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大王”的六大理由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破坏大王”的六大理由

“破坏大王”的六大理由

2015-12-01

如果家里的孩子是个“破坏大王”,爸爸妈妈肯定会因为孩子的这些行为而生气、苦恼,但是,你们有没有换个角度去看待孩子的破坏行为呢?有没有发现孩子破坏欲背后的秘密呢?

虽然宝宝不大,但是两只小手已经具备了“杀伤力”,家里许多的物品都逃不过他们的“魔爪”。面对一地狼藉,你是应该生气还是应该欣慰呢?

宝宝的破坏行为对父母来说常常是个令人头痛的行为,但是利用好了,宝宝的破坏行为就可能成为培养他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极佳方式。而想象力与创造力是构成宝宝将来自主学习能力的两个重要元素。因此,一旦发现宝宝有各种各样的破坏行为,父母千万不要轻易地责备甚至惩罚宝宝。如果有条件,最好给宝宝提供一些廉价、安全的玩具,供宝宝拆卸玩耍,满足他好奇的天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宝宝的“破坏行为”可分为“无意破坏”和“有意破坏”两种,1-2岁宝宝因为手眼脑协调的能力发展不完全,分析判断的能力比较欠缺,对时间、空间距离、物体重量体积等估计不准确,他们的破坏行为更多的属于“无意破坏”。随着宝宝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他开始出现一些 “有意破坏”的行为。如宝宝将积木搭起来,父母正在称赞他,而他自己也正自鸣得得意地拍手叫好的同时,他可能突然把叠高的积木推倒,并因此开心地大笑起来;妈妈费了很多时间,终于为他折了一匹可爱的小马,他拿着玩得正起劲呢,突然莫名其妙地将小马揉成纸团,扔来扔去地玩开了。

宝宝的破坏行为往往也是他迸发智慧火花、促进他更好地从环境中学习的原动力。作为父母,你们要知道,孩子有“破坏”的理由。

理由一:“那是什么?”

新奇是幼儿探索世界的动力,在他们的“研究合同”上只有一句话:掌握全世界的秘密——他们要检查所有的他们还弄不明白的东西。

而在他们的检查清单上,排列着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爸爸和妈妈的各种物品。探索不是什么坏事情,只不过它们总是伴随着一些其他的结果,例如破坏了爸爸的电脑、倒掉了妈妈的香水……

无论是需要维修的电脑,还是被倒空的香水,对于父母的忍耐力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我们很想大大地发作,但是又必须保持应有的耐心。因为我们也清楚,孩子并不是故意搞破坏,他们哪里明白香水对妈妈的意义,而修理电脑要花上多少枚棒棒糖的钱呢?

既然我们不能阻止这种探索行为,就只能想办法把损失降到最低。我们可以把珍贵的东西收藏起来,对于计算机或音响这种很难藏起来的东西,就只能想办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把他们吸引到更新鲜有趣、也更加合适他们的领域里去。

理由二:“我生气了!”

孩子对现实中的事情都有自己的底线,因此让他承受过多的拒绝,对他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发脾气是他们表达失望的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需要保持冷静。

孩子在发脾气之后最希望得到关爱,因为他们需要确认“我还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所以我们不能以暴制暴。但是,我们还必须让他们明白:发脾气不是搞破坏的通行证,所以在他们平静之后,必须乖乖地去把自己摔出去的玩具拣回来并且收拾好。

孩子所得到的自由空间越小,他发脾气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父母在对孩子说“不”的时候,不妨先考虑一下是否一定要拒绝孩子。有些时候,我们可以寻求一些折中的解决方式,多给孩子一些安慰,可以阻止孩子怒气冲冲。

理由三:“我做不到……”

父母让孩子去做一些自己很难做到的事情,难免会发生小意外,因为他们非常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父母对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对此有帮助:我的孩子究竟已经会做什么?还不能做什么?如果她喜欢帮助妈妈做事的话,那就做些力所能及的吧。

而在失误发生以后,重要的是千万不要打击小家伙,我们不要说“看,你又把事情弄砸了”或者“哎呀,你根本做不了这个”,这种话会让孩子感到沮丧。

理由四:“大人们就是这样做的!”

孩子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像爸爸那样做很多事情,又像妈妈那样心灵手巧,娴熟地倒果汁、推购物车、把钥匙插到锁眼里等等。小家伙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并且乐于给爸爸妈妈提供帮助。虽然这些行为可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但是并不一定总能给父母带来快乐。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你想大哭或者大叫,但是最好克制住自己并且给孩子一个友善的表情,然后向孩子做好示范和引导。这个过程可能充满了乐趣,它满足了孩子的模仿需求,同时慢慢熄灭了妈妈心头的怒火,促进了亲子感情。

理由五:“太简单了!”

给孩子提供的玩具,需要与他们的年龄相匹配,既能引起他们的幻想,又要足够结实。而我们在送他们玩具的时候,还应该教会他们什么叫爱惜。比如,当2岁的孩子想试一试小木偶能从多高的地方跳下来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让他们知道,如果这个玩具摔坏了,是不会有新的在等着他的。

有时候,孩子的玩具太多了,以至于他无法在一个玩具上集中精力去探寻这个玩具应该怎么玩。即便玩坏了,他也觉得也没有关系,反正还有很多后备军呢。所以,玩具被破坏也就不稀奇了。

理由六:“我在这里!”

对于幼儿来说,对他的关注同吃喝一样重要。如果他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就会采取反抗措施。这时候,孩子哪怕承受责骂,也要引起父母的注意。

当最终父母放下手中的所有事情,并且以孩子做了破坏行为为代价,来关注孩子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给了他足够的注意。

对孩子来讲,父母对自己的忽视比责骂更难忍受。所以,当孩子得不到足够重视时,便会通过搞破坏吸引父母的注意,哪怕破坏行为换来的是责骂。所以当孩子出现无原因破坏东西的行为,父母要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并及时调整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方式,给予他更多的关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中班综合活动《下雨了》观摩课(应彩云)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与““破坏大王”的六大理由”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破坏大王”的六大理由”还看
抓住9大敏感期让宝宝更聪明!
一位妈妈写给叛逆儿子的信,一定
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法
厨房中的亲子互动锻炼BB感知
孩子“3岁看老”究竟对不对?
猜你喜欢
十二星座宝宝的性格抢先看
生活中哪些东西会让BB恐惧
儿童不会玩耍可能是自闭症
帮孩子合理宣泄情绪三方法
宝宝为什么会怕“生”
孩子的重复罗嗦预示着什么?(图
宝宝哭时要不要去抱
宝宝的行为发展过程很神奇
近两成儿童有心理行为问题
先认识危险,才能远离危险
怎么让“小气”宝宝变大方?
男宝爱摸妈妈的咪咪怎办?
说话晚的孩子智力有问题?
孩子的情绪发展到较为复杂的情感
儿化语VS规范语
依恋:孩子心理发育的“营养剂”
1岁孩子也能听懂妈妈的话
孩子对妈妈的依恋需要
培养宝宝独处的9个方法
左撇子宝宝易出现心理问题
“引诱”胆小宝宝动起来
独处,宝宝自我发展的好时机
帮2岁宝宝建立正确的性别意识
儿化语不利于宝宝语言发展
幼儿的语言学习从一岁开始
重新培养孩子的“认同感”
如何和宝宝交心?
这不是1岁宝宝的“坏习惯”
14个月宝宝的情绪发展笔记
正确看待两岁孩子的占有欲
孩子玩“小鸡鸡”不是小事
教育孩子绝对不能用“吓唬”
孩子为何那么喜欢天线宝宝?
按摩有助控制孩子行为
投掷游戏改善宝宝怕生
女儿“叛逆期”爸妈各显神通
天热时分爬爬乐
假装游戏促进宝宝心灵发育
宝宝无聊的五种表现
学习“雷锋”好榜样
过度的焦虑对宝宝影响深远
宝宝独自玩耍好处多
宝宝为啥比同龄孩子说话晚?
如何帮助发音不准的宝宝
父母常“嗯啊”孩子学话快
宝宝“反抗期”家长重引导
宝宝为啥常说别人听不懂的话
六招让宝宝不再“害羞”
16-18个月的宝宝爱观察
孩子粘人源于缺乏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