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懂分享不是品德问题_智力开发-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智力开发 >孩子不懂分享不是品德问题

孩子不懂分享不是品德问题

2015-11-20

邻居家的果果比儿子壮壮小十个月,两个小朋友的关系很有意思。

一岁的果果和两岁的壮壮在一起玩,超不过十分钟就会有纷争,起因大多是一个要玩另一个手里的玩具,又死活得不到。

两岁的果果来三岁的壮壮家玩,壮壮明确告诉他:“变形金刚是我的宝贝,你不许玩!”但那些不是“宝贝”的玩具,果果可以随便玩,甚至借回家去。

四岁的壮壮去三岁的果果家,果果赶紧从厨房找来一个塑料袋,把架子上的小汽车——他的最爱,一股脑儿装进袋子里,使出浑身力气往外拖,向妈妈宣布,他要出去玩。而外面正刮着凛冽的西北风。妈妈说:“他就是不想让壮壮玩这些小汽车。”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时候,拼命护着自己的玩具。有的父母很着急:“我们从来都教他要跟小朋友分享,他怎么就是不听话呢?”孩子们之间争抢玩具、食物时,父母的脸上往往会“挂不住”。于是断言:“现在的孩子真是太自私了!”

自私?这样一顶关乎道德人品的大帽子,小小的孩子顶得起吗?

还是接着看壮壮和果果的关系是如何往下发展的。

壮壮快五岁了,果果也刚过四岁生日。两个小家伙好像一夜之间都变得大方起来,谁借谁的玩具都可以,买来的新玩具两人一起玩。他们自觉地开始分享,并能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这就是成长。三岁前的孩子是不懂得分享,而不是不愿意分享,这不是个道德问题。

对于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来说,“自私”是正常现象,甚至是通向“分享”的必经之路,他们必须经由心智成长的历程,才能逐渐领悟、学会“分享”。

首先,孩子正在建构自我意识,正在迈向独立。在这个阶段,孩子建立“所有权”的概念:我、我的、我的东西。在他们心目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并没有意识到别人也有“我的”这种观点,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跟别人分享。

其次,他们尚未掌握“借”与“还”这种概念,不知道“借”出去的物品还能完璧归赵,而是片面地认为一旦离开手,就意味着丢失。孩子只有确认什么是“我的”,什么属于自己之后,才能逐渐意识到什么是他人的,把自己跟其他人的物品分开。

分享意识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要先弄清楚什么是“我的”,什么不是“我的”,而后才能在反复的社交活动中,逐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就可以不用培养或引导他们的分享意识。只是不要强迫,分享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可以征求孩子的同意,不要为一个玩具、一块饼干就给孩子贴上“小气”、“自私”这样的标签。而要理解、接纳孩子此刻对于分享私人物品感到困难是正常的现象,耐心等待孩子逐渐成长,让分享变成一件他心甘情愿的事。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小班阅读活动《海豚》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大班律动游戏《山狗和臭鼬》优质课-南京-徐佳佳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与“孩子不懂分享不是品德问题”相关文章
巧用积木训练宝宝的逻辑思维
宝宝学说话5招启蒙
怎样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
幼儿益智故事推荐:剪胡须的小花
看过“孩子不懂分享不是品德问题”还看
韩国妈妈不怕孩子摔
男女宝宝的智力有什么差距
关于语言爆发期与个体差异
该不该教孩子早点识字?
早教机构怎样选才更合适
猜你喜欢
3岁前宝宝必须纠正的性格
常挨打的孩子易心理变异
父母不要忽视宝宝的自我和自尊
莫忽视孩子的成长烦恼
亲子不应忽略“心理抚养”
给孩子添点耐性
婴幼儿也会精神抑郁
如何让胆小的儿子变胆大?
家长应该让孩子“先爬后走”
怎样教会孩子善解人意
用心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
夸奖是提升孩子自信的良言
孩子害怕时家长怎么做
家教过严孩子易患强迫症
培养自控能力,不同年龄宝宝区别
7-8个月宝宝都有哪些心理特征
抓住儿童性教育的5个关键期
父母怎样调教个性软弱的孩子?
孩子欺软怕硬怎么办
如何让宝宝学会“不认生”
宝宝怕生妈妈该如何应对
妈妈太强势,影响孩子性别取向!
告诉你孩子的七个底线
宝宝缺少安全感有这些表现
让爱从小充满孩子的心灵
孩子不快乐,你能读懂吗?
“恋物症”不能说断就断
依恋行为有利孩子心理健康
必知:7个习惯决定孩子命运
父母该怎样对待幼儿教育?
让孩子克服怯生的游戏
爱哭闹宝宝的心理解读
六招帮增强孩子自信心
哪些声音给会给婴儿安全感
做好六件事改善宝宝害羞
怎样防止孩子产生过分依恋?
母爱可改变婴儿的性格和心理
美国人是怎么带孩子的?
快速的时代,更需要“慢养”孩子
过分疼爱易引起宝宝心理障碍
缺乏耐性孩子的特征
发展儿童同情心
3种行为危害儿童心理发育
孩子的喜怒哀乐,家长你读懂了吗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应注意十点
揭秘:宝宝爱打人的3大根源
要孩子听话,请先处理好他的情绪
宝宝5大人际交往难题
顺应婴幼儿从依恋到独立的规律
为胆小害羞的宝宝“壮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