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智力与父母的关系_智力开发-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智力开发 >孩子智力与父母的关系

孩子智力与父母的关系

2015-11-24

家庭当中影响孩子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我们的父母希望孩子学得好,智力发展得好,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你所做的什么事情对孩子影响最大。

第一因素:家庭的智力环境。

首先是父母自身的智力活动水平,说白了,就是父母动脑的水平。就是父母爱不爱动脑,善不善于动脑,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智力发展。还有,父母的求知态度和求知表现。如果父母渴求知识,有良好的求知表现,孩子就会像父母学习。你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不学习,那么孩子就不愿意听你的。再一个,家庭书架,这很重要。有的家里都有家庭书架,但是你是否做到了我们所要求这个。家庭中有共同读的书,有每个人读的书,而且养成交流读书心得的习惯,这很重要。因为有的家里边有书不读,有的家里没什么书,就一些乱七八糟的书,这不行。现在说学习型的家庭还得读书。我们希望提高国民素质,希望我们的孩子好,当然我们的北京人,我估计都读书比较多,十本、八本是可能的。但是我们比较就发现,我们必须做爱读书的人,你爱读书,你的孩子才能爱读书。不然的话,你老教育他读书,他心里就想了,你也不读书,天天催我,他就没动力

其次,家庭的人际环境。讲孩子的智力发展,讲学习跟人际环境有关系吗?太有关系了。良好的人际环境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条件,家庭心理氛围好,你人际关系和谐,这孩子他心里踏实,他有一种归属感,有安全感。如果人际关系不好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个我都有调查。如果家庭不和睦,经常吵嘴、打架,孩子缺少安全感,心里烦躁,严重影响学习。

再次,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指导。你要指导学习,你应该注意什么?首先一个,你关注的重点放在哪儿?有好多是关注在什么呢?学习成绩上,结果上,这就是误区。我想,我们父母关注孩子的学习,不要只关注结果和分数,要不要关注,要关注,重点应该放在哪儿?大家看看,这几个态度、过程、方法、习惯。有好的学习态度,他的学习过程科学,方法合适,又有好习惯,那结果必然好。可是,你就片面地关注结果,这些都不管,你没有观察,你没有注意,这个学习成绩往往好不了。

先给大家讲一个基本知识,就是智力到底是什么?我们平常老说智力、智力,智力好坏,到底是指的什么?人的智力就指的是智商,就是人的聪明度。人的聪明度是由什么来决定的?这个人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的综合水平,主要是他脑力的表现。它的这个聪明度是脑力的表现,是五种力的综合水平,不是哪一项。那么有的人也讲,注意力不包括在里边,这个学术讨论我们就不管了。那么这几个力,它的综合水平就是我们的聪明度。其中一项能力强,比如说他记忆能力特别强,并不能代表他整体的聪明度高,也不能代表他的智商高,你光是记忆力嘛。大家注意,我们现在传媒上很少单纯地去表扬某某孩子几岁就认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这个意义并不大,一定是综合水平。那么这种综合水平的核心是什么,核心是思维力,就是他会不会想问题,善于不善于想问题,这是智力的核心。老说智力好坏,智力是这几个方面,这是大家都比较认可的这种说法。

下面是我们这一讲里边很重要的内容,家庭当中影响孩子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我们的父母希望孩子学得好,智力发展得好,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你所做的什么事情对孩子影响最大。第一就是家庭的智力环境。智力环境,首先一个是父母自身的智力活动水平,说白了,就是父母动脑的水平。就是父母爱不爱动脑,善不善于动脑,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智力发展。因为父母动脑的水平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这么说,叫做智力靠智力来培养。因此我在写这本书里讲了一句话,有那么一章,做一个爱动脑筋的父母,特别是跟孩子一起接触的时候,你需要动脑筋的时候,你要讲出一、二、三来,你要有逻辑,要清楚地表达,这个对孩子影响很大。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在东城区一所学校发现一个孩子上初中以后,写作文,就写半句话就画句号。这怎么回事呢?数学学得也可以,他为什么写半句话就画句号,后来就到他家里去,他父母是两个知识分子,而且在国外工作。到家里去以后发现了,他跟奶奶在一起,房子很大,家里也有不少的书。但是,这个奶奶,我们跟她交谈的时候,发现她老说半截话,说半截话就打住了,就画句号了。她经常这样,就是她的思维影响孩子了。因为有一句话,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叫做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你想清楚,才说得清楚,你想深入,才说得深入,对不对,想明白,才说得明白。所以你的语言表达本身是你的智力活动的一种反映。譬如我现在在讲课,实际上是我思维的一种反映,可是她老讲半截话,这孩子经常受影响。后来怎么办呢?老师想了一个很好的主意,就是说我们跟他讲,这个事儿应该怎么讲,还缺半截话,把它填上。然后给你一个任务,以后你奶奶跟你说话,说完了以后,你想一想,全不全,该不该画句号,不该画句号,你告诉她,你说,奶奶还得这么说,你教你奶奶。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虽然奶奶没多大改变,这个孩子的思维就很明显地完整了。这是一件真事儿,我用它来说什么呢?就是说父母的思维水平,智力活动直接影响孩子,你不要忽略这个。不是孩子是孩子的事,你为了提供智力环境是很重要的。

再再次,父母的求知态度和求知表现。如果父母渴求知识,有良好的求知表现,孩子就会像父母学习。你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不学习,那么孩子就不愿意听你的。我最近在《中华家教》是全国的一个刊物,我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其中我引用了一个封建时代的一副对联。我说,剔除封建性内容在今天依然对我们有启发。这副对联怎么说,在座的很多同志肯定都会背,叫做什么呢?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那忠厚传家久讲的是什么,人格、品格。这一个家庭,它忠厚诚信,这个家庭能传得久远,诗书继世长。这家的文化氛围好,尤其家庭的主人带头爱学习的话,他这一辈子一辈子传下去。我们摒弃原来的封建内容,在今天依然如是,它反映了一种规律,就是德与智,就是家庭要创造什么呢?智力环境。父母的求知态度,求知表现。

我给大家讲一个例子,我认识一个人,他本来没上过高中,他的孩子上初中的时候,他每天盯着他学习,他发现非常被动,非常费劲,俩人就在那儿较劲。后来有个机会,她可以上电视中专,后来我们就支持她,给她报销学习费用。我说,你只要认真学习,你会发现另外一个效果,就是你孩子的学习会跟他原来不一样。结果后来出现什么情况?孩子在那儿学,她必须也得学。这孩子过来一看,他妈妈在那儿认真学了,回去不用说了,回去好好做作业。等到他妈十点还没做完,孩子过来说,妈,你休息一会儿吧,他过来劝他妈。最后这个孩子学习也越来越好,这就是什么呢?父母这种求知态度,求知表现。

当然有的父母更会处理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他也会教育孩子。我碰到一个父母,那天他非常兴奋,我说,你怎么这么高兴。他说,我的女儿考上四中的高中了。我就问,我说,你一定有好的教育方法,他说没有,他说孩子能干。我说,你读的什么水平,他说,我初中毕业,他说,我夫人初中都没毕业,我说,我是北京市家教会的,我是研究这个,你肯定有你家庭教育规律,不谋而合之处。他想了想,他跟我说两条。第一条,他跟我说了,他说,我从来不居高临下,什么事我都跟孩子讨论。我说,你怎么想?他说,我想,孩子上学也不容易,我也就上过初中,现在还学得不错,我有什么理由居高临下,以父母自居,老训人,我没道理老教育人家,没道理,所以有事我跟他商量。他这么一说,我给他分析了,你这叫教育民主,讲平等,他问我,他说,我有那么好吗?我说,你就这么好,这叫不谋而合。我说,还有呢?他又讲一条,这一条我更受启发。他说,我向孩子学习,他说,我不是老让他好好学习,他好的方面,我向他学习。他说,我准备了一个本,这个本,孩子有什么好事,我就记录下来,我也不跟他说,但后来孩子也发现了,觉得爸爸经常记录他好的事情,这个孩子就更自觉。我说,你给我举一个具体的例子,他跟我说了一个例子,我现在记忆犹新,我也没写在本上。他说,有一次,孩子上初二的时候,在那儿做作业,他说,我就过去了,晚上,这孩子跟我说这么一句话,说,爸爸,我悟出一个道理来,说什么道理呀,今天的学习质量就是明天的生活质量。你看她爸爸什么反馈信息,她爸爸一拍手,闺女这是名言,这是名言呀,富于哲理,我得把它记下来,这就去找本了。这闺女说,爸爸,你不用记,我就那么一说。你就那么一说就这么棒,你要再认真说,得多棒呀,我非记下来不可,把这个本拿来,某月某日,闺女某某某说,今天的学习质量就是明天的生活质量,他写完,他走了。你想,这孩子什么心态。我爸爸把这话都记下来了,一会儿做作业高度集中,这是质量,明天听课还兴奋不已呢,我爸爸把这个话记下来,我得好好听课,这学习质量跟生活质量连起来了,她受到这种激励。其实爸爸就做这么一件事儿。

咱们给她换一个爸爸,可能怎么说,因为我听到好多父母,孩子说得挺好的话,父母给泼冷水。比如这个孩子说了,爸爸,我悟出一个道理来,今天的学习质量就是明天的生活质量,这爸爸就说了,这还用你说,谁不知道,我都跟你说过860遍了,今天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将来没什么好日子过,你呀,有工夫别瞎想,你给我好好学习就是了,走了。同样一件事儿,这个处理,你说这个孩子什么心态,走了以后,这个孩子还委屈呢,好不容易想出这么一句非常好的话,让我爸爸给枪毙了,半个小时都没踏实,这作业做不下去,第二天上课还觉得委屈呢。你看看,同样一件事儿,跟父母态度有关系。你看,这个父母,他不是故意做的,他是有一种求知态度,求知表现,他得向孩子学习。那后一个父母就居高临下,觉得自己什么都好,就得是教育她的,摆出一副教育的架子,这就错了,自居心理,是不是。

家庭书架,这很重要。有的家里都有家庭书架,但是你是否做到了我们所要求这个。家庭中有共同读的书,有每个人读的书,而且养成交流读书心得的习惯,这很重要。因为有的家里边有书不读,有的家里没什么书,就一些乱七八糟的书,这不行。现在说学习型的家庭还得读书。我说一个数据不一定准,我在网上看到的,说以色列人爱读书,平均一人一年大概读四十七、八本书,以色列教育水平很高。俄罗斯人平均一人一年读二十七、八本书,我说这个是参考的数据。中国人现在平均一人一年读2.8本书,我们希望提高国民素质,希望我们的孩子好,当然我们的北京人,我估计都读书比较多,十本、八本是可能的。但是我们比较就发现,我们必须做爱读书的人,你爱读书,你的孩子才能爱读书。不然的话,你老教育他读书,他心里就想了,你也不读书,天天催我,他就没动力。

有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101中学一个父母讲的。这孩子原来小学时候特别爱看电视,后来干脆从三年级开始,父母给孩子定了一条,这个电视报由你来买,圈定两次,其他时间不看,这就约法三章,父母看一次,你不看也不成,你就看。其他时间怎么办呢?晚上学习的时候一块儿学。爸爸在这儿学,你在那儿学。这爸爸特别有意思的是什么呢?把自己读的书一本一本地读,画重点,抄笔记。小学的时候,每学三十分钟休息一会儿,爷俩下去摔跤锻炼,然后回来接着学。过来过去这爸爸不用说话,这孩子都悄悄看看他爸爸的笔记本,看看那书,一看真是认真在读,回去他也认真读。结果一直到高中毕业,后来这爸爸有问题就请教这孩子,这孩子自觉性越来越高,到最后你看到什么程度,这孩子是101中学的保送生,保送华南理工大学。父母很高兴开父母会,回去以后,这孩子跟他说,对不起,我不去,我不接受这保送。那怎么办呢?说,我要自己考,我奔清华建筑系。他爸爸说,爸爸、妈妈着急了,说,清华大学这么难考,万一考不上呢?考不上,你们说要有志气不是吗?这孩子有志气。我考不上,我复读一年,你们支持我一下,我还是奔这儿去。如果再考不上,我打工,我自己复习,我还奔那儿去,那个不接受。最后就没有去,然后这孩子一下就考上了。考上以后学校就知道了,当时有一个《万家灯火》广播节目,就请他们做节目,他爸爸就答应了,请爷俩去,讲讲家庭教育,讲讲孩子奋斗。结果孩子从大学回来以后,他爸爸说,咱们去中央广播电台做一个什么节目,他说,我不去,你去。他爸说,那哪儿行。我答应人家了。他说,这个考上了,我也不是什么人才,成人才早着呢,这么早,值得骄傲吗?他反过来批评他爸爸,我不去。后来他爸爸死说活说,我答应人家编辑记者了,这才去。然后他跟他爸爸说,下不为例,我离成才还远着呢。我听着这故事一想,这孩子反过来提示他爸爸。但是从小的时候,这个爸爸做的事情,你看看,是不是,你学我也学,我学得比你还认真,那孩子就更认真。现在我们好多父母自己不学,天天就是居高临下让孩子学,你说,能不能使这孩子发自内心地更能愿意学习。

还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安静的学习环境。这个学习是需要这样条件的,你太乱了,不安心,这孩子就不安心。

第二个因素:家庭的人际环境。

你看,讲孩子的智力发展,讲学习跟人际环境有关系吗?太有关系了。良好的人际环境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条件,家庭心理氛围好,你人际关系和谐,这孩子他心里踏实,他有一种归属感,有安全感。如果人际关系不好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个我都有调查。如果家庭不和睦,经常吵嘴、打架,孩子缺少安全感,心里烦躁,严重影响学习。如果孩子小时候,你就经常打架,闹得不可开交,以后你还这样发展,这孩子会有三步;第一步是害怕,小的时候,父母一打架,他害怕,他没有安全感,害怕。然后就厌烦,懂事以后就烦。他发现,你们吵来吵去也没怎么着,再后来什么呢,怨恨,他恨你,他就躲着。

我就在若干年前,接待过一位父母,两口子还都是副教授,结果这个女孩上了初中,到了初二不回家,父母非常着急,找我。我想,环境这么好,我说,不会呀。后来我就找这孩子,这孩子一说,我受启发了。这孩子说,我不愿意回家,因为我们家里跟冰窖似的。我说,什么意思呀?她说,我们家条件也不错,我爸跟我妈谁也不爱理谁,但是他们也不打,女孩子最受不了,所以她就不愿回去。在外边又交朋友又什么的,实际上就是这个问题。

我的老师教心理学的,曾经有过调查。他发现,家庭和睦的家庭,三好学生出多少呢,97%。也调查了几千户,这个对我们来讲就是很重要的参照。现在有的父母,我发现有的父母跟我们说了,说我们两口子不和,碍着你什么事?我们打我们的,你学你的,他不可能的,人是有心理的,有感情的呀。我前不久在一个区,我不说哪个区了,一个父母给我写了封信,您讲的内容我特别有同感。他说,我那个孩子,那天就问我,说我要出走,你不要心疼,你想要孩子,你再抱一个,我觉得,我在这个家里呆不下去了,原因就是你跟我爸爸这样我受不了。这妈妈一边说一边掉眼泪。我接触这样的事儿非常多,所以良好的人际环境必须由父母来创造,对孩子智力发展和学习肯定有好处,是吧。

其次就是你要进行人际关系调整。一般的来讲,孩子、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家庭人际关系的关键,这个其实中国是这样,在国外也一样。有一年,在北师大开了一个国际家庭年的研讨会,有一位德国的专家也讲到这个问题,这个几乎是不谋而合的。任何国家家庭的人际关系,父母是核心。然后跟上一辈,跟左右邻居,跟孩子之间,这是人际环境。

第三个因素: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指导。

你要指导学习,你应该注意什么?首先一个,你关注的重点放在哪儿?有好多是关注在什么呢?学习成绩上,结果上,这就是误区。我想,我们父母关注孩子的学习,不要只关注结果和分数,要不要关注,要关注,重点应该放在哪儿?大家看看,这几个态度、过程、方法、习惯。有好的学习态度,他的学习过程科学,方法合适,又有好习惯,那结果必然好。可是,你就片面地关注结果,这些都不管,你没有观察,你没有注意,这个学习成绩往往好不了。你老说,这成绩,你上回考八十几,这回才考七十多,越来越不好,你再不努力不行了,光说这个不行。你从小注意什么呢?他的学习态度,他的过程、方法、习惯,这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几条才能有好的结果。

其次是家庭指导的针对性,这个很具体的。我们当老师会介绍给大家。这个学科学习有三个层次,叫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文科就是字、词、句,理科就是公式、定理、定义,第二个层次什么呢?基本技能;就是用这些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叫基本技能。第三个层次叫综合能力。今天特别提出来,包括创造能力。给你出题,十道题常常包括这三个层面,有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有的就是基本技能;有的是综合能力。你看,这考试成绩拉开距离在哪儿呢?拉开距离常常在综合能力上。比如说,我这老师出题,我心理有数,我出一个四比三比三,你想,四比三比三,那就是第一层次出四,40%,第二层次出30%,第三个层次出30%,四比三比三,就是中等水平的孩子拿到六、七十分没问题,拉开距离在综合能力对不对,或者叫难题,但是不是偏题,不是怪题。如果我把这比例颠倒一下,三比三比四,你说,会出现什么情况?全班平均分数肯定下来十分,你说是不是。所以你不能简单地拿分数说事儿。如果你要这么简单化,上回你还考八十二,这回你怎么考七十八呀,你越活越抽抽,是那么回事儿吗?人没有越活越抽抽的,智力没有特殊情况,也不会下降的,含金量不一样。所以你不要简单化只关注结果分数,你要看他的实质。所以针对性要在这三个层次上,你看看,你的孩子讨论一下,找老师研究一下,你会知道,他问题在什么地方,是综合能力差,还是基础能力差,还是中间的基本技能差,每一个孩子不一样。

我再给你讲一个有意思的事儿,也是一个孩子,上初一以后,英语老不好,这是我很熟的一个人。他小时候,我看着他长大的,他后来上了大专英语也还可以,他每天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呢?每天给孩子默英语,这孩子英语老上不去。然后他就批评这孩子,你说,每天我下着工夫给你默写这单词,你这英语老上不去,他就骂这孩子笨。第一次,孩子没言语,然后说又一次,你这个孩子可真笨,这孩子说话了,是个女孩,说爸爸,您也甭骂我了,我是你和我妈生的,你们俩怎么生我这笨孩子呀,说明你们也够笨的,一下子把话就说到底了,给他气得不得了,就找我来,说你是家庭教育专家,你是搞研究教育的,你说,这怎么办。我一听,我说,你凭什么说人家笨,我说,这孩子,我看着长大的,现在上了中学了,一点不比你笨,比你还强呢。他说,我不是急了吗?我说,急了就骂人家。他说,你有没有办法,我说,有办法,我给你出两个主意,但是第一个主意,你要不听,第二个我就不说。他说,我当然听了。我第一个说出来,他就不愿意听。我说,你好好思考一下,然后跟孩子认真做一次检讨,你不该骂她笨,你要说,用例子来说明,她不笨,甚至有的时候比你还强,你来说。他想了半天,最后才下决心行,行。他说,第二条呢?我说,从下礼拜开始,你们俩约法三章,不要天天默,我说一个礼拜默写一回就行了。他说,那行吗?天天默不行,一回能行吗?我说,默写的方法变了,我说,你英语也不错,我知道,让她默你,约法三章,默你的时候,有错,谁也不许翻书,看谁对。他是职员,每天按时上下班,你要是出租司机,我就不能出这个主意。我说,约法三章,你一个礼拜选一天,看完新闻,你就让她来给你默。过一段他说,你这主意管用了,为什么?她有积极性。又过一段,他说,这成绩上去了,上去五、六分了。又过一段,又上去了。我说,你坚持吧,还能上去。这就是方法、过程的问题。这孩子心态不一样了,他说,礼拜三,不到吃饭的时候,闺女就说了,老爸,今天有任务,笔和纸都给你准备好了,一会儿咱们听写,无非这一礼拜的单词,那么十几个、二十个吧,他经常出错,因为他岁数毕竟大了,他也没有好好复习,有时候人家念blackboard,掉了一个字母,他就要翻书,女儿说,不要翻,约法三章,回来再对,一对女儿全对。我说,其实道理很简单,你这个办法让这孩子什么呢,变了一种学习心态,她那个劲头不一样了。实践里促进她的学习过程更专注了。她上课听课的时候,她就想,礼拜三,给我爸爸默写,好好听。到礼拜三之前,给你默写之前,又看三遍。人都好强,我不出错,我让你出错,你出错,她特高兴。其实你没想,这个反而促进了孩子,当然你轻易不要试这个办法,因为什么呢,有人坚持不了,你一松懈,她又不成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与“孩子智力与父母的关系”相关文章
巧用积木训练宝宝的逻辑思维
宝宝学说话5招启蒙
怎样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
幼儿益智故事推荐:剪胡须的小花
看过“孩子智力与父母的关系”还看
猜你喜欢
聪明应对宝宝的“多话时节”
妈妈你知道我的潜能有多大吗?
孩子学习能力发展的顺序
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欧盟禁儿童吹气球惹争议
千万别伤害孩子的阅读兴趣
孩子漂亮到底该不该夸?
让宝宝学会正确的归因方式
关于早期阅读,园长答疑时间
教育孩子最不该犯的7个错
“穷养”孩子的标准是什么
外国父母追捧的中国式早教
毁掉宝宝一生的三大邪恶早教
加拿大父母:让孩子自己选择性别
教孩子,尊重7大底线
巧妙训练你的新宝宝
老外竟用婴儿治疗校园暴力
李阳幼时常被打骂是家暴重要原因
7种不良家教父母一定要避免
不到3岁,别让孩子看电视
“不管”妈妈“外向”宝宝
美国幼儿的素质教育
不要扼杀宝宝说话的欲望
孩子跟谁学会了说谎?
合作的孩子,更乐于分享
美教授设恐怖实验室研究儿童恐惧
你是强势的家长吗?
孩子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
如何建立三岁宝宝的责任感
6妙法帮BB顺利度过认生期
虎妈狼爸教育方式不科学
聪明妈妈要学会让孩子自己学习
如何开拓孩子的才智
“可怕”的两岁儿!
谁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人生处处是起跑线
学会分享也是一种能力
爱的“反话”让孩子很困惑
教育孩子三心不可有
体商的重要性
硅谷精英子女上“原始”学校
过度关心让孩子不会动脑筋
影响儿童智力发育9个变量
宝宝的数学能力发展游戏
孩子总失望你是哪种跑题妈妈
如何让新生儿“乐”起来
14个行为扼杀宝宝创造力
三岁小孩出国读书靠谱吗?
早教视频有碍幼儿语言发展
强迫孩子听话的恶果: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