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宝宝过早地受到“教育”_智力开发-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智力开发 >不要让宝宝过早地受到“教育”

不要让宝宝过早地受到“教育”

2015-11-30

我们在追求孩子自立发展和心理发展方面总是试图过早。

孩子的大脑发展有一个次序,这里要提醒的是儿童的自立能力比我们强得多。儿童在3岁以前大脑的活跃期和成年人不同,有天赋的人往往是儿童时期的自觉能力未被取代和丧失,或者保持了儿童时期对事件感知的方式,是非言语的、非系统的、非抽象逻辑的、非归纳的,是以所有个别信息都独立生成的方式来感知外部的,没有分类,没有概括,是一个直达的知觉,这些人往往会成为天才。简言之,天才就是保留了儿童方式看世界的人。假如家长过早取消了孩子的自立方式,注入了成人的方式,对孩子有帮助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我们现在主要的教学内容还是西方人倡导的科学。世界上有四大类文化,西方创造了人与自然的文化,他们一直在寻找人类在自然中生存的位置,不管苏格拉底还是达尔文,他们都在讨论人与世界、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西方的科学是人与自然的科学,人与世界的科学,是为了人类的生存福祉,包括人类的安全、舒适来发展的科学,所以,这些科学就带有线性、逻辑性和抽象性。过去我们不把物质世界当成生命,现在我们把它当成生命了,西方的科学代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西方人就显得比较单纯,因为自然没那么复杂。

然后是宗教、信仰的文化,印度教、佛教或者其他宗教都谈到了静心、打坐、闭关等,都是那时候人们创造的文化体系,就是人与自己的关系,其实人与自己的关系是最大的关系,把与自己的关系搞好最重要。

还有中国的文化,也是中国最大的贡献,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文化,我们可以解释所有的文化,不管道家还是儒家的思想,还是《 易经 》,谈的都是人与人的关系,所有书里说的都是做人,成为什么人,怎么与人交往,如何与不同的人打交道。

但我建议还是不要让孩子在3岁以前受到太多的教育,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教育。因为现在西方人都知道,他们所推崇的科学只是静态的科学,不是动态的和有生命的科学。

千万不要让5岁的孩子去读书,不要让幼儿园的孩子去认字,不要让3岁的孩子脱离他的天性,自然信息的复杂性是人类无法企及的。上海世博会的建筑采用的是回归自然导向的建筑学,或者非欧几何学或者线性几何学,打破了人类固有的几何学,比如直线、三角等形状。过去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都认为地球的重力是垂直的,但实际上地球的重力是曲线的。现在的房子越修越高,受重力场的影响,总有一天它会因疲劳而瓦解。

过去自然科学真的只是静态科学,并不了解地球本身,而地球创造的生物、山水,这些自然创造的信息是人类文化无法比的,与自然的创造相比,人类文化就像蚂蚁堆出来的蚁巢一样。

但现在的妈妈经常让孩子脱离这个自然,比如钢琴奏出来的黄河永远没有在壶口听到的黄河震撼,人类的文化和大自然比起来苍白无力。但如果我们过早地把这些知识强加给孩子们,就使他对大自然蕴含的智慧和信息的接受能力下降,这样的孩子与时时亲近大自然的孩子是有差异的。目前小学里、中学里或许看不出差别,但未来是可以看得出的。在小学开发他的左脑,看上去似乎他很适应,但并不等于对他在高中、大学或大学后真的有什么好处。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与“不要让宝宝过早地受到“教育””相关文章
巧用积木训练宝宝的逻辑思维
宝宝学说话5招启蒙
怎样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
幼儿益智故事推荐:剪胡须的小花
看过“不要让宝宝过早地受到“教育””还看
发展宝宝智力也得讲方法
1-6岁宝宝的大脑开发全攻略
小妙招让宝宝爱上读书
孕期五大因素决定宝宝智力
发展宝宝智力也得讲方法
猜你喜欢
教养·学习:父母勿失信心
一位北美校长的育儿方略
探索·解读:让孩子用新鲜的眼光
言而有信:3.15热议儿童诚信
“我从哪里来”——各国性教育读
这样早教,不会错!
乐活·视野:荷兰零下4度幼儿园
隔代教育:外婆抚养出来的美国总
美国“带孩子上班日”,了解职场
哈佛访学一年,让我懂得如何做父
注意!音响有可能会伤害到宝宝
德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中国父母的反思:孩子,我不欠你
父母十种态度让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什么是爱?美国妈妈不解中国式“
妈妈须知的几个“什么时候”
时间都去哪了?不做“失陪族”父
乐活·视野:华德福,幼儿教育四
乐活·视野:五岁孩子携勇气,登
最新发现:3岁孩子都会“以貌取
乐活·视野:全港10大最贵直资
早教,从“模仿”开始
德国父母也有“成绩单”
你还在用pad早教吗?
让孩子失去安全感的4句话
教养·学习:请把自主权还给孩子
小心!这些花草有毒,孩子千万别
教养·学习:从根本处教孩子
5个国家的小学生守则,看完后惊
探索·解读:活的出色,生命何妨
遇上恐怖分子,爸妈容易疏忽的问
过年了,该怎样给孩子送礼物?
穷养富养,都不如好好教养
且行且谨慎:海外生子可享受的福
错误的“鼓励”使孩子更自卑
“最强大脑”:失去快乐的成功值
爸爸育儿有妙招,6招hold住
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为何会因子女
带孩子安全乘坐飞机与自救逃生攻
那些世界名门家族的教子智慧
孩子:你的人生有三件事千万不能
一次逃生教育可能让你的孩子免于
揭秘世界各国的儿童节
最强大脑:林丹不是一个好榜样
很赞!美国爸爸的十条家训
超级妈妈新标准:十八得了
德国:宝宝学外语,最好2岁开始
海外育儿: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
教养·学习:十招让子女开心快乐
早教机的315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