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床,对孩子是利还是弊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不分床,对孩子是利还是弊

不分床,对孩子是利还是弊

2015-11-30

对妈妈们来说,将宝宝揽在怀中,美美地睡上一觉,绝对是件惬意的事。然而,如果父母一直陪伴孩子,不分床,对孩子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核心提示

调查显示,春节期间,许多中小学生都跟父母同床睡过觉。

对妈妈们来说,将宝宝揽在怀中,美美地睡上一觉,绝对是件惬意的事。然而,如果父母一直陪伴孩子,不分床,对孩子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现实中,甚至有父母没有和孩子分床长达19年。孩子长大了还不分床,到底是爱,还是害?专家表示,家长应温柔地坚持,尽早和孩子分床睡,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个案

担心儿子睡不好,母亲陪伴19年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南方小城里的一名母亲,自从儿子出生之后,就一直带着儿子睡,整整19年,直到儿子考上郑州的一所大学。

可到开学报到的时候,儿子却死活不肯自己一个人去念书,母亲只好撇下工作送儿子去报到。到了学校,儿子又不肯住在宿舍,母亲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买来家具、电器和所有生活用品,并陪他住了些日子,直到实在不能耽误工作才离开郑州回家。

母亲临走时,特意留了20多万元给孩子,生怕他在外地吃不好穿不暖,这一大笔钱是父母半生的积蓄。母亲还雇来一个钟点工,每天给孩子洗衣做饭、收拾家。但即便如此,她还是不放心,开学头两个月,每个周末她都风尘仆仆从南方跑到郑州看儿子,陪儿子住两天,然后哭天抹泪地回家。

不承想,儿子的大学生活只维持三个多月,一个学期还没结束,他无论如何都不肯上学了。母亲拗不过他,只好同意暂时休学。夫妻俩因为孩子是否应该回学校上学的事争得不可开交。父亲气得住了医院,母亲不得已辞去工作,带着孩子来郑州上大学。这一去又是四年,直到去年孩子大学毕业,夫妻俩才算结束两地分居的日子。

如今,孩子虽然在母亲的日夜照料下念完了大学,但成绩平常,靠父亲的关系找了份工作,至今没有谈女朋友。他说,他不敢谈恋爱,因为没有母亲在身旁,他睡不着、睡不好。父母生气又无奈,孩子却反问父母:“如果从小让我自己睡,怎么会有今天的事?”

剖析

家长盲目的爱,伤害孩子一辈子

“这件事再次证明,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有问题的家长。这句话虽不完全正确,但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说。

他分析道,这个事件中,家长不明白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帮助孩子成长,而不应该以所谓爱的名义去伤害孩子。父亲虽然最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却一直在妥协,其实也相应服从了母亲爱的理念,最终造成母亲带着儿子睡了19年,“这是夫妻俩共同作用的结果”。

蔡劲林表示,该事件是个极端案例,不过,在他身边却发生了不少类似的故事。“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到十四五岁还跟着母亲一起睡,很常见。”他说,还有更极端的,曾有40多岁的男子还跟着母亲睡的案例。这名男子年轻时出现问题,和家里脱离了十几年,反复出现在戒毒所,在戒毒、复吸中生活。直到30多岁时,戒毒差不多了才回到家里,并出现一定要跟着母亲睡的状况。“从心理学上讲,这叫退行行为。”

“孩子无法自己一个人睡,其实是孩子害怕独立,过分依恋母亲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也是父母害怕失去孩子的一种表现,害怕孩子脱离父母的怀抱,从而失去亲密感。”在蔡劲林看来,如果出现类似情况,父母应及时面对,主动解决问题。作为父母,一定要坚持原则,帮助孩子尽早脱离父母,让孩子独立成长。

调查

“恋上爸妈的床”,女孩依赖,男孩脆弱

记者随即采访了20位10岁以内的孩子家长,其中,9名孩子还和父母、长辈一起睡;6名有时和父母一起睡,有时自己独立睡眠;另有5名是独自一人睡觉。有时孩子到了七八岁依旧和父母同床睡,不一定是孩子不肯分,也可能是大人舍不得。分不开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家长怕孩子生病,担心孩子会蹬被子着凉,担心孩子受委屈,担心孩子会摔下床等,从主观上不愿意与孩子分床。

如果父母一味妥协,坚持和孩子一起睡,对孩子的成长有不好的影响,一是使其丧失人际互动的能力,二是对孩子性心理发展起到不好的影响。

“孩子在3岁以前属于心理学上说的依恋期,3岁以后孩子开始逐渐社会化的过程。这个时期,如果条件允许,是实行分床睡的最佳时间。从心理学来说,父母的亲密关系是孩子不能介入的,如果孩子一直介入其中,对孩子的情感发展、独立性、自信心等都会有影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邰阳说。

邰阳表示,从房间安排也会体现出家庭关系模式,这种模式会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表现出来。一般分不开的孩子,女孩会比较依恋,男孩比较脆弱。到了该分床的时间就要分,这也是一种独立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上都会有体现。

建议

和孩子分床,父母应“温柔地坚持”

专家表示,其实,从宝宝出生以后,就可以分床睡。孩子出生以后,一般都准备有婴儿床,可以把婴儿床放在父母身边,这样做一是可以使孩子及早脱离父母怀抱,二是防止父母无意中对婴儿的伤害。

孩子三到六岁时,家长应尽量和孩子分房睡觉,最晚不要超过六岁,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尤其是异性家长,陪孩子同床睡,不要超过四岁,长时间坚持陪孩子一起睡,会导致孩子在性取向方面出现异常状况。

蔡劲林建议,在和孩子分床睡的过程中,刚开始会很困难,孩子会不停哭闹,出现不适应的过程。家长一定要明白,这个过程很正常,是必经阶段,家长会产生焦虑和内疚感,此时家长应及时鼓励孩子,最好“温柔地坚持”。

蔡劲林说,家长在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过程中,也可以做适当调整,比如第一天,陪他睡一会儿,等孩子睡着以后再离开。一到两周以后,可以提早一点走,等孩子困的时候,找个借口拿东西或者出去一下,就不再回来,让孩子自己睡觉。再过一段时间,可以设置睡眠环境,给孩子开个夜灯,或者把门打开,等孩子睡着以后再离开。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与“不分床,对孩子是利还是弊”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不分床,对孩子是利还是弊”还看
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多来自父爱的影
家教要以“成人”为主要目的
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如何让孩子在等待中不焦虑
李嘉欣重培养儿子EQ和责任感
猜你喜欢
关于教育孩子的疑问
教育女孩父母易犯哪些错误?
教育孩子失败的原因
让宝宝在家即可拥有全英语环境
5个特征说明孩子被宠坏了请立即
论“孔融让梨我不让”对与错
伊顿蒙台梭利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孩子撒谎可能是在发求助信号
美国孩子的能力是如何培养的
注重提高孩子“体商”
中外妈妈育儿方式比较
儿童智力认识的三大误区
最利孩子成长的早教有哪些?
瑞典幼儿园里的“强盗逻辑”
该不该“穷养儿子富养女”
职场妈妈育儿有八“忌”
最易伤害BB智力的三个失误
蒙台梭利的故事
孩子颈椎受伤症状
宝宝性启蒙要从0岁开始
多关注孩子用爱构筑城堡
让1岁的宝宝疯狂爱上英语
“限时隔离”的教育能不能用
婴儿感受周围环境能力表现
父母越无私孩子就会越自私
走出小儿智力开发教育误区
让孩子吃苦受累的好处有哪些?
家庭教育父母要不要统一战线?
宝宝扔摔玩具也是学习
父母吵架孩子被吓出抽动症
中国父母倾向美国子女教育方式
三个月的BB会“吃醋”
BB“难养”要看气质选方法
宝宝以自我为中心不是自私
婴儿过早加辅食影响发育
孩子3岁前教育不要全丢给母亲
如何科学选择早教音乐
别忽略宝宝体商培养敏感期
宝宝入园,你准备好了吗?
世界名人与蒙台梭利
早期教育的科学依据
孩子上早教要防被“忽悠”
日本培养天才的13绝招
“独一代”不会育儿愁煞祖父母
中国父母的育儿误区
夸奖孩子的误区有哪些?
培养BB开朗性格注意8大细节
儿童学英语启发兴趣更重要
警惕2岁孩子被双语扰乱思维
BB的“爱”不可替代的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