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把注意力找回来_智力开发-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智力开发 >和孩子一起把注意力找回来

和孩子一起把注意力找回来

2015-11-25

什么是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专业术语,它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是智力发育和有效学习不可或缺的能力,它对于孩子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你有没有总是觉得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在抱怨孩子之前,先来看一个数据:据纽约一家研究机构统计,一位员工平均每天在工作时用来随意打电话、查看电子邮件、回复即时对话、流连在微博上的时间要占到上班时间的28%。调研结果还说现今社会影响注意力集中的因素太多了,成人的注意力在日益涣散。一面是自己在工作中经常分神,一面却对孩子注意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不是有点不公平?那就别再指责孩子!行动起来,和孩子一起把注意力找回来。

在家长眼里,孩子的这些行为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3岁的丁丁刚上幼儿园,老师反映他经常上课“神游”。老师讲故事时,丁丁看上去是在听,但眼神是涣散的,问他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他说不知道。

4岁的璐璐,如果某件玩具或游戏,她玩得不错,就会继续,但如果她玩得不好或不会玩,就会表现出不耐烦,马上放弃,换个玩具玩。画画时也是一样,如果一开始画得很好会继续画下去,但大多数时候是画到一半又重新开始画。

6岁的乐乐,接受能力很快,玩具一玩就会,还能自己拆了再装起来,但做什么都是一分钟热度。幼儿园老师反映他上课也不专心,老爱这里玩玩那里看看,有时还影响别的小朋友。

从心理学分析,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对于丁丁,他还没有形成有意注意力。3~4岁的孩子,无意注意依然占优势。刚刚上幼儿园的丁丁,还不懂得如何支配自己的注意力(即有意注意),如果老师讲的故事他不感兴趣,他确实容易走神。家长可以针对丁丁的情况,有意识地训练他在听觉方面的有意注意。

对于璐璐,她只是还没有学会坚持到底。4~5岁的孩子能够自觉、有目的地将注意力指向特定的事物,开始观察事物的细节,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行为依然是全凭自己的兴趣和心情,所以璐璐的表现起伏很大。针对璐璐的情况,家长需教她做事情前有所规划,以画画为例,不是想到哪就画到哪,而是画之前大致想想自己要画什么,多多鼓励她把一件事做完,再去做别的。

对于乐乐,他更需要学习的是不打搅他人。学龄前的孩子已经可以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分配注意力来指行动,对于色彩鲜艳、形象鲜明、生动直观的事物以及与他的经验有关、符合他兴趣的事物能加以注意。乐乐的情况和丁丁不同,乐乐上课不专心,很有可能是因为老师讲的内容,乐乐觉得太简单,所以他就没兴趣听了。遇到这种情况,引导的重点在于让乐乐明白,上课时不能影响其他小朋友。

对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要求要合理:

1.学龄前孩子注意力可持续时间比你想象的要短:3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平均为9分钟,4岁为12分钟,5岁为14分钟。所以你的要求别超过了孩子现有的能力。

2.学龄前孩子的生理发展决定了他的注意力不够稳定。这一时期有意注意尚在形成阶段,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往往交替掺杂在一起。因此,孩子的注意力不够稳定,范围比较小,他还不会“指挥”自己的注意力,分心后不能马上又回到原来注意的对象上。

3.学龄前孩子很容易受外界刺激物的影响,如果你需要他在某段时间集中注意力,就要为他创造一个避免刺激和干扰的环境。

4.学龄前孩子还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他不感兴趣、超出他能力的事情上,如果你要求4岁的孩子反复写拼音、做算术,他很有可能表现得散漫,甚至烦躁。

引导孩子集中注意力的亲子游戏

穿木珠

效果:锻炼视觉注意和动作注意

1.准备各种颜色的小木珠十几颗和两根细绳。

2.家长一手拿小木珠,一手拿线,边穿边说:“看小木珠上有个小孔,线从这头穿进去,从那头穿出来,一个一个穿起来,变成一串小手链,套在手腕上,真好看!”

3.让孩子自己动手穿木珠,孩子穿的过程中,家长在一旁要多多鼓励。

4.如果此时孩子已准确认识了红、黄、绿等颜色,还可把各种颜色的木珠分开,按一定的规律将同颜色的两颗或三颗穿在一起,或一颗一颗间隔着穿。妈妈先穿好一串颜色间隔开的珠子,让孩子模仿,穿出一串相同颜色间隔的珠链。

投球入瓶

效果:锻炼视觉注意和动作注意

1.准备两个瓶口较小的玻璃瓶以及几十个弹珠。

2.让孩子把弹珠放进瓶子里,越快越好。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家长和孩子一起比赛。

3.如果孩子进行得很顺利,可增大游戏难度,如选择瓶口更小的瓶子,改用勺子舀弹珠来代替用手投放。

找积木

效果:锻炼听觉注意、视觉注意和动作注意

1.准备若干块颜色不同的积木,在家里有一组抽屉的柜子前放好。

2.家长扮演木偶对孩子发出指令,“请把绿色的长方形积木装进第二个抽屉里”,“把红色的圆圈积木放进第一个抽屉里”。

3.孩子放好后,请他把积木找出来,找的时候一次只找一块,这样孩子就需要调动自己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4.孩子和家长互换角色来玩,可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小贴士:可以用球、娃娃等玩具代替积木。一开始物品可以少几样,根据熟练程度再慢慢增加玩具数目。

什么东西不见了

效果:锻炼视觉注意力

1.在桌上摆放几件玩具,如布娃娃、玩具熊、小皮球、积木。

2.让孩子说出玩具的名称,并在短时间内记住。

3.让孩子闭上眼睛,家长拿走其中一样或几样玩具,再让孩子睁开眼睛,问他:“什么东西不见了? ”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回忆。

4.家长和孩子互换角色玩,这个游戏和找积木一样,可以锻炼孩子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抗干扰。

画地图

效果:锻炼视觉注意

1.散步时,家长和孩子一起指出沿途看到了什么,比如好朋友的家、水果店、邮局、超市、花园等建筑物,告诉孩子回家后我们要把散步时的路线图画下来。

2.回家后,鼓励孩子画一张散步时的地图并注明沿途标志物。

3.孩子画的同时,家长也一起画,等孩子画完后,和孩子的地图相比较,看谁画得准确。

小贴士:这个游戏适合6岁左右的孩子玩,为了降低难度,可以先从画小区平面图开始。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大班律动游戏《小丑当大厨》优质课-成都-叶娇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与“和孩子一起把注意力找回来”相关文章
巧用积木训练宝宝的逻辑思维
宝宝学说话5招启蒙
怎样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
幼儿益智故事推荐:剪胡须的小花
看过“和孩子一起把注意力找回来”还看
猜你喜欢
爸妈太溺爱,孩子易低能
亲子互动开心游玩小宝典
父母,怎么让孩子读懂你?
老人带孩子溺爱也是害
春节后让闹宝宝变回乖宝宝
宝宝节后怎样恢复精神状态
管理压岁钱培养BB财商
咋判断幼儿是否有自卑心理
10种宝宝必学的生活技能
超级爸爸是这样炼成的
老人带孩子究竟哪儿不好
单亲家庭教育小心3个误区
怎样面对BB圈里的攀比现象
让孩子面对一致的态度
关爱百万农村留守儿童纪实
好胜宝贝也能输得起!
母体环境可改变BB性格
从小缺乏母爱BB很可怜
保姆带大的孩子心理问题多
孩子被"欺负"之后怎么办?
别让孩子产生过度依赖行为
2岁前满足孩子对亲人依恋
毁掉孩子一生的N种烂教育
单亲家庭的5大早教策略
学会巧妙调教省去早教费
孩子在不同年龄的心理变化
爸爸独特的6个育儿妙招
美国"虎妈"教育方式大转弯
表扬BB需掌握四大技巧
"另类虎妈"造就华裔"神童"
父亲在家庭中对孩子的影响
误用奖赏教育惯坏孩子
单亲妈加班让儿能多吃粽子
爸爸越参与育儿宝宝越聪明
不愿上学或是分离性焦虑
信任宝宝才能有效沟通
合作意识能“玩”出来
现实版的“孟母三迁”
宝宝成了父母床上"第三者"
儿童教育怎样去规划和规定
五误区让宝宝"爱放弃"
"隐性单亲家庭"伤宝宝
妈妈误区让儿子变懦弱
怎样防止孩子产生过分依恋
宝宝爱打人应该怎么教育?
五岁孩子要iPad嫌妈穷
浪费时间对孩子有益?
头等大事:请个好保姆
教育孩子要避免的7个禁语
爱原来可以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