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最恐惧的6件事,你了解吗?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宝宝最恐惧的6件事,你了解吗?

宝宝最恐惧的6件事,你了解吗?

2015-11-13

[导读]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有6件事是宝宝最恐惧的事情,妈妈们只有熟悉了宝宝恐惧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让“胆小”宝宝不再恐惧!

“为什么我的宝宝这么怕见生人”?这可能是很多妈妈们心里的疑问。宝宝怕生,也许是性格使然,但令宝宝感到恐惧的事情不仅仅是见陌生人。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有6件事是宝宝最恐惧的事情,妈妈们只有熟悉了宝宝恐惧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让“胆小”宝宝不再恐惧!

宝宝最恐惧的6件事,你了解吗?1

恐惧事件之一:怕较大的噪音

“这么响的声音,一定是很可怕的东西发出来的……”

恐惧背后:

婴儿在早期会比较害怕听到噪音。如果听到打雷声、鞭炮声、警笛声等,婴儿会被惊醒甚至哭泣。这是因为1-6个月的婴儿对声音是比较敏感的,较大的噪音会使婴儿产生恐惧。

赶走恐惧:

婴儿因为噪音刺激而哭泣时,父母应马上抱起他(她),给予足够的安抚,而且要避免连续让婴儿接受令他们恐惧的噪音继续强化。当宝宝长大一些后,为了消除宝宝对较大噪音的恐惧,可以一一给宝宝解释各种较大强度的声音,如雷声、汽车警报声等等,并用温柔的话语安抚宝宝,鼓励他,并不时让宝宝接触这些声音,消除因为陌生感而引发的恐惧。

恐惧事件之二:怕打针

“那冰凉的、尖尖的东西会咬我,咬得好疼啊!”

恐惧背后:

对宝宝而言,打针算是一件最实实在在的痛苦事。那小小的针头戳进皮肤的一刹那,几乎所有的宝宝都会放声大哭。从此他只要一看到针管、针头,甚至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都会感到无比恐惧。其实这种恐惧的根源一方面来源于肉体的疼痛,一方面来源于对冰冷的针管和陌生事物的恐惧。

赶走恐惧:

宝宝害怕疼痛害怕打针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父母可以适当减少宝宝的这种恐惧。比如可以买一套医生的玩具送给宝宝,玩具里有听诊器、体温计、针头、针管,然后告诉宝宝,当他心爱的玩具娃娃生病时,他可以自己动手给娃娃量体温,听心跳,打针。让宝宝在游戏中接受和熟悉这些医疗器械,减少因陌生而加剧疼痛的恐惧感。

恐惧事件之三:怕和妈妈分离

“妈咪走了,她是不是不要我了?她是不是再也不回来了?”

恐惧事件:

妈咪第一次外出上班的时候,壮壮正跟姥姥玩得高兴呢,所以妈咪悄悄地出门,他居然一点都没有哭闹。等他想起要找妈咪才发现她突然不见了,壮壮好一阵哭闹,最后哭累了,居然迷迷糊糊倒在姥姥怀里睡着了。从此,壮壮每天都把妈咪盯得死死的,只要她一准备出门,壮壮一双小手便铁钩似地揪着妈咪的衣服,死活不肯松手。

赶走恐惧:

在宝贝分离焦虑开始形成之前就开始训练他学习适应和妈咪之间短暂的分离,每次妈咪离开时都要教他和妈咪道别。每次外出的时候,要明确地告诉宝贝,妈咪要去哪,并以宝贝能够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什么时候回来,比如到下一次吃饭的时候。不管他懂不懂,都要坚持这样做。和宝贝玩分离的游戏,在跟宝贝告别时给他一个喜爱的玩具,给他一些他感兴趣的许诺等等,让这些带给他一些愉快的情绪体验,可以有效地减少甚至消除与妈咪分离给他带来的恐惧感。

恐惧事件之四:怕陌生人

“一个不认识我的人非要抱我亲我,他一定是想把我从妈咪手里抢走吧?”

恐惧事件:

当当在家活泼调皮,常常惹得一家子笑个不停。这个在家活跃非凡的小家伙,出了门可就蔫了。奶奶想抱抱他,他赶紧把头藏妈咪怀里,双手紧紧地拽着妈咪的衣服,生怕被抢了走。叔叔想摸摸他的小脑袋,他哇一声就哭了。家里来个客人,他一定拽着妈咪不松手,碰到长得强悍点的叔叔,他还吓得不停地哭闹,不把人哭走绝不善罢甘休。

赶走恐惧:

怕生是大多数宝贝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一般到2岁左右,这种现象会得到缓解直至最后消失。对待怕生的宝贝,千万要尊重他的选择。他不想让陌生人抱,就不要勉强他。父母可以将宝贝抱在怀里,在他离陌生人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和陌生人聊聊天,让他慢慢适应那些陌生的面孔,一点点地接受陌生人。平时可以多带宝贝外出玩耍,每次出去都主动跟邻居朋友打个招呼,让他有更多机会接触陌生人,帮助他逐渐消除对陌生人的恐惧心理。

恐惧事件之五:怕动物

“小狗快走开,别靠近我,你会咬我,会吃掉我的……”

恐惧背后:

对动物的恐惧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宝宝可能因为成长经历中有过被动物玩具或真实动物伤害的经历,所以会特别害怕某一种动物或几种动物。而有的宝宝则是因为被父母平日的恐吓“宝宝不乖乖吃饭就会被隔壁的猫咪叼走”等产生对动物的恐惧。这时的宝宝正处于智力迅速发育阶段,思维很活跃,想象力也很丰富。在他们看来,可爱而友善的小动物随时可能变成吃人的怪兽,他们在面对动物时会有种威胁感。

赶走恐惧:

首先父母在教育中不要有任何威胁恐吓宝宝的话,避免让宝宝遐想出动物的凶残。其次,可以给宝宝买一些小动物的绒毛玩具,比如小狗、小猫等,让宝宝先接触玩具,然后再接触活生生的小动物。等宝宝胆子大些后,可以和宝宝一起尝试给小动物喂食,观察小动物玩耍、睡觉等习性,在宝宝感觉足够安全的情况下让他试着去抚摸(不要强迫,如果宝宝不愿意不必勉强)。还可以买一些关于动物的碟片和宝宝一起欣赏,说不定从此会激发宝宝对小动物的热爱和兴趣哦。

恐惧事件之六:怕黑

“别丢下我一个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了,黑暗里有什么?会不会有凶猛的野兽,可怕的怪物?”

恐惧背后: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宝宝怕黑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三岁前的宝宝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即会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这种心理现象的负面表现就是宝宝会对黑暗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惧怕。他们很难区分现实与虚构,于是往往把画册、影视、故事里经常在黑暗中出现的鬼怪、猛兽、机器人的情节或形象与现实生活混淆。再加上有的父母采用了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手段,如“宝宝不听话,晚上就让鬼怪捉去”等威吓的语言吓唬宝宝,甚至把宝宝关在黑房间里作为惩罚的手段,结果导致宝宝对黑暗产生恐惧。

赶走恐惧:

如果宝宝怕黑的程度很深,父母就在晚上陪伴在宝宝身边,直到他睡着,并在宝宝的房间里亮一盏小灯。等宝宝稍微胆大一点了,父母可以帮助宝宝克服害怕的心理。比如晚上领着宝宝在黑暗的房间里做找东西游戏,这样可以让宝宝在游戏中忘记黑暗带给他的恐惧,让他在黑暗中逐渐壮胆。

测试一下,孩子的害怕正常吗?

惧怕与儿童身体发育的状况和应对能力有关,会随着儿童体力,智力和经验的发展而不断消失和变换。一般来说,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害怕和恐惧,为时短暂,一种惧怕很少持续一年以上,多数在三个月内消失,很少会对儿童的行为产生严重的影响。

孩子的害怕属于正常还是病态,可以根据下列问题进行测定:

1、孩子的胆怯不安是否只是针对某个事物或现象,与这个事物或现象相关的其他因素不会引起他的恐惧?

2、离开了受惊物或现象后,孩子的惧怕反应是否随之消失?

3、在看图片、电视或一般的谈话中,如果孩子看到或听到他所惧怕的事物或现象,他是否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

4、经历了后,孩子的日常生活是否不受影响?

如果对以上问题的回答都是“是”,说明孩子属于正常发育过程中的胆小害怕;否则,说明孩子可能存在心理疾病,尤其是孩子害怕到了如下程度就是不正常的了,比如惧怕的持续时间超过三四个星期,以致于丧失某种能力,伴随明显的症状:心律过速,头晕眼花,恶心和失禁等,这需要到儿童医院就诊。

如何疏导孩子的恐惧心理

那么,我们应如何防止幼儿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呢?或说父母应如何教育幼儿呢?

1.父母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幼儿所面临的事物。

切忌言过其实地恫吓儿童,更不能使用妖鬼等不存在的东西来欺骗孩子。

因为幼儿对外界的接触很少,经验很有限,加之在幼儿的眼中,父母是无所不知的,他们会确定无疑地相信父母的话。父母为了寻求所谓的“安全”而制造的谎言,往往会伴随儿童很长的时间,同时还会造成孩子不适当的恐惧。

2.父母不要溺爱孩子。

众所周知,溺爱的不良后果不胜枚举,但很少有人知道父母的溺爱往往是造成孩子胆小直接的也是重要的原因。一些初次和父母分开睡的幼儿,为了得到母亲的抚慰会哭闹着不肯单独去睡,他会找出害怕的理由来拒绝。此时,父母千万不要迁就孩子,否则他的“阴谋”得逞的同时也真的会相信自己谎言所说的,由此害怕单独一人居住。父母应坚持自己的主意,以免真的会出现这种恐惧。

3.父母本身要给幼儿做榜样。

如果父母不想让孩子恐惧,那么父母自己先要无所畏惧。如果父母害怕电闪雷鸣,孩子第一次在父母面前听见雷声时,也会感染上同样的恐惧。假如父母不能避免恐惧的话,那就尽量不让孩子发现。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优质课(执教:谢海连)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与“宝宝最恐惧的6件事,你了解吗?”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宝宝最恐惧的6件事,你了解吗?”还看
如何缓解孩子叛逆心理
五招让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更加亲密
爸妈需要警惕孩子的五种性格偏向
如何使孩子在九大敏感期顺利成长
如何教育单亲家庭的孩子
猜你喜欢
如何引导和培养幼儿的个性
学走路的宝宝有哪些情绪变化
如何应对宝贝的负面情绪
宝宝独自玩耍有哪些好处
让宝宝轻松学会走路的游戏
如何解决宝宝吃饭“拖拉”
如何培养挫折抵抗力
如何给孩子安全感
宝宝吃苦耐劳的精神从小培养
让宝宝养成阅读的习惯该怎么做
家长如何正确处理孩子哭闹
打造乐观宝宝的技巧
宝宝不容忽略的7种能力
情绪也是影响宝宝长高的因素
解决宝宝淘气有妙招
正确的是非观对宝宝至关重要
什么原因导致3岁宝宝出现逆反心
如何教育没有耐心的孩子
如何巧对“厚脸皮”的小孩
让孩子学会坚强至关重要
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缺乏自控力
好孩子的培养细节
正确制止孩子沉迷网络
育儿过程最易犯的那些错
怎样科学地培养宝宝的动手能力
培养孩子心理素质的妙招
宝宝为什么爱吃手指?
批评孩子也要有技巧
从小培养宝宝的注意力
灵活应对孩子情绪压抑
孩子的健康自尊如何塑造
怎么处理宝宝爱说脏话
宝宝什么时候适合学诗歌
孩子的不良嗜好源于哪?
如何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充足的睡眠使宝宝发育成长的更好
6月大的婴儿可以学习什么?
12个宝宝必须改掉的坏习惯
如何教会孩子学会自爱
如何处理宝宝当众吵闹尖叫
儿童自卑心理有什么征兆
妈妈如何巧妙应对宝宝的坏习惯
应对捣蛋的宝宝
如何纠正孩子口吃的习惯
哪些规矩是孩子6岁前必须立下的
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爱乱丢玩具
宝宝抵抗力差,如何预防生病?
如何培养爱笑的宝宝
正确培养孩子的耐心
看看这些提高宝宝情商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