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也需要情感交流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小宝宝也需要情感交流

小宝宝也需要情感交流

2015-12-01

宝宝出生了,面对这位家庭的新成员,爸爸妈妈都会满怀喜悦的心情,仔细地观察这位小天使的头发、眼睛、鼻子、小嘴和面部。爸妈还会忍不住抚摸宝宝的小手,轻拍宝宝的身体和他打招呼,迎接宝宝的到来,同时也在心中憧憬美好的未来。

每一位爸爸妈妈都想将自己的宝宝培养成聪明可爱的孩子,刚刚出生的小宝宝,怎样做才合适呢?秘诀就是:一定要重视和学会和宝宝的交往,通过对视、倾听、说话、拥抱等方法,满足宝宝最初感情交流的需要。

新生宝宝天生就拥有很多能力,看、听、触觉、味觉、嗅觉、运动和模仿等等,这就使宝宝生后具有了与父母交流的可能。尽管他们暂时不会说话,可千万不要以为宝宝什么都不懂,从而忽视与初生宝宝的交流。如果爸爸妈妈能坚持每天与宝宝交流半小时,对宝宝日后的语言交流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呢。

常用的交流方式

在觉醒状态下与宝宝眼对眼的注视是互相交往的开始。

当新生儿看到母亲亲切的面孔时,他的眼睛不再东张西望,不再发呆或昏昏欲睡,他会极力张大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妈妈脸上。当妈妈抱起新生宝宝面对面注视时,妈妈可以用温柔的语言和宝宝在注视中亲切地交流,你可以和宝宝这样说话:宝宝看到妈妈了吗?、宝宝笑一笑,这时宝宝可能会像很懂事地凝视着你,听妈妈喃喃说话。他们有时会闻到奶香,寻找奶头获得食物,有时还会张开小嘴露出短暂微笑。因为经过了胎内十个月的交往,宝宝知道妈妈是自己最可亲的对象。

在与宝宝眼对眼注视时,最佳距离为20~30㎝。妈妈还可以一边说话,一边慢慢移动自己的面部,让宝宝的头和眼球随你而转动。这个动作虽然不难,却有着重大的意义,能够锻炼宝宝的敏感性,通过经常的训练有助于宝宝的智力开发和感觉发展。

不失时机地与宝宝交谈,传递亲人的声音。

每次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洗澡时,妈妈都要抓紧时机与宝宝谈话。宝宝吃奶了、宝宝乖我们现在开始洗澡咯,以此传递母亲的声音,增进母子间的交流。虽然宝宝不会说话,但他们天生就具有听觉能力,宝宝能感知到妈妈的语言。有的宝宝在生后感受到胎内曾听到的声音时,就会改变吸吮的速度,所以宝宝生后要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个丰富的投入感情的语言环境,利用各种机会给宝宝以丰富多彩的情感生活。在每日的照料中,喂奶、换尿布、擦脸、洗澡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很好的语言交流的机会,妈妈要抓住这些情境,把你的爱意通过语言传递给你的小宝贝。

肌肤相亲,温柔抚触是一种爱的交流。

哺乳时尽量与宝宝肌肤相亲,使宝宝感受到妈妈的怀抱是他最安全的场所。他会安静地满足这种依恋,并形成早期记忆。吃母乳的婴儿,只要妈妈每次用固定的姿势抱他,宝宝就会主动寻找乳头。爸爸妈妈轻轻抚摸宝宝的小手,传递爱意的同时还能让宝宝感受到皮肤的触觉,还能有利于他们的抓握反射,提高宝宝的灵敏度。这对今后宝宝的经验积累,心理发展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十分有益的。

用丰富的表情刺激,让宝宝进行模仿。

宝宝出生后,对人脸表现出明显的兴趣,如果爸爸妈妈的脸在宝宝适宜的视线范围内出现,小家伙会饶有兴趣地注视。而且宝宝具有天生的模仿能力,如果这时爸爸妈妈对着他微笑,宝宝也会露出浅浅的微笑来呼应你哦,可能他们的微笑不太明显,只是嘴角稍微抽动了一下,但是这是他们在和爸妈交流呢。如果朝宝宝做眨眼睛、吐舌头之类的动作,宝宝们也会尽自己的所能来模仿呢。爸爸妈妈和宝宝的这种交流,能够促进宝宝的模仿能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宝宝更会通过模仿这一能力,学会更多的东西。

宝宝的交流需要

哭是宝宝主动与父母交流的形式。

宝宝另一个与父母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哭。新生宝宝常常爱哭,正常新生儿哭声响亮婉转,生病的宝宝哭声可以无力、高、尖、沙哑,而且宝宝的哭有很多原因,譬如:饥饿、尿湿,不舒服等等,还有在睡前或刚睡醒时不明原因的哭闹,细心的父母就会在与宝宝的交往中分辨出不同哭声所代表的不同要求。有人认为新生宝宝要避免多抱,而应当让他尽量躺在小床上,否则易养成要抱的习惯,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有时宝宝的哭是想主动和爸、妈亲热一下,想让爸爸妈妈抱一下,所以这时千万不要拒绝孩子。正确的做法应当把宝宝抱起来,给宝宝以安慰,并与之交流。有研究发现:抱起生后2~3天的新生儿,80%以上的宝宝会趋安静,宝宝会在与成人的交往中辨别不同的人物、语言,辨认不同的人脸、不同的表情,使之保持愉快情绪,促进宝宝的发育。

爸爸的交流很重要

新生儿的成长需要爸爸的参与。

在与宝宝的交往中,千万不要忽视爸爸的作用。爸爸和宝宝的交往风格常常不同于妈妈,妈妈可能更多地会使用语言,温柔的抚触和宝宝进行交流,爸爸则更爱在嬉玩中与宝宝交流。爸爸的拥抱能使宝宝感受到爸爸有力的臂膀是他安全的港湾;爸爸用带有胡渣的脸轻轻地亲亲宝宝,会让孩子感受到不一样的皮肤触觉;爸爸的幽默风趣通常能赢得欢笑。因此作为父亲一定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宝宝亲密接触一下,通过接触照顾宝宝,爸爸才会真正感受到宝宝和自己的亲密程度,宝宝与自己是联系在一起的,惊人的感情共鸣会渗透在父子之间。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与“小宝宝也需要情感交流”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小宝宝也需要情感交流”还看
细数那些教宝宝识字的妙招
培养聪明宝宝须做的10件事
怎么正确引导孩子学英语
让孩子学会坚强至关重要
如何教育没有耐心的孩子
猜你喜欢
婴幼儿早教投入多少最合理
伏明霞:别错过0-3岁最佳早教
更好的教育方法——零吼叫教养
最具破坏力谎言:为孩子负责
不该被遗忘的那些启蒙教育
情绪化反应——父母的头号敌人
6个生活小事件折射育儿大问题
孩子早期启蒙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宝宝早教考验家长智慧
育儿-从了解你的孩子开始
民间育儿经,值不值得信?
零吼叫的真谛:应对情绪化反应
尊重孩子梅兰芳“溺爱有道”
解读日本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
父母必知五种全新育儿观
注意:切勿陷入六种早期教育误区
美国天赋教育计划给我们的启示
父母最该摒弃的十大恶习
一位父亲的感言“父母的焦虑”
教育孩子的先决条件:控制情绪
如何成为孩子真正需要的酷爸酷妈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特色
父母教育孩子该把握的六个关口
该不该送宝宝去早教?
专家访谈:爱探索宝宝动个不停
专家答疑:说话着急就会结巴?
0~12个月宝宝早教方案
父母需警惕的最大教育误区
莫将情绪化反应迁怒于孩子
给宝宝选早教三步就搞定
盘点早教主流理念
教育孩子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揭开犹太人更加聪明的早教秘密
养育完美女宝宝的秘诀
管教孩子最易犯六大错误
新手父母常犯的17个育儿错误
“儿童经典诵读”家庭教育方法
父母错误看待孩子的3种方式
教育的关键不在孩子,而在父母
教育绝不是将孩子作为遥控目标
父母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应避开的两大误区
五种易伤害孩子的教育方式
专家答疑:男宝2岁不会说话?
让孩子更听话的教育小技巧
教育孩子的14大法宝
“哄骗式”教育是否可取?
两种原因摧杀“宝宝的敏感期”
国外早教理念的启发侃侃国外的早
职场妈咪育儿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