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行为的目的性_智力开发-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智力开发 >孩子行为的目的性

孩子行为的目的性

2015-11-17

在观察孩子的行为时,蒙台梭利博士使我们明白了如何从孩子自然的行为中发现那些隐藏的具有发展意义的目的。

孩子会像大人所示范的那样,做一些有明确动机的、符合逻辑的事情。但在那之前,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利用周围的事物来达到一些大人无法理解的目的。这样的事情常常发生在一岁半到三岁的孩子身上。

曾有一个一岁半的孩子,他发现桌子上整整齐齐地放着一叠被熨得很平整的餐巾。那个孩子拿起一张折好的餐巾,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用一只手托住下面,使餐巾不散开来。他斜穿过房间到对面的墙角,将餐巾放在地上,然后说“一个”。接着,他按刚才走过的线路走回桌子——这说明他是被某种特殊的方向感所引导——然后,他以同样的方式拿起第二张餐巾,走过同样的线路,将这张餐巾放在第一张的上面,然后又说了一遍“一个”。那个孩子就这样不停地运送这些餐巾,直到他把所有的餐巾全部都运送到了房间的对角。随后,他又以完全相同的方式,把所有的餐巾一一运回了原处。尽管那叠餐巾已不再像刚叠好时那样整齐,但它们仍是很好地折叠着;尽管那餐巾堆已经歪歪斜斜,但这不能被视为一种破坏行为。幸运的是,孩子的这一行为没有被家中的任何一个成员发现。多少次,大人总是突然出现在孩子面前,大吼:“停!放下那东西!”多少次,那些弱小的、值得欣赏的小手,因为要学会不乱碰东西而被打得通红。

拧下和拧上瓶盖也是孩子们很喜爱的一项“游戏”,特别是那些透明玻璃做的,能映射出彩虹般缤纷色彩的盖子,比如香水瓶盖。取下或扣上沉重的箱子的盖子,打开或关上碗碟柜的门也是孩子们所钟爱的。不用说,这些“游戏”常常引发大人和孩子之间的“战争”,仅仅因为孩子动了那些严禁触碰的东西——妈妈换衣间内的,或是爸爸写字台上的,或是客厅家具里的。而这些“战争”的结果往往是孩子被认为是淘气的、顽皮的。其实,孩子并不是特定地想要那个厨房里的水壶,或是爸爸写字台上的墨水瓶。如果有专门为他准备的水壶或是墨水瓶能供他做那些“游戏”,他一样会感到满足,也就不会再去碰那些所谓的严禁触碰的物品了。

让孩子自由地去做想做的事,这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想法,但在实践中,这个观念却因成人思想中的某些根深蒂固的东西而无法得以实现。通常,家长口口声声要让孩子自由地去触碰或移动物品,却无法忍受一种莫名的冲动而最终阻止孩子的行为。

在纽约,一位两岁半男孩的母亲非常认同给孩子自由这个观点,并且决定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实施。一天,她看到她的孩子捧着装满水的水瓶吃力地从卧室走去客厅,并没有任何人叫他这么做。她发现儿子非常紧张,小心地走好每一步,并重复地对自己说“小心点!小心点!”。水瓶看上去非常重,这位母亲终于忍不住去“帮助”了孩子,她上前去拿过了水瓶,放到了孩子所指的地方。之后,孩子一直哭丧着脸,好像被羞辱了似的。他的母亲也很难过地意识到是自己的行为导致了孩子的沮丧。她说她知道孩子这么做是一种内在的需要,但她仍然无法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把自己累着,并花许多时间在一件她仅需要几秒钟就能帮助完成的事情上。

这位母亲去咨询一位资深的蒙台梭利教师。“我知道我确实做得不对。”她这么说。

蒙台梭利教师启发这位母亲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你有没有很贵重的陶瓷器,比如一些比较值钱的陶瓷茶杯?让你的孩子拿一个这样的杯子,看看他会怎么做。”

这位母亲听取了这个建议,并在那之后告诉那位蒙台梭利教师,她的孩子十分小心又全神贯注地拿着贵重的杯子,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缓慢,直到安全地把杯子放到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这位母亲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一是因为她非常高兴地看到孩子做得非常好,二是因为她十分担心这个贵重的杯子。显然,这项任务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并对他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帮助。

另一个例子,发生在一个一岁半的小女孩身上。成人给了她一个掸子用来打扫物品,她非常高兴地坐下来,认认真真地掸去一些闪亮的物品上的灰尘。而在这个小女孩的母亲看来,这种琐碎的活儿不应该让孩子来做。

家长总是剥夺孩子做事的权利,他们认为孩子不应该介入到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然而,将孩子与社会生活相隔离,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沉重打击。

“孩子所做的事,”蒙台梭利博士说,“是创造一个他将成为的人。成人所做的事是完善环境,而孩子要做的是完善自身。”这两者的区别,可以从夏天沙滩上堆沙堡的成人和孩子身上看出。一个大人正在用沙子装满一个大大的沙桶;小孩则在将沙子装进一个很小的桶内,然后将沙子倒出,再将它装满。如果有人去帮那个大人,他一定会很乐意地递给你沙铲;但任何想帮助那个小孩的举动都会被拒绝。孩子拒绝他人,是因为他觉得这事只有他自己能完成。

孩子做事的理由和方法与成年人不同。我们成年人通常会选择最快捷有效的方法,而孩子则在工作中锻炼完善自己的能力。只要他愿意,他会用力擦桌子,恨不能把桌子擦出个洞来。他有可能连着两星期天天早上扫地,接着后一个月都不去扫——因为可能他在忙着掌握别的技能。在工作中,孩子能取得生理上、情感上和精神上的收获。通过活动,孩子学会独立。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与“孩子行为的目的性”相关文章
巧用积木训练宝宝的逻辑思维
宝宝学说话5招启蒙
怎样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
幼儿益智故事推荐:剪胡须的小花
看过“孩子行为的目的性”还看
提升孩子记忆能力的三大方法
让孩子们学画画的六大好处
100首让孩子聪明又伶俐的绕口
幼儿学数学的好处
小孩早期智力开发心得归纳
猜你喜欢
家长这样做,宝宝认字超高效!
做好这3点,跟孩子做朋友
没有原则的父母,才会总是满足孩
普通家庭的孩子,有必要砸钱上兴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说:老师不喜欢
这3类玩具有助于大脑成长
碎片时间高质量陪娃的10种方法
亲子共读有很多争议?你是哪一派
宝宝如何早教0到1岁宝宝早教训
抱歉,我就是你们说的那种妈妈
如何开发幼儿智力幼儿智力开发游
万圣节亲子游戏大放送!
孩子虽小,安全教育不可少
手把手教你10个在家都能玩的蒙
幸福家庭都相似:宠爱妈妈+尊重
21种躺着跟孩子玩的游戏,赶紧
50首儿歌,帮助宝宝练口语!
拒绝孩子别说“不”,说“可以”
不吼不叫,是父母的一场修行
小、中、大班亲子游戏大全
拒绝孩子可以,但只会说「不」是
给宝宝进行特长教育,切记避开3
“熊孩子”不是宠溺出来的
这些绘本,让隔代教育更融洽!
这么遛娃,比环游世界还长见识
教育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则
总怕吃亏,养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孩子在幼儿园不合群,聪明的妈妈
培养宝宝仪式感,从过生日开始
比起打骂,这种暴力更伤孩子的心
幼儿园安全管理,看看国外是怎么
哄娃神器:15个益智小游戏
培养注意力的10种小游戏
家庭教育中必知之宝宝的小秘密
8个小游戏,提高宝宝精细动作!
一哭就抱会惯坏孩子?抱抱又何妨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夫妻关系和睦
陪娃很花时间?它决定孩子的幸福
被惯大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学了这5招,防止宝宝幼儿园被欺
怎么培养孩子画画的天赋?避开这
姥姥VS奶奶,谁更应该看孩子?
为了孩子,你得离TA“远”点
看完这篇文章,给孩子报兴趣班再
父母各自赋予孩子什么品质?
“低声教育”胜过吼孩子,必看!
一定要坚持亲子阅读,好处多多!
爱孩子,陪伴是最好的礼物!
适合0-2岁宝宝玩益智小游戏推
好父母,绝对禁止这18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