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家长别放大孩子的过错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专家:家长别放大孩子的过错

专家:家长别放大孩子的过错

2015-12-01

上期嘟嘟妈问,孩子心理素质差,接受不了不好的事,游戏输了或没有被老师表扬就会生气不高兴,这样输不起的孩子该怎么办?妈妈们认为,父母要给孩子做出榜样,专家则认为培养乐观的性格才能正视失败和挫折。

跟孩子玩游戏用点儿“战术”

潼潼妈妈:潼潼曾经对学字游戏非常感兴趣,可她赢了就很高兴,输了就会生气。其实很多孩子都有好胜心理。在玩游戏前,大人每次都要先跟孩子讲“大道理”:玩游戏,可能妈妈获胜,也可能宝宝获胜,无论谁获胜,对方都要祝贺。如果宝宝输了,妈妈要鼓励宝宝:“继续努力,自己努力就会胜利!千万不能哭,哭是没有用的。”做游戏时,为了让孩子记住他的“诺言”,第一次游戏妈妈一定要胜利,通常孩子因为刚许诺过,不会立刻嚎啕大哭;第二次游戏,让孩子获得胜利,这时妈妈可以装做很不高兴的样子,比如说:我不玩了,我输了,我要哭了。这时孩子一般会运用“大道理”:妈妈,你说的,输了要自己努力,哭是没用的。每次玩游戏之前,重复一遍道理,几次过后,孩子就学会这个“游戏规则”,就不会大哭大闹,而且会知道要想胜利,只能靠自己努力。

妈妈态度“温柔而坚定”

小麦妈妈:宝宝喜欢和我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但开始时她总要求我按她规定的出手好让她赢。我拒绝了,我告诉她:游戏有规则,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来玩。当然开始时她完全不能接受,大哭大闹、诅咒威胁是难免的,到后来也会哀求。有时也想心软,觉得不要把孩子搞成这样。但转念一想,如果此时动摇,就会功亏一篑。就是用那种“温柔而坚定”的态度,我接纳你的哭闹,可不会答应你的要求。一次、二次,三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闹的程度小了许多,慢慢的,也就接受了这个现实。那就是,她也是要输的,哭闹改变不了结果。

父母别当孩子面“争强好胜”

满满妈:父母平时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接受一些挫折,让他明白,生活中不会事事处处如意。父母要注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流露出争强好胜的心理,以身作则教导孩子赢了不沾沾自喜,输了也不要乱发脾气、指责抱怨。父母要避免带着成人功利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输赢,把孩子的“第一”和“最好”看淡,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下感受和体验胜利和挫折,不断地丰富自己。

让孩子总结输的原因然后奖励

笑笑妈妈:在小孩情绪低落时,家长要多鼓励,帮助他们积极面对挫折。比如,笑笑在绘画课上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就告诉他:“我们不可能每次将事情都做到最好,上一次唱歌比赛,老师就表扬你很棒,虽然这次画画比赛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只要我们努力,一定也会越做越好。”我这样说,既告诉了小孩失败和受挫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同时也鼓励他积极面对。大人和小孩游戏时不要经常故意输给小孩,适当的时候玩一些输了也有奖励的游戏,奖励的前提是要小孩总结出输的原因。通过这种办法,可以平衡小孩“输不起”的心态。

专家意见 家长别放大孩子的过错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凡事尽力而为”便可,即使失败也并不代表自己没有努力。当然孩子经历“输”的时候,总会稍有失望和不快的感觉,这时我们就给他适当的安慰和鼓励。让孩子正视失败才能让他在失败和挫折中坚强起来,不至于被挫折和失败打倒。

要想孩子输得起,首先就得培养孩子不计较的心态。一个心胸宽广的孩子还有什么不能容下的呢?孩子遇到挫折,家长不能拿放大镜来放大他的过错或评定他的能力。那样,孩子便会将问题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行,渐渐就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继而变得难以承受挫折。对孩子适当的正面教育是必须的,尤其是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这样能从小为孩子播下积极乐观的种子,使他面对挫折时仍抱有“盼望”与“转机”,孩子心境乐观也就更乐意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不“输不起”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与“专家:家长别放大孩子的过错”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专家:家长别放大孩子的过错”还看
细数中国父母最易犯的错误
日常生活中提高BB智力的细节
怎样教宝宝轻松识字
睡眠对宝宝发育的影响
让小宝贝入睡的睡眠训练法
猜你喜欢
“听话”的孩子难成才
谁决定了你的教养方式?
良好的环境养育高智商宝宝
幼儿学双语每日“泡”半天
对宝宝谈钱父母之“三不要”
早教5不要:给中国家长的提醒
家教体验:寒假是亲子关系“修复
王雅明:孩子胆小怎么办呢?
iPad当早教机专家:应三思而
扔摔玩具也是一种学习
婴儿早教的四种常用方法
防小三女性教育从娃娃抓起?
王雅明:特好动的孩子怎么管?
幼儿翻书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父母必看:教你解读孩子最初的语
3岁前宝宝认人比认字更重要
四月龄宝宝的早期“阅读”
两会代表犀利观点谈入园难
王雅明:早教班宝宝不配合老师
专家:春节育儿莫轻四个细节
孩子的早教到底要多早?
妈妈太勤快孩子“长”不大
“家庭主夫”令宝宝更聪明
“望子成龙”,不能“拔苗助长”
教材露骨英性教育从5岁娃抓起
专家揭密婴儿最喜欢什么音乐
王雅明:宝宝变得不爱说话了?
“糖衣”后妈PK“严管”亲妈
新研究“三岁看大”确有其事
晚点上学,是给男孩的最好礼物
婴儿外部刺激并非越多越好
浅谈中国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宝宝犯错时,别让教育也犯错!
选购玩具需避开哪些陷阱?
“逗”孩子,还是“捉弄”孩子!
不要本末倒置,成人比成才重要
初生儿的“瞌睡早教”可行吗?
“厨房教育”,我家行得通吗?
不要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
玩具过多容易影响宝宝智力
聪明宝宝10大“特质”揭秘
教育孩子,教在前还是养在前?
王雅明:怎么建立孩子的秩序感
中国娃抱大美国娃爬大
父母巧调教,早教不“烧钱”
专家断十大婆媳育儿家务事
学分享让宝宝去分东西
王雅明:1岁前的早教机构怎么选
只为春节露两手2岁宝宝“狂”背
王雅明:家长怎么配合幼儿园的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