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防做个不讲理的家长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不防做个不讲理的家长

不防做个不讲理的家长

2015-02-03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讲道理,孩子有什么不好的苗头,喋喋不休,苦口婆心,大道理讲个不停,可是收到的效果却微乎其微。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妨做个不讲理的家长。

孩子天生不懂事?

有位家长说她7岁的女儿特别逆反,不让做什么就偏去做,她经常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道理,孩子却不听,惹得她常发脾气。她知道打骂孩子不对,但不知该怎么办。我让她举个孩子如何不听话的例子,她讲了这样一件事:

她家住公寓楼五层,没有电梯,走楼梯上下。最近女儿特别喜欢这样下楼:一条胳膊搭到楼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脚不用力地向下溜。妈妈不允许孩子这样做,说楼梯扶手平时没人擦,那样会把衣服弄脏磨坏。但再一次下楼时,孩子又那样,屡说屡犯,家长终于失去耐心,大发脾气。孩子当着家长的面不敢那样做了,却找各种机会偷偷地那样下楼,衣服袖子下面经常是脏脏的。

陈述完事情后,家长用失望的口气加一句:“我那孩子,天生就不如别的孩子懂事,我其实挺尊重她的,不知给她讲了多少道理,可她好像一句也不听。”

我对家长说,“你既然已经发现讲道理没用,那至少说明在这件事上,讲道理是不对的,发现不对,就应该立即停止。”家长一脸迷惑,情绪上略有抵触地问我,“讲道理不对吗?那该怎么教育她呢?”

我说,“很简单,回家找两块抹布,你和孩子一人一块,自上而下把楼梯扶手擦干净,既做了公益,又满足了孩子手脚并用下楼的乐趣,试一下,看看效果如何。”家长一听,恍然大悟,“对啊,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想到呢!我怎么就光想着给她讲道理呢?”

这位家长之所以没想到,应该在于她一直以来只注意了自己如何说得“有道理”,没去想自己做得多么没道理。就这件事,孩子不过是想变个花样走楼梯,家长却不体恤孩子,这么微小的一点童趣都不给孩子,对这么简单的尝试都不能容忍,这和家长所说的给孩子“尊重”就完全不搭界。天下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如果要孩子懂道理,家长首先要做得有道理,做得有道理,比说得有道理重要得多。

别一提改造,就把矛头对准孩子

“行不言之教”是传诵千古的经典教育方法,理论上人们都认可,可遇到问题时,大多数人的第一个念头总是如何劝说孩子,如何给孩子讲道理。

我经常收到这样的来信:年轻父母们详细陈述了老人带孩子如何包办溺爱,导致孩子有许多毛病,后面提出的问题却是:“这种情况下,我如何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改正缺点?”也有不少家长,他的孩子遭遇了学校老师的冷暴力,导致孩子厌学,家长不去想办法向学校反映,解决老师的问题,也不去做任何和老师沟通的努力,却来问我“如何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让孩子不再厌学”——这样奇怪的逻辑经常遇到,明明是成年人做得不对,伤害了孩子,却把改造的矛头对准孩子,指望动动嘴皮子,说点什么,就可以改善孩子的状态,这怎么可能呢?

人们对“讲道理”的偏好往往源于思维惯性。从小在家庭、学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会成为讲道理爱好者。在他们的经验和认识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就是告知与被告知的关系;所谓教育,就是“明白人”对“不明白人”说话。所以他们对孩子表示负责和爱,就是大事小事都要告诉他们如何做。不过,这种单边主义思维方式,最容易让人陷入教育困境中。

让孩子置身于“状况中”

当然,我们要教育孩子,但以大道理压人,强迫孩子接受来自家长口头的“道理”,这是在使蛮力,是思维懒惰和粗糙的表现,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问题之扣越系越复杂,越系越死。教育是门艺术,讲究的是简单和精巧。改变“讲道理”的思维定式,变通一下,效果可能会好得多。

有位妈妈,从孩子一岁半时,开始每晚给孩子刷牙,可小家伙怎么都不配合,任凭妈妈讲多少道理都没用,刷牙成了天天必打的战争,总是弄得双方都不愉快。后来,这位妈妈想了一个办法,孩子有一个很喜欢的小熊玩具,妈妈在晚上要刷牙前跟孩子说:“宝贝,小熊这么长时间没刷牙,牙疼了,长龋齿了,你帮它刷刷牙好吗?”孩子很乐意地接过妈妈准备好的牙刷帮小熊刷起来。给小熊刷完牙后,妈妈表扬孩子刷得好,并说:“小熊真乖,给它刷牙它配合得真好。”然后问孩子:“宝宝想不想让小熊看看你也很乖,也会好好配合妈妈刷牙?”孩子高兴地说好,史无前例地配合妈妈刷牙。这样几天下来,孩子再也不厌烦刷牙了。

还有一位家长,说他4岁的孩子有两个毛病,一是不听话,一是爱哭。问我怎么办。我让他举出最近的一个不听话的例子。

他说孩子这几天总是在晚上临睡觉前要下楼玩,无论家长怎么给他讲外面天黑了,小朋友都回家了,明天再玩之类的话,孩子都不听,就是哭着要下楼。

我说,你说的两个毛病其实是一个,可以一起解决。从今天开始,一切事情尽量听孩子的。如果他临睡前想下楼,你就辛苦点,抱他下楼,他想在楼下待多长时间,就待多长时间,在其他事情上也采取类似的做法。家长有些吃惊,很顾虑的样子,但回去还是按着我说的做了,结果让他意想不到。

他后来告诉我,当天孩子在临睡前又要下楼,家长没说什么,愉快地给他穿好衣服,带他下去。外面很黑,冷风嗖嗖的,楼下空无一人,他刚把孩子放地上,孩子就要他抱着回家。家长故意说既然下来了,多待一会儿吧,孩子说什么也不肯多待,说想回家睡觉。回家后,孩子一下变得很听话,让刷牙就刷牙,让脱衣服就脱衣服。此后其他的一些小事上,家长也都少说多做,尽可能倾听孩子的意见,结果孩子哭闹大大减少。

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把有效教育和无效教育区分为“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君子之学”是从耳朵进来,进入心中,传遍全身,影响到行为;而“小人之学”则是从耳朵进来,从嘴巴出去,只走了4寸长,所以难以影响到整个人。用思想家卢梭的话来说就是,“冷冰冰的理论,只能影响我们的见解,而不能决定我们的行为;它可以使我们相信它,但不能使我们按照它去行动,它所揭示的是我们该怎样想,而不是我们应该怎样做”。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了东西方先哲们的观点:从讲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间的距离可能很远。一个人能否接纳别人的观点,首先取决于情绪,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与“不防做个不讲理的家长”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不防做个不讲理的家长”还看
不同血型宝宝的教育方案
隔代教育的弊端
妈妈在这4点越懒,孩子未来越独
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办4句话不可说
幼儿的性别教育如何开展
猜你喜欢
我家宝宝要自虐?
灵活变通,教育孩子更轻松
职场妈妈育儿小窍门
父母千万不要这样夸奖孩子
谨防早期家庭教育误区
蒙特梭利方法论(二)──导师
妈妈的“哄骗”高招
蒙特梭利方法论(一)——设计环
解开心结看电视
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要
选择早教班的几大要素
欧美家教的四大法宝
HR儿童神经心理成套测验有什么
矫正丢三落四的招数
怎样解除儿童的厌学
蒙特梭利方法论(三)──教具
儿童偶像前十名除雷锋都是明星
如何发现和培养宝宝的才艺
婴儿期补充足量DHA,宝宝智力
学校类型对儿童学习成绩有什么影
如何预防儿童沉湎在幻想之中
从金宝贝早教看中西方育儿观念的
软弱宝宝的强大训练法
蒙特梭利九大发现
解读宝宝的面部表情
聪明宝贝再造智力最佳阶段
家庭缺陷对婴儿心理的影响
早教班课程体验谈
蒙特梭利感官教育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
理想的早教班是什么样的?
这些不是1岁宝宝的坏习惯
皮亚杰儿童的认知发展的几个阶段
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学习成绩有影响
职场妈妈育儿实用小窍门
让“蛋壳心理”远离孩子
走出“不打不成才”的教育误区
蒙特梭利给父母的话
如何对待儿童上课走神
蒙特梭利教具
怎样让宝宝的好奇更富成效?
导致儿童上课走神的原因是什么
让孩子学会欣赏别人
蒙特梭利感官训练
儿童考试紧张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别让被动成长毁了孩子主动性
什么是亲子沟通
专家谈:孩子做恶梦的成因及安抚
班杜拉的儿童心理学理论要点是什
如何培养宝宝的隐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