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

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

2015-12-01

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

陶行知

此书为东南大学教育科丛书之一,系近今中国出版教育专书中最有价值之著作。全书分12章,立家庭教育原则101条。前两章述儿童心理及普通教导法,为提纲挈领之讨论;后10章都是拿具体的事实来解释各项建议之涵义。

在这书里,小孩子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撒,从健康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的种种问题,都得了很充分的讨论。这些讨论对于负家庭教育责任的,都有很具体的指导。

书中取材的来源不一,但有一个中心,这中心就是陈先生的儿子一鸣。著者在《自序》中曾声明各项材料之来源,但未指明一鸣就是这本书之中心人物。倘使我们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读它一遍,就觉得这是无可怀疑的。一百多条举例当中,在一鸣那儿来的,就占了73条之多,其余的事实只可算为陪客。陈先生得了这个实验的中心,于是可以把别人的学说在一鸣身上印证,自己的学说在一鸣身上归纳。据他自己所说,我们晓得《佛戴之教育》(TheEducationofKarlWitte)(编者注:现多译为《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对于他研究家庭教育这个问题是很有影响的。佛戴小时通五国方言,9岁进大学,14岁得哲学博士,16岁得法律博士并任柏林大学教授,都是他的父亲大佛戴的教育理想之实现。一鸣就是陈先生的佛戴,《家庭教育》一书就当作《一鸣之教育》看也是可以的。

郑宗海氏的《序》文上说:“我阅过之后,但觉珠玑满幅,美不胜收,有数处神乎其技,已臻乎艺术的范域。”这种称赞并不过分。我现在要举一两个例来证明陈先生的艺术化的家庭教育。当他讨论游戏式的教育法时,他举了下面一个例:

今天(1924年4月18日)下午我手里拿着一只照相机,叫我的妻子把我们的女儿秀霞放在摇椅里。预备要替她拍照的时候,一鸣就捷足先登,爬到椅子里去,也要我替他拍照,我再三劝告他,他总是不肯出来。后来,我笑嘻嘻地对他说:“一鸣!你听着!我叫一,二,三;我叫‘三’的时候,你就爬出来,爬得愈快愈好。”他看见我同他玩,也很高兴地答应我。歇了一歇,我就“一,二,三”的叫起来,说到“二”的时候,他一只脚踏在椅子的坐板上,两只手挨在椅子的边上,目光闪闪地朝我看着,等到我说到“三”的时候,他就一跃而出,以显出他敏捷的样子。

一鸣3岁大的时候,陈先生要一鸣把东西玩好以后,整理好放在原处,一鸣不依,他就想了下面说的一个法子:

后来我对他说:“我帮助你一同弄。”我就“嗨嗬”、“嗨嗬”地叫着,替他整理起来;他看见我已经替他整理,也“嗨嗬”、“嗨嗬”地叫着,把书籍搬到他的书架上去了。

他讨论小孩子为什么怕,为什么哭的时候举了两个例,也可以显出他神乎其技的教育法:

我同一鸣(1岁零10个月)在草地上游戏的时候,他看见一只大蟾蜍,就举起手来向后退,并且喊叫说“咬!咬!”

我走过去,在地上拾了一根棒头轻轻地去刺着那只蟾蜍说:“蟾蜍你好吗?”后来他拿了我的棒头也去刺刺看,但是一触就缩回,仍显出怕的样子,但比当初好得多了。

有一天,我带一鸣(1岁零3个月)到东大附小去看小学生做戏。做戏的小学生们共有300多人,戏做得很好,观戏的人大家都鼓掌。在这个当儿,小孩子应当发生惧怕。但我一抱一鸣进门,就笑嘻嘻地对他说:“你看这里许多小孩子。”后来看见小孩子要鼓掌的时候,我就对他说:“我们也来拍掌。”他一听见小孩子拍掌,也就欢欢喜喜地鼓起掌来。

父母不会教养,小孩子不晓得要冤枉哭多少回。在这种家庭里面,小孩子早上醒了要哭,吃乳要哭,穿衣服要哭,换尿布要哭,洗脸要哭,拭鼻涕要哭,看见生人要哭,喊人抱要哭,讨糖吃要哭,跌了要哭,睡时脱衣服要哭,一天平均总得要哭十几回。估计起来全中国6岁以下的小孩子每年流的眼泪该有两万万斤。如果做父母的肯像陈先生这样细心教导儿童或是采用陈先生的教导方法,我敢说小孩的眼泪是可以省掉一万万八千万斤咧。

陈先生写这本书有一个一贯的主张。这个主张就是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中国家庭教育素主刚柔并济。父亲往往失之过严,母亲往往失之过宽。父母所用的方法是不一致的。虽然有时相成,但流弊未免太大。因为父母所施方法之宽严不同,子女竟至无所适从,不能了解事理之当然。并且方法过严,易失子女之爱心;过宽则易失子女之敬意。这都是父母主张不一致的弊病。陈先生此书所述各种教育方法,或宽或严,都以事体的性质为根据,不以施教育的人为转移。他和他的夫人对于一鸣的教育就是往这条路去走的。我们看他教一鸣,觉得他是个母亲化的父亲,姊姊化的父亲,但他从没有失掉父亲的本色。

这本书出来以后,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受些烦恼了。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著者既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此书,我愿读此书者亦务须用科学的头脑和母亲的心肠去领会此书之意义。我深信此书能解决父母许多疑难问题,就说它是中国做父母的必读之书,也不为过。这本书虽有许多贡献,但还是初步试验的成绩。有志儿童幸福者,倘能拿此书来做个基础,再谋进一步的贡献,那就更是我们所

希望的了。

(本文原题为《评陈著之家庭教育——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原载1925年12月11日《新教育评论》第一卷第二期。)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与“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还看
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多来自父爱的影
家教要以“成人”为主要目的
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如何让孩子在等待中不焦虑
李嘉欣重培养儿子EQ和责任感
猜你喜欢
怎样对付爱哭闹的孩子
谁在鼓励孩子“讨价还价”
夫妻VS亲子,孰重孰轻?
培养宝宝独立性的策略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孩子有心事体态告诉你
月龄不一样,早教大不同
妈妈太好强孩子反而没主见
四大暗示让孩子乖乖听话
改变三类害羞宝宝的良策
男孩与女孩养育几大区别
“隔代教育”的四种类型
国外家庭教育孩子40条法则
多夸孩子也能毁孩子
5招巧对宝宝"餐厅兴奋症"
模仿秀让内向女儿开朗了
家教,十个关键“一分钟”
十二招培养孩子乐观品质
管教孩子行为的16个对与错
父母三件无心事最伤孩子
早教不等于早期知识传授
如何引导孩子爱上做家务
母子过度亲密影响男孩成长
聪明家教小贴士集锦
宝宝学习双语的9个途径
“比较”是一种毒药
危害最大的两种育儿观念
三招改变“窝里横”
七个有效惩罚的新鲜方案
十种科学亲子小妙招
人格培养从零岁开始
宝宝任性全因父母犯四错
当孩子成了父母床上第三者
15个细节决定孩子一生成败
6条家教误区易惯坏孩子
孩子教养好8个道理必须教
10大高招让你教子有方
别做阻碍孩子成长的6件事
如何处理孩子们之间的矛盾
父爱有利于孩子的人格健康
让害羞宝宝变勇敢的好方法
孩子的7个“底线”雷区
震后儿童心理辅导应急手册
孩子性格懦弱怎么办?
最毁孩子发展的父母四行为
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如何做
让孩子出类拔萃的教育方式
如何与新生宝宝进行沟通
父母不可错过的早教时机
好父母只教孩子八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