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把注意力找回来_智力开发-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智力开发 >和孩子一起把注意力找回来

和孩子一起把注意力找回来

2015-11-25

什么是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专业术语,它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是智力发育和有效学习不可或缺的能力,它对于孩子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你有没有总是觉得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在抱怨孩子之前,先来看一个数据:据纽约一家研究机构统计,一位员工平均每天在工作时用来随意打电话、查看电子邮件、回复即时对话、流连在微博上的时间要占到上班时间的28%。调研结果还说现今社会影响注意力集中的因素太多了,成人的注意力在日益涣散。一面是自己在工作中经常分神,一面却对孩子注意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不是有点不公平?那就别再指责孩子!行动起来,和孩子一起把注意力找回来。

在家长眼里,孩子的这些行为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3岁的丁丁刚上幼儿园,老师反映他经常上课“神游”。老师讲故事时,丁丁看上去是在听,但眼神是涣散的,问他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他说不知道。

4岁的璐璐,如果某件玩具或游戏,她玩得不错,就会继续,但如果她玩得不好或不会玩,就会表现出不耐烦,马上放弃,换个玩具玩。画画时也是一样,如果一开始画得很好会继续画下去,但大多数时候是画到一半又重新开始画。

6岁的乐乐,接受能力很快,玩具一玩就会,还能自己拆了再装起来,但做什么都是一分钟热度。幼儿园老师反映他上课也不专心,老爱这里玩玩那里看看,有时还影响别的小朋友。

从心理学分析,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对于丁丁,他还没有形成有意注意力。3~4岁的孩子,无意注意依然占优势。刚刚上幼儿园的丁丁,还不懂得如何支配自己的注意力(即有意注意),如果老师讲的故事他不感兴趣,他确实容易走神。家长可以针对丁丁的情况,有意识地训练他在听觉方面的有意注意。

对于璐璐,她只是还没有学会坚持到底。4~5岁的孩子能够自觉、有目的地将注意力指向特定的事物,开始观察事物的细节,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行为依然是全凭自己的兴趣和心情,所以璐璐的表现起伏很大。针对璐璐的情况,家长需教她做事情前有所规划,以画画为例,不是想到哪就画到哪,而是画之前大致想想自己要画什么,多多鼓励她把一件事做完,再去做别的。

对于乐乐,他更需要学习的是不打搅他人。学龄前的孩子已经可以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分配注意力来指行动,对于色彩鲜艳、形象鲜明、生动直观的事物以及与他的经验有关、符合他兴趣的事物能加以注意。乐乐的情况和丁丁不同,乐乐上课不专心,很有可能是因为老师讲的内容,乐乐觉得太简单,所以他就没兴趣听了。遇到这种情况,引导的重点在于让乐乐明白,上课时不能影响其他小朋友。

对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要求要合理:

1.学龄前孩子注意力可持续时间比你想象的要短:3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平均为9分钟,4岁为12分钟,5岁为14分钟。所以你的要求别超过了孩子现有的能力。

2.学龄前孩子的生理发展决定了他的注意力不够稳定。这一时期有意注意尚在形成阶段,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往往交替掺杂在一起。因此,孩子的注意力不够稳定,范围比较小,他还不会“指挥”自己的注意力,分心后不能马上又回到原来注意的对象上。

3.学龄前孩子很容易受外界刺激物的影响,如果你需要他在某段时间集中注意力,就要为他创造一个避免刺激和干扰的环境。

4.学龄前孩子还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他不感兴趣、超出他能力的事情上,如果你要求4岁的孩子反复写拼音、做算术,他很有可能表现得散漫,甚至烦躁。

引导孩子集中注意力的亲子游戏

穿木珠

效果:锻炼视觉注意和动作注意

1.准备各种颜色的小木珠十几颗和两根细绳。

2.家长一手拿小木珠,一手拿线,边穿边说:“看小木珠上有个小孔,线从这头穿进去,从那头穿出来,一个一个穿起来,变成一串小手链,套在手腕上,真好看!”

3.让孩子自己动手穿木珠,孩子穿的过程中,家长在一旁要多多鼓励。

4.如果此时孩子已准确认识了红、黄、绿等颜色,还可把各种颜色的木珠分开,按一定的规律将同颜色的两颗或三颗穿在一起,或一颗一颗间隔着穿。妈妈先穿好一串颜色间隔开的珠子,让孩子模仿,穿出一串相同颜色间隔的珠链。

投球入瓶

效果:锻炼视觉注意和动作注意

1.准备两个瓶口较小的玻璃瓶以及几十个弹珠。

2.让孩子把弹珠放进瓶子里,越快越好。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家长和孩子一起比赛。

3.如果孩子进行得很顺利,可增大游戏难度,如选择瓶口更小的瓶子,改用勺子舀弹珠来代替用手投放。

找积木

效果:锻炼听觉注意、视觉注意和动作注意

1.准备若干块颜色不同的积木,在家里有一组抽屉的柜子前放好。

2.家长扮演木偶对孩子发出指令,“请把绿色的长方形积木装进第二个抽屉里”,“把红色的圆圈积木放进第一个抽屉里”。

3.孩子放好后,请他把积木找出来,找的时候一次只找一块,这样孩子就需要调动自己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4.孩子和家长互换角色来玩,可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小贴士:可以用球、娃娃等玩具代替积木。一开始物品可以少几样,根据熟练程度再慢慢增加玩具数目。

什么东西不见了

效果:锻炼视觉注意力

1.在桌上摆放几件玩具,如布娃娃、玩具熊、小皮球、积木。

2.让孩子说出玩具的名称,并在短时间内记住。

3.让孩子闭上眼睛,家长拿走其中一样或几样玩具,再让孩子睁开眼睛,问他:“什么东西不见了? ”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回忆。

4.家长和孩子互换角色玩,这个游戏和找积木一样,可以锻炼孩子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抗干扰。

画地图

效果:锻炼视觉注意

1.散步时,家长和孩子一起指出沿途看到了什么,比如好朋友的家、水果店、邮局、超市、花园等建筑物,告诉孩子回家后我们要把散步时的路线图画下来。

2.回家后,鼓励孩子画一张散步时的地图并注明沿途标志物。

3.孩子画的同时,家长也一起画,等孩子画完后,和孩子的地图相比较,看谁画得准确。

小贴士:这个游戏适合6岁左右的孩子玩,为了降低难度,可以先从画小区平面图开始。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小班阅读活动《海豚》优质课(蒋静).avi

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优质课(执教:谢海连)

与“和孩子一起把注意力找回来”相关文章
巧用积木训练宝宝的逻辑思维
宝宝学说话5招启蒙
怎样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
幼儿益智故事推荐:剪胡须的小花
看过“和孩子一起把注意力找回来”还看
如何增强孩子的语感
如何激发孩子创造力
大脑提前启动会带来提前报废?
怎样开发宝宝的潜能?
跳跃运动,助宝宝更聪明!
猜你喜欢
父母4种坏行为最影响BB
"超嫩模"年收入上万的背后
做“虎妈”or当“猫爸”?
你的爱是孩子的陷阱吗?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教子秘方
单亲妈妈不能说的九句话
真正母爱是放下自己爱孩子
孩子错了小声教育更有效
家长是宝宝最好的早教老师
5个高招解决老人带BB问题
亲子8招让孩子倾吐心声
父母对孩子的爱竟是陷阱?
五种妈妈伤害宝宝最深
聪明妈妈处理BB旧玩具妙招
生活化早教更益BB身心
你是“直升机父母”吗?
你是“会”说话的家长吗?
不了解孩子会伤害孩子
三岁孩子攻击性强怎么办?
过度教育三大表现,你有吗?
怎样成为BB喜欢的四类父母
生活早教:早教课堂搬回家
家长常见的教育矛盾心理
家庭教育常见四种矛盾心理
“妈妈小时候还不会呢!”
孩子争强好胜家长该怎么办
"慢养"BB有机会自我成长
家长炮制早教支出省钱秘笈
爸妈是宝宝“生”出来的
父母应怎样保护孩子的面子
美丽烦恼:BB相貌该不该夸
“娃娃亲”能扩大社交圈?
十大容易被忽视的早教误区
容易毁掉孩子的“七大狠招”,你
该不该"穷养儿子富养女"?
提高孩子想象力?关掉电视
不要将孩子“看透”
父亲当甩手掌柜坏处多多
徐国静:妈妈这样做宝宝就聪明
咋培养出善表达情绪的男孩
我觉得做小孩真的挺难
惩罚孩子前请管好你的理智
家庭体育锻炼的三原则
别让规则在亲子间筑起心墙
怎样进行新生儿早期教育
懒妈妈的三大育儿法宝
外国爸爸的哄儿五绝招
4种情况下父母可以"打"孩子
治疗孩子的“情绪低潮病”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