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宝宝的不安全感?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如何消除宝宝的不安全感?

如何消除宝宝的不安全感?

2015-11-13

导 读:有时候宝宝的莫名大哭大闹让家长都无法招架。这是为什么呢?宝宝的不安全感都有哪些呢?如何消除宝宝的不安全感?下面一一举例。

大人情绪暴力

小磊的爸爸是在小磊出生这年辞职下来搞机电销售的,爸爸的本意是儿子出生后,开销变大了,希望经过自己的努力给儿子和妻子一份更好的生活,但是小磊爸爸却对推销的难度估计不足,连着三个月,手里的精密小机电没推销出去一台,倒贴进去无数的交通费和应酬费用。小磊爸爸的情绪一段时间里变得很焦躁,那天,7个月的小磊因为不肯洗头哭得打挺,小磊爸爸一下子怒火中烧,冲过去将小磊倒提在半空中,小磊的哭声停了半拍,然后变成了嚎哭,尽管小磊的妈妈和奶奶冲过来拦,小磊爸爸的巴掌没有落下去,但,小磊爸爸变了形的脸,和沙哑的喉咙,已经深深镌刻在小磊的脑海里。从此小磊完全变成了“双面人”,爸爸在时像只缩在一角的小老鼠、没嘴葫芦;爸爸不在时加倍地上蹿下跳。小磊两岁时家里买了一条狗,妈妈和奶奶悉心照顾这条狗,小磊去想着法儿折腾它,给它灌咳嗽药水,喂它吃“芥末小生”(一种芥末做的鱼皮花生),反正,爸爸怎么拿小磊出气的,小磊就怎么拿小狗出气。

消除不安的对策

随着生存竞争的加剧,宝宝们所承受的来自大人的情绪暴力有增无减。在幼儿园,他们可能遇到心情烦躁的老师,在家中可能遇到心绪不佳的父母,还可能遇到受了委屈有气无处撒的保姆,5岁以下的孩子,判断力和辩驳力还比较弱,他们无法判断大人不高兴,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事,这使他们在心理上变得无所适从。无助、孤独、不安,就是这样产生的。那么,一旦大人发现自己对无辜的孩子施加了“情绪暴力”该怎么办?越是来自最亲近的人的打击,对孩子来说,影响越是深远。这就要求父母或老师马上蹲下来,把孩子搂入怀中,拍抚他的颈背,并用他听得懂的话道歉。父母和老师还可以给予孩子制止“情绪暴力”的权力。我的一位朋友彭妮,性格较急躁,她即给了她儿子一个类似羽毛球拍的大纸牌,下面有柄,可握,纸牌上用红色写了一个大大的“P”字,举起来,就代表“停车!停车!我没错!别朝我横冲直撞!”

有了这个大纸牌的提醒,大人发热的脑袋也会变得清醒。

毫无防备的巨响

贝贝两岁的时候,跟脚跟得厉害,妈妈在客厅里打扫卫生,她也要抱着她的玩具箱过去。有一次妈妈在贝贝玩得正专心时,忽然开动了吸尘器,贝贝马上大叫跑出。妈妈觉得女儿胆小得有点搞笑,就没有过来安慰她,结果,贝贝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吸尘器放在哪个屋,她就不肯进哪个屋,妈妈怎么向她解释“没插电、不会叫”也没有用。

消除不安的对策

每一个健康的宝宝都会对外界突来的声响做出反应,反应的表现形式不同(如有的哭叫不已,有的安然处之),是因为孩子的感受能力不同。有些孩子(比方贝贝)是那种敏感型的幼儿,对外界声响反应敏锐,所受到的刺激相对也大一些,宝宝会以同样强度的表现行为,将骤然集结的能量发泄出去以获得内心的平衡,同时,宝宝也以这种方式向自己的爸妈或其他保护人反应自己不愉快的感觉,要求保护者予以关注。就允许孩子宣泄自己的不安,并倾听他对这种不安的“夸张”叙说。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去面对这种声响的突然性,并重建相应的安全感。

适应吸尘器的声音,需要妈妈注意不要在宝宝背对你时突然开动机器,也不该觉得宝宝反应大“很搞笑”。相反,开吸尘器之间要着重预报一下,妈妈甚至可以让宝宝和爸爸一起来模拟吸尘器的声音,看谁模拟得像;还可以让爸爸套上头套和布罩子,扮演“吸尘器”,一点一点将地板上的纸屑“吸”走(其实是用手拈走);最后,当宝宝也能扮演“吸尘器”的时候,她对“吸尘器”的恐惧感,自然不翼而飞。

分房睡,哭得声嘶力竭也没有被理睬

辉辉1岁,断了奶,妈妈就让他睡到自己的小房间里去了。辉辉的妈妈留过洋,推崇西方凡事讲独立的养育方式,她经常挂在口头上的两句话是,“人家国外的小孩,三四个月的时候就独自在房间里睡觉了,辉辉现在才单独睡,已经够晚。”“孩子哭了用不着马上抱起来哄,要不然会惯坏他。”的确,在辉辉妈妈的坚持下,辉辉少则哭半小时,多则哭一小时,也就昏昏睡去。没等妈妈得意完呢,辉辉奶奶从山东来看孙子,怎么逗弄怎么觉得这孩子不活泼,当知道儿子儿媳让这么小的孩子单独睡时,奶奶很不高兴,说,“他才多大?他爸爸两岁的时候我还没给断奶呢,现在走南闯北比别人有出息得多……”奶奶坚持要辉辉跟自己睡,还要辉辉妈每天等孩子睡沉了才走开。倒底是谁的说法有道理?

消除不安的对策

这一局婆媳对垒,辉辉奶奶更有道理。孩子从出生到大约5岁左右,最好和父母睡在一起,不一定在一张床上,但必须距离足够近,以便孩子在感觉到寒冷、饥饿、黑暗、有便意等需要时,马上能得到父母的照顾和安慰,否则,孩子会感到不安全。而一个内心有深深不安全感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很强的占有欲,总是想要控制别人,而且惧怕各种变化,这些不良心理过度强烈,往往使一些人通过极端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从一出生就开始的,婴儿对温度、气候、饥饿都很敏感,父母把他放在另一间屋子里“锻炼”,会让孩子的不安变得强烈。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婴儿啼哭的时候,父母及时抱起他,用自己的体温和触摸,安抚他,让他感觉到外界的环境也是安全的。孩子可以在5岁以后再与父母分开睡,这个时候锻炼其独立精神并不算晚。

不容分说抱走自己的陌生人

在6个月以前,小伟是出了名的“大方小子”,妈妈抱他出去,街坊邻居任何人想亲近一下“漂亮宝宝”,他都张开双臂让人家抱;到了1岁以后,小伟似乎越来越严肃和腼腆了,不仅爸妈的朋友和同事抱不了他,就连护士阿姨把他接去打针,刚抱到怀里,小伟就使劲挠人家的脸;入园时也是这样,老师把小伟抱过去暗示小伟妈妈快走,小伟竟在老师怀里“滚地龙”一般地哭闹,把老师的衣服揉得稀皱。到后来,小伟简直不能看到医院和幼儿园的门,一看到,就返身搂住妈妈的脖颈,死也不松手!

消除不安的对策

强行把孩子抱过来打针输液,与经过沟通后,由小孩妈妈抱过来的孩子,对治疗的配合程度完全不一样,前一种小孩会哭得如“上刑”一样,他会觉得护士的一切行为都是在“谋害”他,他会拼力反抗,这会增加治疗的危险性。陌生人本来就是孩子心目中的“不安全因素”,妈妈怎能在他被抱走时不声不响?孩子被护士治服,顺利打了针回来后,在情绪上,也会很长时间不谅解妈妈,以闹别扭的方式来诉说委屈。正确的方案是首先花时间建立护士和孩子之间的信任。不少专业儿童医院专门安排了护士“引导员”,先由这些“引导员”与孩子一起在医院的活动室(玩具城堡)中玩,等孩子充分信任这些护士后,“引导员”就可以变身为“输液护士”,专门为孩子打针了。这一过程中,妈妈都应全程陪伴,给病中安全感特别薄弱的宝宝以充分的抚慰。

而小班的老师,也不应该粗暴地打断宝宝和妈妈的“长篇告别”,硬性把孩子从妈妈怀里抢过来,这一举动很显然是将幼儿园的环境置于妈妈代表的温暖的家的对立面,宝宝很自然地觉得幼儿园老师很凶、幼儿园生活一点也不自由、幼儿园宝宝一点也不快活……何妨等宝宝“告别完”,再让妈妈交给老师?事实上,所谓“冗长的告别”,最长也不过多花区区三四分钟而已。而这三四分钟赋予孩子的安全感,将影响到宝宝在幼儿园半天乃至一天的情绪。

总之,当家长被孩子搞得精疲力尽时,一定要想办法找到宝宝的不安全感,否则问题是得不到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宝宝慢慢的变得更懂事情不再吵闹。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小班阅读活动《海豚》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与“如何消除宝宝的不安全感?”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如何消除宝宝的不安全感?”还看
猜你喜欢
如何纠正宝宝的奢侈浪费习惯
6大妙招改善宝宝赖床毛病
父母眼中的“坏行为”如何引导
解决宝宝不爱吃饭的法宝
宝宝令人头疼的8大行为是否要制
宝宝睡觉黑白颠倒怎样纠正
分阶段培养孩子幽默感的小招数
怎样预防宝宝乳牙被蛀?
关于宝宝睡眠7种错误说法
孩子的破坏行为是有理由的
宝宝玩小鸡鸡:行为解析+行为策
对付宝宝哭闹以“静”制动
家长溺爱孩子十类可怕后果
8习惯影响BB智力发展
警惕家庭战火“烧”了孩子
学习教育任性宝宝的几大秘诀
怎样让宝宝快速识别色彩
解决宝宝入睡的“四大难”
宝宝视力下降竟是手机惹祸
理性对待宝宝的“坏”习惯
宝宝如厕训练要选准时机
孩子的脸型与性格的关系
适合宝宝社交和人格发育游戏
给宝宝一个机会去失败
培养宝宝的好习惯方法问与答
正确应对孩子五种无理行为
孩子的七种异常举止需警惕
听到孩子说脏话该怎么办?
父亲暴躁会让新生儿常哭闹
警惕孩子的七种异常举止
怎样了解宝宝的听力
解读宝宝的面部表情
爱“破坏”不是宝宝的错
妈妈注意!宝宝会是你的翻版
变脸游戏帮宝宝戒除乱扔东西
宝宝自控力小课堂
扼杀孩子创造力的14种言行
正确刺激BB听觉获最佳发展
爱捣乱是宝宝好奇心的表现
应如何对宝宝进行早期教育
小宝宝必备的六种黄金性格
孩子咬指甲家长大意不得
孩子喜欢重复地丢东西怎么回事?
宝宝“人之初,本自私”?
爱打人的孩子如何“修理”
父母该说与不该说的四句话
美国家长这样培养孩子幽默感
面对宝宝恐惧做个智慧妈妈
家长的不良行为“示范”影响孩子
延时满足让孩子学会等待