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0-3岁的孩子认字有必要_智力开发-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智力开发 >教0-3岁的孩子认字有必要

教0-3岁的孩子认字有必要

2015-11-25

现在社会激烈的竞争已经延伸到小孩子了,许多家长已经把对孩子的培养提前到了孩子学龄前,现在尤其重视0~3岁的早教。

其实我认为孩子在0~3岁对他的所有教育都属于启蒙的性质。0~3岁是智力和语言发育的黄金时期,心理学家研究证实,0~3岁是开发儿童智力的关键时期,因为0~3岁是人脑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婴儿的脑重增加特别快,刚出生时仅仅370克左右;9个月就增加至660克;3岁可达到120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0%~80%。这个时期幼儿的好奇心和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都很强,其记忆力也可达到成人的50%。因此古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我们会教孩子唱儿歌、数数、教孩子认字。一张张带有中国方块字的卡片,背面画着各种相应的美丽图画,对孩子来说这些都是信息,孩子把图画和方块字联系在一起,再学着我们的发音,把这三者牢牢地联系在一起就没问题了,当我们碰到实情实景时孩子就会很自然地和学到的文字联系起来。中国文字和外文不同,它本身就是一幅图画,对孩子来说这就是游戏,做大人的千万不要把这些作为将来上学的文字基础。

我们在教孩子识字的过程中,就可以开发孩子的右脑和丰富孩子的潜意识,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智商。父母教孩子认字的过程就是在做亲子游戏,和孩子增进感情、亲情交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康健全的人格可以促进小儿思维和想象力。

同时父母一定要知道对孩子大脑潜在能力的开发具有实效性,也就是说“过这村没这店”。生物学家劳伦斯发现关键期理论,也就是说在某一特定时期,动物对行为发展十分敏感,错过这个时期,就会发生困难甚至影响终身。教育家孟台梭利认为人类感官体验的敏感期在0~3岁,语言发展敏感期在6个月~3岁。人类所有敏感期绝大多数发生在4岁之前。人类智力发展的规律是先快后慢。5岁前智力发展最迅速,4岁前完成50%,4~8岁完成30%,8~17岁完成20%。

婴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生长最重要、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所以我们在0~3岁这个黄金时期通过教孩子认字这个手段达到启蒙的目的,达到培养亲子关系,丰富孩子的潜意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为以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大班律动游戏《小丑当大厨》优质课-成都-叶娇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与“教0-3岁的孩子认字有必要”相关文章
巧用积木训练宝宝的逻辑思维
宝宝学说话5招启蒙
怎样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
幼儿益智故事推荐:剪胡须的小花
看过“教0-3岁的孩子认字有必要”还看
不参加早教班会输在起跑线上吗
如何激发2岁宝宝的好奇心
3岁前幼儿不宜学习“多种语言”
打造美丽宝宝的小窍门
亲子:不要讲儿语或重叠语
猜你喜欢
父母对孩子的自恋性伤害
从孩子身上学习什么叫快乐
学步车影响宝宝心智发育
成为天才的13种“思维工具”
毁掉孩子一生的N种烂教育
低龄娃娃“上学”热潮何时休
学习英文不必从识字母开始
80后父母重新热衷娃娃亲
两个母亲分苹果的小故事
趣谈各血型宝宝的十宗“最”
细数家庭教育的5大误区
育儿:夫妻应该讲究统一战线
请告诉孩子你不要太顺从
正视宝宝惊人的语言接受能力
感统训练的作用及误区
王雅明:早教对孩子的帮助大吗?
别对孩子说“妈妈生气啦”!
送宝宝上“兴趣班”的3原则
笑是宝宝聪明的秘密武器
警惕:毁掉孩子的七招
孩子最难以接受的10种教育态度
父母适当示弱宝宝才会更强大
不要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
幼儿“圣人训”切忌死记硬背
深度好文:富养女儿不如富养自己
父母造成孩子成绩差的8宗罪
孩子需要“笑容教育”
家长少跟孩子“斗心眼”
父母,别拿别人家孩子说话
断奶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放养教育得当孩子更好飞翔
家庭中“红脸白脸”的弊端
父母当孩子的面吵架害处多
“女要富养、男要穷养”是啥标准
钱文忠:教育不可能无惩戒
中国式家教的6大硬伤
说反话吓唬孩子有讲究
春节拜年,孩子很烦心!
对孩子来说,什么最难学?
解读兴趣班的六大误区
贵族式幼儿园里的拼爹斗富
儿童就是玩没有别的事
孩子说话越晚越聪明科学吗?
给孩子一个年味儿十足的春节!
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要让孩子学会输得起
适当“放养”孩子益处多
宝宝看动画片的度怎么把握呢?
透视早教中的“精英教育”
警惕:孩子昵称不宜一直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