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家成孩子伤心之地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别让家成孩子伤心之地

别让家成孩子伤心之地

2015-11-30

家,就像冬夜里守候游子的一盏窗灯,父母对子女的拳拳爱心更让人温暖。

爱是一门需要学习和培养的艺术,殊不知一些不经意的疏漏,可能让家成为孩子的伤“心”之地。

问题一:

父母一唱白脸一唱红脸

《红楼梦》“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贾政为教育宝玉,对其实施“笞挞”,闻讯而至的王夫人上前阻拦,威胁道:“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勒死我,再勒死他。”这一情节虽然是古人的文学创作,但在今天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教育孩子时,父母经常一方“唱白脸”,一方“唱黑脸”。这种教养方式埋下的隐患十分担忧。

1、父母意见矛盾,孩子易养成逃避惯性

父母对待孩子的立场分歧,容易让他们变得遇事就依赖别人,喜欢逃避,甚至养成回避性人格。人从小就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懂得“趋利避害”。当孩子犯了错,父母中一方责罚他们时,孩子会本能地寻找庇护。此时如果另一方站出来跟爱人“唱对台戏”,恰恰中了孩子的下怀。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惯性思维——总会有人来帮我,即便我做错了。可以想见,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见了困难绕着走或者依赖别人,办了错事也为自己开脱,没有责任感。”

2、父母分歧影响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发展

此外,中科院心理所副教授李新影还指出,父母的分歧还可能影响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正常发展。自我控制能力从幼儿时期开始萌芽,比如孩子剩饭时, 如果父母多次一致地告诉他“剩饭不对”,孩子就会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错了,以后就会尽量把饭吃光。这种不断调整不当行为、发扬正确行为的过程就发展了自我控制能力。反之,父母意见常常相左,这种能力自然无法发展。

改正办法:

虽然弥合父母教养方式上的鸿沟不是件简单的事,但一点点的变化却能让家长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一,在心理上突破“自以为是”的障碍,不妨放心地让妻子或丈夫一方管教孩子,相信对方跟自己一样,都是有道理的。

其二,如果短时间无法统一意见,那么也别当着孩子公然对抗。在对方教训孩子时,你可以出去转转,等到夫妻独处时,再跟爱人争论也不迟。

其三,如果实在无法达成一致,可以共同学习教育子女的知识,借“权威”调整两个人的认知,进而改变不当的行为。

问题二:

家长动辄相互埋怨

“你怎么当妈的?孩子老是表现不好,你看不见啊?”明明(化名)的父亲大声嚷嚷。“就知道说我,难道你当爸的不用负责任吗?你什么都不管,现在倒埋怨起我来了!”母亲也不甘示弱地反驳道。

而明明则直勾勾地盯着电视节目。于他,这样的情景早已见怪不怪。母亲见到明明这幅模样就来气,冲他吼道:“不争气的东西!就是因为你!”明明关掉电视,在父母的相互谩骂声中摔门而出

专家指出,父母互相埋怨,孩子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生在这样家庭的孩子,自卑是最为普遍的心理特点,最坏的情况则是让他们走上歪路。人生在世,孰能无错,更何况年龄尚小的孩子,他们在由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用犯错误来获得成长。然而,有些父母就如赵明的家长一样,在孩子犯错后,就开始相互埋怨,把责任都推到对方的身上,孩子的心理比较脆弱和敏感,他们看到父母因自己而吵架,就容易产生“这都是因为我”的想法,而一味自责下去,就在不自觉中放大了自己的缺点,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羞耻感和无助感也油然而生。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压抑而自卑。自卑催生自暴自弃的情绪,从而“破罐子破摔”,让有些孩子真成了不良少年。

改正办法:

父母不要急着从对方身上找原因,应该把焦点对准孩子,就是要仔细想想孩子最近的所作所为,分析他们为什么这样做。然后,跟孩子好好谈谈,旁敲侧击地问出他们的真实想法,如赵明的父母就可从“最近都常和哪些朋友在一起”、“他们是不是比以前的朋友更谈得来”等,以此来判断孩子是不是真像自己所想的那样,结交了不良朋友。最后,才是要自我反省,并且和爱人交换一下想法,但千万不要过分埋怨对方或自己。

问题三:

管教一紧一松,孩子易走极端

家长心情好,就对孩子溺爱得要命;而一旦心情糟糕,看见孩子就觉得不顺眼,少不了训斥打骂。一紧一松的家庭教养方式实在有些糟糕。

很多人都认为严厉教养不好,其实,父母时紧时松的方式更是弊端重重。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家长对孩子严加管教是会起到正面效果的,能够帮助他们学会遵守既定规则,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而一紧一松,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孩子人格缺陷。

对此,专家解释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孩子效仿的对象。父母情绪的起伏变化直接作用于孩子,这会使孩子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成人之后,情绪也会起伏不定,忽冷忽热。轻则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重则可能会演变成边缘性人格,即看待事物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容易走极端。

改正办法:

父母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在外面受了刺激,可以在回家前找个合适的途径进行排解,如找人倾诉、运动、转移注意力等,退一步说,如果父母心情正不好,孩子还惹是生非,那么教育时要对事不对人,别伤孩子自尊,而是教他们为错误承担责任。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中班综合活动《下雨了》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与“别让家成孩子伤心之地”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别让家成孩子伤心之地”还看
别让男孩越来越“娘”!孩子应该
适当让孩子吃点苦,培养孩子独立
常说4个积极暗示让孩子更优秀!
幼儿园的“五忌”和“五要”!转
让亲子关系迅速升温的10个一分
猜你喜欢
父母犯哪些错会让BB"变笨"
美国父母育儿五原则
别让早期教育成为心理虐待
教育孩子千万别大声打骂
难管教不只是孩子的问题
不要让孩子过早陷入"竞争"
动起来一起来玩趣味游戏
养育快乐宝宝把握10个细节
多多写信给妹妹暖心解释中秋来源
预防儿童性侵犯的错误观念
7种有效惩罚让宝宝更优秀
笑是宝宝智慧感情发展的标志
揭露五个育儿“伪真理”
强化早教孩子会变“笨”
智商和情商主要取决于母亲
美好人生,规划先行
学习德国的“善良教育”
宝宝总摸自己的生殖器怎么办?
小心玩具太阳镜伤害孩子眼睛
看《功夫熊猫》学育儿
外国人眼中“午睡”是奇葩?
宝宝入园哭闹多久?
改善BB害羞要做好六件事
奥巴马教子五大锦囊
别让尊重孩子变为顺从
孩子不听话?可能是大人的错
惩罚孩子要掌握的智慧
孩子到底能不能“一心二用”?
如何让宝宝成为"万人迷"
做到这7点,才能算是称职的父母
家长溺爱孩子10大“典型”
妈妈,请别来打扰我!
如何让宝宝了解自己的性别?
父母怎么搞定爱耍赖皮的孩子?
该花多少时间来陪BB?
“幼小衔接”要上学前班?
性早熟造成孩子哪些伤害?
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认识愤怒
隔辈育儿常遇的10矛盾
幼儿园“奇葩”作业引吐槽家长“
哪些户外运动能使孩子增高?
隔代教育,你担心吗?
你不知道的“惩罚”教育
孩子智力的八次飞跃有哪些?
借课本教BB学拼音有无必要?
婴儿真的无忧无虑吗
家长和孩子不要轻易“算帐”
男孩的听力不如女孩
与宝宝交流的神奇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