阴
新生儿具有5大神奇“本领”
“起跑线”渐成多元成才的误区
“十字经”助父母树立威信!
孩子爱告状,你该怎么办?
怎样避免家长走进早教误区
教育奉行“富爸爸、穷孩子”
盲目比较:孩子多元成才的杀手
不要这样教宝宝“分享”!
孩子该先学拼音?还是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