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前的记忆去哪儿了?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3岁前的记忆去哪儿了?

3岁前的记忆去哪儿了?

2015-11-13

孩子虽小,他的世界却不简单。

他们幼小的心灵有哪些神奇的本能?与家庭成员之间有着怎样特殊的联系?他们语言的内涵有多丰富?他们最需要什么?最害怕什么?了解孩子的心,是爱孩子需要迈出的第一步。

3岁前的记忆去哪儿了?

谈到3岁前的记忆,我特别想提到曾经困扰我多年的一个梦。这个梦可能让人感觉有些沉重,读起来不是那么轻松。但是,这是我切身的体验,对我来说,它比其他的案例更有说服力。于是,斟酌再三,我还是决定将这个梦与爸爸妈妈们分享。

从记事起,我就时常被一个噩梦所困扰。奇怪的是,每次做这个梦,梦的细节总是惊人的一致,就像一个高质量的电影拷贝。梦境真实而清晰,这使我感受到的恐惧更加深刻而真切。这个梦总是从一个黑暗的管道开始。管道不大不小,刚好能容下我的身子,但又卡不住我。周边没有任何依托物或者可供抓握的东西,于是,带着极度的恐惧与无助感,我头朝下坠落坠落我多么渴盼有什么东西挡我一下,让这种坠落停止。但是,没有。坠落带来的恐惧是那么的深切,以致我感觉那条黑暗的管道很深,深得没有尽头。在坠落的同时,隐隐约约,我能听到一些含混的声音,这些声音增添了更多恐怖的意味。接着,我看到一个如豆的光源,就如我小时候见到的煤油灯的小火苗,在我眼前摇曳。这个黄色的光源显得有些浑浊,看得不是太真切,但是轮廓还算分明。它也是我恐惧的源头之一。我紧盯着这个光源,在极度恐惧中醒来。醒来后,那种恐惧的感觉依然真实,仿佛一切还在进行中。

这个噩梦困扰了我很多年,总在我状态不太好、比较疲惫的时候袭来。某天,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莫非这就是我出生时的记忆?奇怪的是,当我如此去认知这个噩梦之后,它便奇迹般地遁去了。很多年过去了,这个梦再也不曾搅扰我的睡眠。而今,这个梦带给我的不再是恐惧,而是一种温暖的感觉。

这个坠落的梦困扰我多年,也直接引发了我关于3岁前记忆的思考,更对我养育自己的孩子产生了很多积极的意义。

这些年,我也接触到一些孩子,发现他们能够准确回忆起3岁前的经历。不过,他们各自的表现可能不太一样。

会所有个小会员,在他1岁半的时候,有人为了逗他开心,即兴玩起了一个游戏从地上捡起一片枯树叶,在两只手里倒腾几下,然后藏在某只手的手心里,让小男孩来猜树叶在哪里。小男孩看着人家玩这个游戏,似乎没有理解这个游戏的规则,也没有对游戏显现出特别的兴趣。大家觉得无趣,也就不再这样逗他。但是,时隔一年半,就在小男孩快3岁的时候,某一天,看到满地的落叶,小家伙居然从地上捡起一片树叶,玩起了他1年多前看人玩过的猜树叶游戏。更有趣的是,因为他的手太小,每次倒腾完,那片树叶总是露了一大截在外面。可他一点儿都不在乎,完全沉浸在这个游戏里。而且,当有人问他为什么玩这个游戏,谁教他玩的,这个孩子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也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可见,他对这个游戏的记忆是以画面的形式而不是语言的形式呈现的。

琛琛1岁半的时候,有一次跟着奶奶出去玩儿,曾看到一辆卡车翻到沟里。过了很久之后,当我带他再到那个地方玩时,他竟然很兴奋地告诉我:妈妈,我昨天在这里看到一辆卡车翻沟里了。他混淆了时间,却清晰地记得那个场面。如果没有故地重游,不是那个场所触发了他的记忆,也许他一辈子都不会再提起这件事呢。倘若他语言能力发展得不够好,即便他事后记忆被触发,也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这一切,我可能就会自以为是地判定他把3岁前的记忆弄丢了。

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是: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如果我们接他回家的路上问他学了什么,吃了什么,他往往回答不知道。于是,有的爸爸妈妈就会因此很焦虑,生怕孩子融入不了幼儿园的生活,或者学习能力有问题等等。但是,如果不给孩子压力,当遇到某个恰当的场景时,孩子的记忆却很可能被触发,于是,他所谓不知道的结论就会被他自己的表现所推翻他可能突然念起在幼儿园学的某首儿歌,跳起老师教会的某个舞蹈动作,甚至开始描述他在幼儿园的经历。于是,他那些看似弄丢了的记忆经由某些画面触发,就会奇迹般地重现。

令人遗憾的是,因为我们很难回忆起3岁前发生的一切,很多人就误以为孩子3岁前的经历对他不会产生影响,或者影响甚微。因为这种认识,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很可能不太注意我们的言行,结果就会无意间对孩子产生影响,带给孩子很多负面的东西。直到某一天,这些影响在孩子身上呈现出来,我们才想起要去解决问题,并把问题归咎于孩子自己。殊不知,问题的根源在我们身上,与孩子无关。我们对孩子的影响,从他一出生就已经开始了。

3岁前经历的一切不会白白浪费,它们会以某种方式在我们心灵深处刻下印痕,通过潜意识发挥作用。潜意识不辨好坏,对那些带有感情色彩的东西特别青睐。因此,在孩子的童年,给他们一些美好的、温馨的、奇妙的记忆,就相当于给他的潜意识输入了正面积极的养分,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曾在博客上发了一篇《3岁前的记忆去了哪里?》的文章。出乎意料的是,这篇博文很快就引起强烈的反响,一天之内被点击将近15 000多次,并且不少人在这篇博文后发表评论,声称他们清晰地记得3岁前的经历。

一位网友提到:我一直记得一个场景:我穿着橙色的衣服,扶着椅子站在地上(应该还不会走路),阳光从大门口照进来,很温暖。

另一位网友则写道:用爱去温暖孩子的心灵,爱能带给彼此无尽的奇迹。3岁的女儿,重遇一岁半时的早教老师,一眼就认出他了,并且直接喊出他的名字,信任地坐在他的怀里,与他拥抱,就像一岁半时那样。相信,这就是爱的力量!

正如上述两位网友提到的那样,儿时那些温暖的回忆确实能带给我们爱的力量。我自己,一直记得一个很温暖的场面:屋后,菜园子里。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在微风中摇曳,飘来阵阵淡淡的花香。蜜蜂嗡嗡着,在花丛中飞舞。而我,一个胖乎乎的小女孩,留着当年流行的西瓜皮发型,拎着一个蓝色的塑料小手袋,满心欢喜盯着大门,等待爷爷出现。春日的阳光照在我身上,暖融融的,让我安心、喜悦。那是我第一次准备去远行跟着爷爷去十几里外的资江对岸看姑奶奶。那时,我不到3岁。

那么多年过去,这个温馨的场面始终历历在目。每当想起这个场景,我的内心深处就有个声音响起:总有些场景值得重温,总有些未知令人期待。成人后,当我沮丧、悲伤、失落的时候,这个场景就会在我情绪极度低落时乍现,给我爱的力量。

当然,一些负面的记忆未必都是不好的。我们不可能,也无须给孩子一个十全十美的环境。毕竟,他将来终究要面临一个不完美的世界。如果完全没有面对挫折的经验,孩子长大后就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去自我调适。况且,某些负面的记忆也会触发我们心灵深处的某些东西,最终转化成正面的能量。很多艺术家的辉煌成就都得益于他们童年的创伤经历。

了解了3岁前记忆的去向与作用,我们就可以尽可能营造一个温暖而充满爱的环境,带给孩子更多快乐而美好的早期记忆。比如,在每周固定的时间,爸爸/妈妈可以牵着孩子的手去同一家店买他最喜欢吃的蛋糕;和孩子反复玩儿同一个游戏,几分钟就行。爸爸妈妈们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给孩子的记忆银行存储些温馨的片段。

当然,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孩子在3岁前有了一些创伤经历,我们也无须过于焦虑。放下它,淡看它,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宽厚的爱,他自然会从中获得疗愈。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大班律动游戏《小丑当大厨》优质课-成都-叶娇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与“3岁前的记忆去哪儿了?”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3岁前的记忆去哪儿了?”还看
猜你喜欢
合适的依恋让宝宝更有成就
1到3岁的孩子如何成长
打造宝宝自信的28大法宝
家庭教育最忌三个过度
新妈妈必学如何与宝宝玩耍
六个黄金性格成就优秀宝宝
让孩子学会“浪费时间”
给宝宝恰如其分的温暖拥抱
聪明家教小贴士集锦
十句话帮助孩子自信满满
父母三件无心事最伤孩子
小测试教你发现宝宝8大潜能
男孩与女孩养育几大区别
父母坏习惯给BB种下坏种子
父母10行为"谋杀"宝宝快乐
如果爱怎样爱
什么时候要对孩子说“不”
模仿秀让内向女儿开朗了
四大暗示让孩子乖乖听话
男女孩如何各有出色气质
父母必须教孩子六个道理
中国"独二代"应该如何教育
小心早教变成“心理虐待”
好妈妈必须教孩子四件事
孩子好性格可能强过高智商
这些年,我们相信过的“育儿真理
日本父母教育孩子秘诀
宝宝学习双语的9个途径
性格培养,给BB天性的自由
怎样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饭桌教育影响孩子人格气质
家教五大误区干扰孩子成才
人格培养从零岁开始
儿童的意志力如何形成?
如何改变孩子爱说谎的习惯
非凡孩子都具备的三种气质
当前幼儿国学教育争议有哪些?
除了分数我们应让孩子拥有什么?
父母教宝宝学音乐全攻略
让宝宝能说会道的几个妙招
三个方法教孩子学会忍耐
犹太家长教BB的独立生存经
父母,要成为孩子的知己
怎样表扬孩子效果更好些?
家长教子法宝:暂时冷落
孩子的儿语你能听懂吗?
如何打造出女孩的公主气质
如何让孩子掌握劳动技能
父母四行为最让孩子伤心
父母应该口径一致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