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教中的误区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幼儿家教中的误区

幼儿家教中的误区

2014-12-16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的“基石”是由父母双手奠定的,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一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当前,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已成为每个家长迫切关注的问题,但大多数家长往往缺乏科学的教子方法,他们仅凭个人的直觉和某些传统经验来施教,这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产生了许多误区,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换一个新的思路,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一、走出宠爱过度的家庭教育误区。

家长们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视孩子为心肝宝贝,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如:周末,一位年轻的母亲从幼儿园里接她的孩子,发现孩子的脸上有轻微的伤痕,便问:“是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抓伤的?”孩子点点头,母亲火了:“为什么不抓他?”之后又去找了老师……真是可悲啊!家长这么“爱”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吗?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吗?父母的爱心固然可钦可佩,但是父母们应该好好想一想,这样“爱”孩子,后果会怎样呢?作为父母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样做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心灵,还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的孩子在上小学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学校伙食差,孩子身体渐渐瘦弱,保育员建议刘少奇把孩子接回家住,但被刘少奇拒绝了。他说:“孩子只有留在艰苦的地方,才能受到锻炼和考验。”由此可见,老一辈革命家对孩子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一种真正的爱,希望家长们在借鉴的基础上,对幼儿爱得适当,爱得合理,爱中有教,教中有爱,这样才能使幼儿得以健康成长。

二、走出氛围不良的家庭教育误区。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家庭教育的另一个恼人的问题是,一方面家长们希望孩子成才,而另一方面家庭的氛围却不利于孩子成长。如:有的家长经常搞窝里斗,闹家患,打离婚,给幼儿的心灵造成创伤;有的家长则整天忙于工作、事业或做买卖赚钱,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甚至在孩子面前也不检点自己的行为……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形象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许多幼儿的性格、作风、行为习惯之所以很像父母,遗传并非起决定作用,而主要是从父母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幼儿平时是很善于模仿的,他们对事物好坏的辨别还比较差,只要是父母和老师说的或做的,就认为是好的、对的、美的。他们每天都在用最精细的眼光去注意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和观察着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切都想模仿,一切都想学。于是,父母便成了他们学习的示范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像一张张生动形象的图谱一样展示在幼儿们面前,幼儿从中模仿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是非标准、善恶观念和行为习惯。所以,有人也把这个时期的教育称为“图谱教育”。如果父母在各方面的表现是良好的、适当的,幼儿看得见,学得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并健康地成长起来。否则,正如鲁迅所指出的:“父母的缺点,便是子孙灭亡的伏线,生命的危机。”

三、走出物质奖励的家庭教育误区。

奖励可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必须明智的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那么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完全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例如:让孩子在洗澡的时候很听话,晚上给他多讲个故事是比较合适的奖励。而如果你答应改天给孩子买个新玩具,那就会走入物质奖励的家庭教育误区。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幼儿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另外,物资刺激实际上意味着对幼儿能力的怀疑,所以经常接受物质刺激的幼儿,在依赖于物质刺激的同时,还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促使幼儿不断取得进步,到达成功的彼岸。

四、走出迫切“望子成龙”的家庭教育误区。

家长们对孩子寄予厚望,“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子女有比自己更高的学问,更优的待遇,更好的声望。因而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过早的进行“智力开发”,让孩子念英语、背唐诗,剥夺了孩子幸福快乐的童年。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爱玩、爱动、自我约束力差的天性,家长不能不考虑这些因素,而盲目地让孩子顺着自己的意愿去做。孩子不但不能实现家长“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反而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搞得一事无成。这时,倒不如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意愿,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天地和活动场所,并进行热心的鼓励。因为兴趣、自信是进步的动力。即使幼儿没有超常的智力,只要有较好的心理品质,将来也可以成才,反之,将来有可能无所建树,甚至成为“废品”。作为父母,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就必须在培养幼儿智力因素的基础上,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这样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受到了科学的家庭教育,他们将会受益终生。

家庭是育人的摇篮,家庭教育好似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每位家长都能正视家教中的误区,切实转变自己落后的家教观念,学习科学的教子方法,真正掌握家教的艺术,全面提高自身的家教水平和家教素养,才能最终避免家教误区。愿我们的家庭教育开出成功之花,结出成功之果!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与“幼儿家教中的误区”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幼儿家教中的误区”还看
教养·学习:让孩子为了自己而努
当“丁克”反悔,“白丁”兴起
俄罗斯的育婴传统:按摩和穿皮靴
芬兰教育为什么敢称全球第一
想生二胎绕不开的“经济账”
猜你喜欢
如何指导孩子学跳棋
如何治疗儿童自闭症
哪种孩子的性格容易成功
哪些玩具对宝宝有好处
提高宝宝智力的42个生活细节
关爱宝宝牙齿健康从正确刷牙开始
如何判断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
教子必知十大黄金原则
夏季消暑儿童应该少喝酸梅汤
提升宝宝数学能力的方法
宝宝爬行的好处
孩子的咳嗽喝蜂蜜比吃药有效
听音乐可以增加记忆力
让宝宝适应双语学习的方法
让宝宝顺利进幼儿园的方法
宝宝不爱喝水怎么办
小游戏推荐让孩子伶牙俐齿
如何提高孩子的理解力
宝宝爱打人的原因
泡奶粉的正确方法
婴幼儿便秘可以喝蜂蜜吗
适合四岁宝宝读的书
孩子阅读的技巧
不要逼幼儿学英语
怎么样帮助宝宝在音乐中学习
新生宝宝出门要注意事项
春天该如何改孩子补钙
增强幼儿说话能力的方法
护理新生宝宝的8大错误方法
宝宝语言学习的三个阶段
职场妈妈育儿5大误区
宝宝爱捡脏东西吃怎么办
适合1到3岁宝宝的图书
如何开发孩子的情商
宝宝为什么不爱说话
孩子爱欺负弱小怎么办
如何开发孩子的右脑
不同月龄的宝宝说话该如何教
宝宝能说会道的技巧
宝宝打嗝怎么办
宝宝舌苔上的大秘密
儿童是否可以多喝鲜榨的果汁
孩子为什么顶嘴
孕期是否可以喝蜂蜜
宝宝画画的好处
孩子学钢琴的最佳年龄
宝宝说话的3大误区
春季如何让孩子的嘴唇水嫩嫩
儿童自信不足的表现
宝宝多吃蔬菜有哪些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