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拥有安全型依恋心理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怎样才能拥有安全型依恋心理

怎样才能拥有安全型依恋心理

2015-11-13

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拥有安全型依恋心理

前面提到过的小猴子试验中,小猴子没有选择每天为他提供食物的冰冷的妈妈,而是选择了用布头做的软蓬蓬的猴子妈妈!

那么,这个假妈妈能让小猴子健康成长么?

观察结果显示,跟假妈妈一起生活后的小猴子,完全不能与其他小猴子相处,不能适应正常的群体生活。其实不是不能,而是没人教他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方法。

这样的小猴子,就算亲眼看到其他小猴子摔倒了,也不会多看上一眼,好像死了都与他毫无关系。

依恋心理与人的性格,以及之后所养成的应付社会的能力都有着很紧密的联系。

心理学家爱因斯沃斯(Mary Ainsworth)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被称为“陌生情境实验”(strange situation)。从对婴儿和母亲的研究中界定了亲子关系的基本类型。

实验的大致内容如下:实验的操作者与作为实验者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起进入一间放满玩具的房间。当孩子在房间里玩的时候,父母就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没过多久,房间里进来了一位陌生人,进来的陌生人开始和孩子的父母聊天。然后,孩子的妈妈离开房间,这个时候,孩子看到妈妈离开了,会觉得不安,陌生人过来安慰孩子。过了一会儿,妈妈再次回到房间里,走过来安慰刚才单独和陌生人在一起的孩子。

爱因斯沃斯通过这个实验将依恋心理分为了两大基本类型。其中一种被称为“安全型依恋”,而另外一种被称为“非安全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很有安全感,在妈妈离开的时候会有些沮丧。但当妈妈回来的时候就会很开心,而且会表现出投入妈妈怀抱或是拉妈妈的手这类身体上的反应。在妈妈不在房间的时间段里,也能够很好地和陌生人相处。

“非安全型依恋”则可以具体分为“抗拒型依恋”(resistant attachment)、“回避型依恋”(avoidant attachment)以及“混乱型依恋”(disorganized attachment)这三种类型。

“抗拒型依恋”的孩子,心里也是想与妈妈亲近的,但就算妈妈在身边,也不会表现出任何与妈妈亲近的行为。这种类型的孩子,当妈妈离开的时候,会开始哭闹,而等到妈妈回来了,却又表现出对妈妈的抗拒。属于这种心理类型的孩子,就算在妈妈身边,也会常常表现得很愤怒,对妈妈的很多身体接触也表现得很抵抗,对身边的陌生人更是警惕万分。

当妈妈离开房间的时候,“回避型依恋”的孩子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大哭大闹,

就算妈妈回来了,也不会表现出特别的兴奋行为。

这种类型的孩子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也只是表现出一副敷衍了事的样子,感觉像是对父母没有什么特殊感情,对陌生人也比较冷漠。

“混乱型依恋”的孩子,在面对陌生环境的时候表现为大哭大闹,反应很激烈。

当妈妈回来的时候,会愣在那里或是动作比较僵硬。

在与父母接触的时候,也会突然变得不易于亲近,躲得很远。

好像不知道应该和父母亲近,还是保持距离。

像这些在幼儿时期形成的依恋心理,会对孩子的将来造成很大的影响。

具有安全型依恋心理的孩子,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态度积极,也能从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得到快乐感。自己独处的时候比较平静,不会缺乏安全感。

相反的,如果是非安全型依恋心理的孩子,常常会肯定别人而否定自己,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

总会出现依赖心理。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就会表现出不安、愤怒的情绪。

具有回避型依恋心理的孩子,则是对自己持肯定的态度,否定他人,不轻易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会觉得与别人过于亲近是件麻烦事。这样的孩子自己独处的时候,反倒觉得轻松自在。具有混乱型依恋心理的孩子,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持否定态度,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与他人接触会感到恐惧。这样的孩子在心理上害怕与任何人有亲密关系。

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拥有安全型依恋心理呢?

首先,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对孩子发出的各种信号,及时予以回应。

其次,父母要注意不要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尽量始终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孩子。

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不要无视孩子或是采用强硬的手段,可以依照之前和孩子之间所作的约定来纠正孩子的错误。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对自己以及他人的肯定和信赖,就算遇到困难也能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勇敢地去面对。

孩子出生以后,产生的第一个心理就是依恋,因此非常重要!

为了孩子有一个积极的好心态以及面对世界的健康心理,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与“怎样才能拥有安全型依恋心理”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怎样才能拥有安全型依恋心理”还看
主要看气质?亲,其实孩子的气质
好妈妈传授批评孩子的技巧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如何让宝宝整夜安睡
猜你喜欢
幼儿园的28个方针目标管理
父母对宝宝早教理解的对与错
家庭暴力-将把孩子带向何处
多元智能发展之人际智能
奥尔夫音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孩子也需要“一个人”的空间
中国和美国教育孩子吃饭方法
“蒙氏教具”开启幼儿智慧大门
奥尔夫音乐游戏:鼓的故事
幼儿教育中的三大常见误区
解读80后育儿经:穷养还是富养
宝宝的安全教育不容忽视
在奥尔夫音乐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宝宝学习空间智能的10大妙招
多元智能发展之自然智能
如何让孩子在放假后收心学习
孩子出生就报班费用贵过大学
给新生儿做早教的4个小方法
关于婴儿之间独有的交流方法
假日里宠子莫搞“黄金周”
婴语单词表新手爸妈都懂吗
早期教育,思维比知识更重要!
提升多元通知之音乐智能(下)
热衷于宝宝背唐诗的误区
多元智能里的“音乐智能”
十一长假过后如何帮孩子收心
专家提醒:早期阅读的误区
2个游戏提升宝宝自然观察智能
警惕!孩子们的早教的误区
安抚胎儿应逆时针不贴肚皮
孩子的“底线”雷区您知道么?
对孩子的抚育方式决定孩子终生
日本妈妈用育儿工具一个带两个
英国保护儿童的儿童十大宣言
婴语单词表教80后父母带孩子
教育的秘诀在于唤起孩子兴趣
宝宝学识字顺其自然误贪多求快
育婴师与保姆月嫂有什么不同
难于说教就请试试“暗示”教育
妈妈素质影响宝宝智力发育
你知道玩具的教育奥秘吗?
全职妈妈该拿工资6900堪比白
妈妈必知早教过程的4大弯路
可以让孩子打破的10条规矩
孩子爱告状,你该怎么办?
中国的“隔代教育”问题
正确育儿,早期教育要“得法”
多元智能告诉你每个宝宝都有舞台
知道么?爸爸才是带孩子高手!
多元智能:音乐智能给孩子好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